建筑施工實訓報告(精選3篇)
建筑施工實訓報告 篇1
這次實習貫穿整個施工過程,本工程從基坑土方開挖到建筑主體施工,這期間的每個環節學生都積極參與,并且熟練掌握了各環節的技術要求。
第一,基坑土方開挖。
先用全站儀把建筑物輪廓線的各轉折點在實地標定出來,再用白灰將相鄰兩轉折點連接起來,從而把建筑物輪廓線在實地標定出來。
根據標定出來的灰線,用挖掘機進行土方開挖。在此過程中,要控制好開挖標高。由于本工程的基坑土方開挖大多在夜間施工,這給我們控制標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基坑開挖的深度大于5m,為了防止土方坍塌以及消除其它的安全隱患,根據施工設計圖,在基坑西側靠近既有居民樓部分,采用土釘墻噴錨支護的方案。
第二,獨立基礎的澆筑。
先在獨立基礎的墊層上用全站儀將獨立基礎輪廓其中的三個角點放出,技術人員再用墨斗線將輪廓線和中心點彈出,以方便支模和鋼筋綁扎。然后就是檢驗模板安裝和鋼筋綁扎的情況,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模板安裝是否符合尺寸要求、相鄰模板之間不允許有較大縫隙以及模板的支撐系統是否穩固;而鋼筋綁扎的驗收主要是檢查鋼筋型號、數量、拉鉤及箍筋數量和鋼筋的錨固情況。
檢查驗收合格后,就是澆筑混凝土。獨立基礎的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案,在第一層澆筑初凝前再進行第二層澆筑,避免水化熱過于集中燒壞混凝土。
第三,地下室主體施工
由于地下室包括人防部分,結構比較復雜,而且大多都是在夜間施工,現場環境情況復雜,給正常施工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地下室人防部分頂板厚度與其他部分頂板厚度不同,在模板安裝的時候要控制好標高,而且鋼筋綁扎比較復雜,在驗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地下室頂板在澆筑混凝土之前,要先檢查其支撐系統是否符合技術交底的要求。主要檢查支撐系統的立桿,縱距、橫距、步距是否符合要求,掃天桿、掃地桿是否按技術交底的要求進行安裝等。
地下室頂板有裂縫處,用環氧樹脂進行膠結,以防斷裂、滲水。地下室外墻
的防水材料采用高聚物防水卷材,在做防水處理之前,先將外墻整平,再用瀝青與混凝土的混合物把防水卷材粘貼在外墻上,然后再覆蓋一層5cm厚的泡沫板,以防回填土中的固體物質損壞防水卷材。
第四,主體部分的施工。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主體部分施工最復雜的環節要屬一層剪力墻、柱和二層有梁板的施工。此時,要嚴格控制好二層有梁板的標高,模板安裝、鋼筋綁扎的檢查驗收同地下室頂板。只是,各樓層的支撐系統不能與外架系統相互連接。6#樓與地下室之間的沉降縫后澆帶支撐系統不得拆除,待主體封頂后14天以上再澆筑后澆帶砼。
主體每層軸線進行測量放線。在第一層的時候,用全站儀將各角點定出,再把各剪力墻的控制線引到外墻上,以方便用吊錘往上引線。選兩條能夠貫通整個樓層的十字交叉線作為主控線,根據設計圖,用卷尺量出其他剪力墻到主控線的距離,從而用墨斗彈出該剪力墻的控制軸線。
另外,土建施工的同時,還要注意與水電暖等專業的相互協調,各預留空洞要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施工。
現在,7#樓的一層和二層已經完成了砌墻的施工環節。在這一環節中,磚墻的砂漿飽滿度一定要達到要求,以防止滲漏水。同時,還要控制好磚墻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在構造柱與磚墻的銜接處,要留置馬牙槎。根據設計圖和相關規范規定,在磚墻與砼構件之間每隔500mm(或者400mm)設置一道拉結筋。馬牙槎和拉結筋的設置都是為了滿足磚墻的抗震構造要求。
第五,安全文明施工
責任重如山,安全大于天。在施工現場,環境復雜,為達到的預期的施工目標,晝夜鏖戰,抓產值、趕進度、搶工期,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大干景象,然而安全隱患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一時的麻痹大意,就可能釀成終身的悔恨!要在施工過程中做到時時刻刻都安全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每一個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都要佩戴安全帽,在高空作業人員,如外架安裝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才能進行施工;
2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比如安全網的懸掛、電箱接地等;
3形成安全意識習慣,定期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做到每個人時刻提醒自己安全文明施工;
4對于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問題的施工環節,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通過這次實訓,學生掌握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幫助很大。
建筑施工實訓報告 篇2
作為大一新生,實訓對于我們來說是那么的新鮮,那么的充滿誘惑力.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第一次踏上實訓的路程.在這為期4天的實訓中,我隨時都保持高度警惕,注意到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并從中獲得了很多,下面就這次實訓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體會.
我們實訓的第一站是建筑工地,進工地只前,該工地的施工員下班給我們介紹了建筑工程方面的相關知識.他說做我們這一行首先就是要能吃苦耐勞,叫我們要做好思想準備.因為在大多數的時間里,都是頂著烈日工作,整天都是跟鋼筋混泥土打交道,先不說皮膚被曬得嘿嘿的,就是每天干下來那種臭汗浸泡全身的滋味也是一般人吃不消的。我想,我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不會怕吃苦,對于這一點我相信自己已經合格了。在聽完施工員講了安全事項后我們就邁進的工地現場。
進入工地后我茫然了。若大的工地,我不知從何下手。只看見工人們忙個不停,只聽見鼎鼎當當的敲打聲,抬頭一望,哇塞,30多層高的大樓直立著,讓人看得頭暈。說實話,第一次出去實訓真的染我還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學習。就在工地上消耗掉了時間,心理也不大平衡,別的`同學貌似都學到了不少東西,而我卻.....唉,郁悶在第二次上工地之前我有了較明確的方向,我要把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要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不懂就要多向老師或工人師傅多問問,就用這種方法,我在以后上工地的時候整了個大豐收,主要懂得了以下知識:
一,對框架---剪力結構的認識
我們第二次上工地所參觀的建筑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墻,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墻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墻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于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者種結構主要用于高層建筑,一般民用建筑都是采用的純框架試的結構
二,對梁的認識
按梁的常見支承方式可分為:簡支梁、懸臂梁、一端簡支另一端固定梁、兩端固定梁、連續梁。
梁按其在結構中的位置可分為主梁、次梁、連梁、圈梁、過梁等。門窗過梁門窗洞口上的橫梁,支撐洞口上部砌體傳來的荷載;傳遞荷載的窗間墻常用形式:磚砌過梁,鋼筋磚過梁和鋼筋混凝土過梁三,合理運用材料
實習過程中有個負責人對我們說了很多重要的問題,在對材料方面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經濟、科學、可用”現在對許多的建筑物都是用鋼筋混泥土澆筑的,然而鋼筋、水泥等許多材料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說我們大量的浪費這些資源,從小的方面來說它浪費老板的金錢,從大的方面來說它是浪費國家資源,如果我們在使用過程中不考慮到這些問題,在將來我們的子孫后代從何拿來這些材料,為了提高計劃材料的準確性,要經濟使用材料,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能一味的講究在節約材料方面,比如說做某些東西本來要用10根鋼筋,然而你用5跟就做下來了,那么就必定會出現安全隱患,或者是本來該用100的水泥用50做了出來,那么對所澆筑的東西或者粉刷的東西肯定是不行的.在使用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注意不能茫然的使用,要講究它的可用性.要在項目部門依據營業部下發的材料表對項目材料進行核對,及時修正材料量并返回營業部門預算處.為其保證材料的使用,可根據預算部門計劃表來作處理.
另外,我還發現的一點,就是在每個工地外,都掛有幾塊牌子,我注意了哈,他們內容幾乎都相同。都是六牌兩圖,即“六牌”即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安全生產牌、入場須知牌、文明施工牌及消防保衛牌!皟蓤D”即施工現場總平面圖、工程效果圖。這六牌兩圖保證了建筑工程施工地順利進行。
建筑施工實訓報告 篇3
上午很早就來到現場,項目負責人把我安排給施工科一位師傅做助手,班主對工人師傅們交底后師傅召喚我跟他去新澆筑好的二號樓定位放線,我有些不解,畢竟剛剛才澆筑完成不超過20小時,混凝土的強度真的達到上人強度了么?而且,就這十幾個小時,期間還在澆水養護,混凝土已經干燥硬化了?帶著這些疑惑我戰戰兢兢的跟著師傅進了現場,這也是這次實習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來到現場,已經有不少工人在忙碌,混凝土表面都覆蓋著塑料薄膜,我回憶了一下土木工程材料課上老師講過的養護方法,想想這些工藝還是比較正規的,泥工還在拖著水管在樓面上澆水。表面雖然是潮濕的,但混凝土的確已經硬化。為了加快放線,提高工程進度,科長分配了三個小組,從三條軸線分別進行放線,雖然已經熟悉了些圖紙,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不熟練,對墻線、尺寸的想象力還很不足,這樣我的工作進度相對就慢了下來,但跟我一組的小技術員并沒有埋怨我什么,還在鼓勵我,沒關系,慢慢來,逐漸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對某一條軸線而言先去觀察相鄰軸線有沒有比較特殊的地方,這樣一來,工作也顯得得心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