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機電生產實習報告(精選3篇)
井下機電生產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這學期我們需要進行金工實習,記得小時聽到別人提到“金工”二字總以為是和金子有關的東西,慢慢長大了才明白不是那樣。
“金工實習”是作為工科學生進行工程訓練,培養工程意識,學習工藝知識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基礎課,是機械類各專業學生學習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等課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課,是非機類有關專業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它對于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有很大的意義。而且可以使我們了解傳統的機械制造工藝和現代機械制造技術。
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使得通過高考而進入大學的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薄弱。因此,處于學校和社會過渡階段的大學就承擔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
金工實習就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我們必須給予這門課程以足夠重視充分利用這兩周的時間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動手能力。所以很期待參加這實習,去直接感受那份零距離的喜悅,去完成一次能力的提升。
“金工實習”是沿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及常用的工藝方法去展開實踐教學。有助于我們了解:
在知識方面:
a、了解機械制造的一般生產過程,熟悉有關的工程術語,了解主要的技術文件、加工精度、產品質量、公差與技術測量等方面的初步知識。
b、熟悉常用零件的毛坯制造和切削加工的加工方法、所用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結構、工卡量具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c、熟悉主要加工設備的切削運動、用途。了解機械傳動及液壓傳動方面的初步知識。
d、了解機械制造工藝知識和一些新工藝、新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
在能力方面:
a、具有初步的實踐動手能力,會操作主要設備和工具,加工簡單零件。
b、對簡單零件具有選擇加工方法及制訂工藝過程、進行工藝的初步能力。在素質方面:
a、重視實踐、善于與工人相結合,注重在勞動觀點、理論聯系實際等工程技術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方面的培養和鍛煉。
b、注重生產意識、質量意識和經濟意識的培養。
c、愛護國家財產,遵守勞動紀律及操作規范。
開始實習之前,帶隊老師重點講了實習工種以及注意細節尤其是重點講了安全,沒有安全一切為零,工服等勞保用品必須佩戴整齊,進車間從事某些帶有危險性的工作安全意識永存心中。在這短短的兩個星期內雖然我們沒有完全掌握所實習工種的技術操作,但是最起碼我們了解了一些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熟悉機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并且初步具備選擇加工方法,進行加工和制定工藝規程。
二、實習工種介紹
1、焊工
焊接就是用熱能或壓力,或兩者同時使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將兩個工件連接在一起的方法。
小時看到工地上工人戴著面具,火花四濺,心里很好奇,總是忍不住去看,看一下眼睛就要花老半天,今天就要去親自接觸了,太好了。聽了老師的介紹,我才知道目前60%—70%的金屬出廠后還要經過焊接(再加工)才能使用。由此可見焊接在工業生產中應用之廣泛。焊接方法種類很多,而我們要學習的僅僅是熔化焊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電焊。
焊接的種類有釬焊、氧—乙炔焊、CO2保護焊、氬弧焊、手工電弧焊。在電焊實習中,我們了解了電焊的實質,了解了電焊設備的組成及作用、工具的'結構、焊絲與焊劑的作用,學會了選用焊條的種類和如何操作電焊機等。老師還重點講解了如何防止電弧光對眼睛的傷害,電弧光含有大量的紫外線和紅外線以及強烈的可見光,對眼睛和皮膚有作用,我們要防止弧光灼傷和燙傷我們的眼睛和皮膚。老師要求大家工服要穿好,不允許挽袖敞懷,要戴好手套,右手握緊焊鉗,左手拿好眼罩。焊過的工件更不能用手摸,敲擊焊渣時,要用力適當,注意方向,工作前要檢查焊接機接地是否良好,檢查焊鉗電覽是否良好,防止觸電,焊鉗不要放在工體上或工作臺上,防止短路、燒壞焊機。
電焊可謂是金工實習的所有工種中最驚險最的一項。光是焊接時的高溫就足以使人恐懼不已,我想只要按照操作要求去做,肯定就不會出現問題的。
首先在一塊舊鋼管上練習電焊。基本動作要領我們都知道,但操作起來手卻不聽使喚,一開始,不是引弧時不能引燃,就是運條時速度控制得不好,焊痕斷斷續續,連我們自己都覺得太難看。這樣的作品怎能拿得出手呢?但我們并不因此就氣餒,而是繼續練習。我們幾個人配合默契,幾個回合練習下來,技藝有了明顯的提高。
搞電焊確實不容易,高溫,火花,這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工種。就拿我自己來說,實習中就有兩次被弧光了眼睛,為了找準觸點,總是想著先用眼睛直接看一下再用眼罩防護。師傅說,這門手藝要想真正的出師沒有個三五年是不行的,我們只是學習了皮毛。
2、熱處理
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
師傅主要給我們講解了一些基本知識,熱處理的工藝過程,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進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
電的應用使加熱易于控制,且無環境污染。利用這些熱源可以直接加熱,也可以通過熔融的鹽或金屬,以至浮動粒子進行間接加熱。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于熱處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涂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卻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卻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淬火的冷卻速度更快。但還因鋼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鋼就可以用正火一樣的冷卻速度進行淬硬。
井下機電生產實習報告 篇2
(1)前言
地形測量實習對培養學生思維和動手能力、掌握具體工作程序和內容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由學校統一部署安排,我們測繪13-1班所有學生進行了為期三周的測量實習。本次實習是我們測繪專業在大學期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實習之一,該實習應用到《數字化測圖原理與方法》中常用的方法與技術,并將理論用與實踐,使我們對于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深刻理解,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這樣的實習機會!
本次測量實習的目的是掌握全站儀的使用,理解線測量的外業施測過程與方法、內業數據處理過程與方法及準測量的外業施測和內業數據處理的過程與方法。熟悉全站儀數字化測圖的外業測量方法及內業成圖軟件的使用,了解比例尺測圖的工作及作業原理,掌握物、地貌的合理表示與取舍原則。進一步鞏固、擴大和加深了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著重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并對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同時培養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正確使用測量資料、識讀和應用地形圖、掌握施工測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礎。
本次實習是從20xx年7月15日至26日為期兩周的野外實習,任務是應用所學的知識和已知的坐標點對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高樓鄉小匣村的一片1000多畝的田地進行數字測圖,然后提交一副1:500的數字地圖,主要目的是正確、熟練的掌握測量儀器的使用、控制測量和控制點的選取、高程測量的實際操作、碎步測量的實際舍取、軟件Cass制圖等,通過該實習加深對《數字化測圖原理與方法》的理解,強化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為以后的專業知識學習奠定基礎、為以后尋求工作提供一份經驗!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水準儀的安置、整平、瞄準與讀數和測定地面兩點間的高差;
2.掌握全站儀對中、整平、瞄準與讀數等基本操作要領;
3. 掌握測繪學的水準測量和導線測量以及碎部測量的一般方法;
4. 了解和掌握測繪有關內業處理軟件(CASS)的基本使用;
5. 培養同學們的基本功,充分鍛煉同學們在測,記,算,繪各個方面的能力;
6. 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個人責任感;
7. 充分認識到測量工作的科學性,精密性,引導專業素質的養成;
8. 培養同學們快速,嚴謹而有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儀器與工具
三腳架、皮尺、DS3型微傾式水準儀、全站儀、水準尺
三、實習任務及安排
任務:測量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的一片農田,完成一幅地形圖,并完成測量實習報告書
過程:將參與實習的31人分為4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習期間的任務
7月15日 各組長觀察地形、分配任務、檢查儀器
7月16日 各小組布點,我們組布置S13-S17
7月17-18日 水準測量,測閉合S13-S17的高程
(2)實習內容
一、實習項目
在為期三周的時間內,實習小組完成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高樓鄉小匣村的一片1000多畝的田地1:500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及數字化成圖工作。
二、測區概述
高樓鄉位于武山縣西面半干旱山區,距縣城30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840米左右,平均氣溫9.6℃,屬溫帶大陸半干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80mm。有21個村3743戶18805人,全鄉總耕地面積46957畝,其中川地2395畝,山地44562畝。漳河由西向東流過,水資源充足,加之土質肥沃,特別適宜種植業發展。實習期間正值炎暑,氣溫可高達39攝氏度,給野外實習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三、作業方法
1、圖根控制測量
任務:
(1)選點,埋設標示:根據已知點的位置和側區環境,選擇圖根導線點位。
(2)導線測量:外業測量水平和水平距離,計算點的平面坐標。
(3)水準測量:從已知點出發,按照四等水準要求測量圖根控制導線點的高程(采用閉合或符合水準路線)。
1.1現場踏勘、選點擊標志埋設
選點之前應收集了測區已有地形圖和高一級控制點的成果資料。根據測圖要求,確定導線的等級、形式、布置方案。在地形圖上擬定導線初步布設方案,再到實地踏勘,選定導線點的位置。
導線點點位選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為了方便測角,相鄰導線點間要通視良好,視線遠離障礙物,保證成像清晰。
2、導線點應埋在地面堅實、不易被破壞處,一般應埋設標志。
3、導線點要有一定的密度,以便控制整個測區。
4、導線邊長要大致相等,不能懸殊過大。
1.2四等水準測量
選定一條閉合水準路線,即s13-s17閉合路線,其長度以安置4~6個測站為宜。沿線標定待定點(轉點)的地面標志。
2.在起點與第一個待定點分別立尺,然后在兩立尺點之間設站,安置好水準儀后,按以下順序進行觀測:
①照準后視尺黑面,進行對光、調焦,消除視差;精平(將水準氣泡影象符合)后,分別讀取上、下絲讀數和中絲讀數,分別記入記錄表(1)、(2)、(3)順序欄內。
②照準前視尺黑面,消除視差并精平后,讀取上、下絲和中絲讀數,分別記入記錄表(4)、(5)、(6)順序欄內。
③照準前視尺紅面,消除視差并精平后,讀取中絲讀數,記入記錄表(7)順序欄內。
④照準后視尺紅面,消除視差并精平后,讀取中絲讀數,記入記錄表(8)順序欄內。
這種觀測順序簡稱為“后-前-前-后”,目的是減弱儀器下沉對觀測結果的影響。
3.測站的檢核計算
①計算同一水準尺黑、紅面分劃讀數差(即黑面中絲讀數+K-紅面中絲讀數,其值應≤3mm),填入記錄表(9)、(10)順序欄內。
(9)=(6)+K-(7)
(10)=(3)+K-(8)
②計算黑、紅面分劃所測高差之差,填入記錄表(11)、(12)、(13)順序欄內。
(11)=(3)-(6)
(12)=(8)-(7)
(13)=(10)-(9)
③計算高差中數,填入記錄表(14)順序欄內。
(14)= [(11)+(12)±0.100]/2
④計算前后視距(即上、下絲讀數差100,單位為m),填入記錄表(15)、(16)順序欄內。
(15)=(1)-(2)
(16)=(4)-(5)
⑤計算前后視距差(其值應≤5m),填入記錄表(17)順序欄內。
(17)=(15)-(16)
⑥計算前后視距累積差(其值應≤10m),填入記錄表(18)順序欄內。
(18)=上(18)-本(17)
4.用同樣的方法依次施測其它各站。
5.各站觀測和驗算完后進行路線總驗算,以衡量觀測精度。其驗算方法如下:
當測站總數為偶數時:∑(11)+∑(12)=2∑(14)
當測站總數為奇數時:∑(11)+∑(12)=2∑(14)±0.100m
末站視距累積差: 末站(18)=∑(15)-∑(16)
水準路線總長:L=∑(15)+∑(16)
高差閉合差:=∑(14)
井下機電生產實習報告 篇3
沉悶的天氣,一如我們出發時的情緒。這天就暑期社會實踐的第天,我們忐忑著走進x市標準化研究院、風景區管理局。其實,早已預料到這天的征途將無比曲折,但我們還就驚異于這個過程。
常聽聞政府部門就“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沒想到,我們這天的x市標準化研究院之行卻出奇容易。得到了標準服務中心主任的熱情接待,并且,將我們的策劃書上交了xx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雖然依舊在忐忑地等待,但我期盼著樂觀的結果。
上午的走訪讓我們歡天喜地,下午的走訪卻讓我們的心沉入谷底。歷經波折,最 后在下午2點找到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風景區管理局。本以為我們的志愿服務會得到景區認同,豈料團委工作人員一語中的,從景區管理角度,點出我們的不足,讓我們無力反駁。
盡管我們在沙丁魚罐頭似的公交車上汗如雨下,盡管我們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打擊,盡管回到學校時我們已精疲力盡,但我們依然固執地相信這只就成長的代價。經歷苦難的洗禮,我們才能完成華麗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