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學學生實習報告
中國古老建筑又可以分為園林建筑、宮廷建筑、寺廟建筑、中國的園林建筑歷史悠久,在世界園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國就有了最早的宮廷園林。此后,中國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無不建造園林,中國城市園林豐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占有光輝的地位。
以山水為主的中國園林風格獨特,其布局靈活多變,將人工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形成巧奪天工的奇異效果。這些園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隱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將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宮殿建筑又稱宮廷建筑,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筑物。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從秦朝開始,“宮”成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中國宮殿建筑的規模在以后的歲月里不斷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臺基、欄板、梁柱,以及周圍的建筑小品。北京故宮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宮殿建筑。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表現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中國古代宮殿建筑采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筑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筑相對低小簡單。由于中國的禮制思想里包含著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內容,中國宮殿的左前方通常設祖廟(也稱太廟)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則設社稷壇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社為土地,稷為糧食),這種格局被稱為“左祖右社”。古代宮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后寢”:“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后寢”是皇帝與后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國宮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宮為代表。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過。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間,故宮周圍是數米高的紅色圍墻,周長3400多米,墻外是護城河。故宮規模之大、風格之獨特、陳設之華麗、建筑之輝煌,在世界宮殿建筑中極為罕見。
廟是中國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廟建筑,從北魏開始在中國興盛起來。這些建筑記載了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宗教的興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中國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筑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中國古代寺廟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后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筑,“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辟塔院。
五臺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上保存的古代佛教建筑多達58處,其中較著名的寺廟建筑包括建于唐朝的南禪寺和佛光寺。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有一座木結構寺廟建筑;佛光寺在建筑上薈萃了中國各個時期的建筑形式,寺內的建筑、塑像、壁畫和墨跡被譽為“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