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習匯報四則
在看守所的日子實際上也是對他們的考驗,對于那些因“疑罪”被暫時關押的人來說更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無可否認,現在的公安機關還存在著重口供,輕實物證據的情況。對犯罪嫌疑人也是多采取“關了再說”的措施,防止他們潛逃。也許這是打擊罪惡的需要,但由此也產生許多運用嚴刑逼供,“轟炸式”盤問等強迫手段獲取被告人供述的情形。在實物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如兇器上并沒有被告人的指紋,被害者的傷痕并不必然是該兇器造成的等,公安人員可能會在向檢察院提交證人證言時候避重就輕,“想法設法”連成“證據鏈”去支持對被告人的控訴。與家人和朋友的隔離,孤獨和絕望的心情滿溢,這種狀態下的人最為脆弱,他們在看倉內正焦急地等待著法院公正的判決——有罪服刑,無罪釋放,了結心頭的大事。在法院未作出判決之前,每個人都是無罪的,他們為什么又不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呢?
法院的每一項工作都牽動著雙方當事人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心,他們每一雙注視焦急的眼睛都注視著事態的進展。作為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員,包括我這樣的實習生,都深深地感到身上肩負起的責任。面對一件案情簡單的案件要作出一個判決或者裁定也許并不難,在電腦上修改的時間可能只消十來分鐘,但我們保證的是判斷的正確,符合“內心的確信”、法律的規定。法院的責任在于重新分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它的角色是中立的,一方當事人不管是被害者還是加害人,應該承擔的需要承擔,不需要的不能強加。主觀臆斷或者有感情傾向都不是一位裁判者應該具有的。還記得看守所一位在押的婦女向我們下跪的那一幕:她等待多時的判決終于宣判了,她覺得多時的壓抑得到釋放,盡管她因故意殺人被判了死緩,但她仍然感謝我們,還說早離開不用再連累家人,對得起死者。一見到法院的人來了她就仿佛看到了救星,滔滔不絕地向我們哀求起來。每件案子的情況有不同,但當事人祈求這個社會紛爭的最終解決途徑——司法能給予他們一個合理的答案。人民群眾傾注的希望和信任都使法院的工作更神圣和莊嚴。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農業大學理學院開展XX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23日至29日,農業大學理學院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廊坊市大城縣啟動。在院黨委書記及團委老師的帶領下,大學生們將通過實踐活動了解農村教育現狀;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為農村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及孤兒送去溫暖。
本次活動包括走訪貧困生并確定資助對象;舉行大城職教中心與農大教學合作研討會;針對農民工留守兒童、農村學生家長關于教育現狀、農村教師素質三方面展開全面調研;通過趣味教學、愛國教育影片放映、文藝演出等方式深入開展愛心支教等。
活動旨在以“向我校果樹9301班優秀畢業生團體學習”為契機,充分發揮我院專業特色,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也向當地中小學生傳送先進的教學理念及科學的育人方法,推動全面提升農村教學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等工作的順利開展。
農業大學理學院XX年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赴廊坊市大城縣開展實踐活動
7月23日,農業大學理學院“學習果樹9301班先進事跡,發揮專業特長,促進農村教育發展”暑假實踐小分隊一行8人赴廊坊市大城縣開展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