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實習報告
2、貼磁條。給書籍貼磁條主要是為了便于用電腦對其進行管理。
3、貼條形碼。條形碼是在借還書時掃描用的。因此,貼的位置要準確,以方便掃描。一般來說,書的前面那個條形碼要貼在館藏單的下面,正中。條形碼的順序在貼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弄錯,因為此項工作比較關鍵且易出錯,所以,在開始實習時,指導老師就已經再三的吩咐了。
4、貼期限單。期限單貼在書的末頁的空白處,以不遮住書的內容為宜。一開始的時候,我都是涂一張粘一張,結果不僅速度非常慢,而且漿糊的量把握不好,常常因為粘太多了而把封面和末頁粘到了一起。后來和我們一起進行圖書加工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可以先拿上一疊期限單,輕力的把他們分開,然后再涂漿糊。極大的提高了效率,而且,基本上不會出現漿糊過多的問題.
5、貼書標。書標貼在書背靠下的地方,書標上的書標號是圖書館進行圖書排架查書的依據。
以下六個步驟,除了第一步以外,其它五步,理論上順序可以互換。在加工一本書的時候只要注意,不要把任何一步漏掉就可以了。這一部分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需要十足的耐心。
二,文獻內容的加工
文獻內容的加工主要是指對文獻進行文獻分類、標引、主題分析、文獻著錄等。
1、分類。首先,把所有的圖書分成以下幾大基本部類: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 綜合性圖書。我們在對圖書進行分類時,一方面是依據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遇到有對類別不太清楚的,隨時查閱手中的工具書。通過這一步驟的實習,我知道了工具書的重要性,同時對中圖法的分類規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標引。標引,是指針對文獻的情報內容及某些外表特征,賦于文獻檢索標識地過程。它是建立檢索工具和檢索系統的主要工作內容。標引包括主題標引,關鍵詞標引,分類標引,標題標引。我校圖書館采用的是主題標引法。:(1)對文獻進行主題分析,查明其中所論述的有情報價值的內容,將這些內容概括為若干主題概念;(2)根據檢索系統使用者的需要,對主題概念作出取舍和處理的決定;(3)根據所采用的分類表或詞表,按照決定采取的標引方式,將主題概念轉換成檢索標識——分類號或檢索詞;(4)按照所給予文獻的檢索標識,將文獻的書目記
3、著錄。著錄,就是針對實體信息資源所進行的信息描述。信息資源著錄法中的機讀目錄(marc)是計算機處理書目信息的先決條件,也是書目數據庫賴以存在的基礎。在對一本書籍進行著錄時,先要查重。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圖書館的圖書物理層次的簡單加工都開始進行業務外包,圖書館本身把更多的時間,人力投入到了文獻內容的加工(如知識發掘)和對讀者提供信息檢索咨詢等方面。由于時間的緊迫,對這一方面的實習,涉及不多,深為遺憾。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從事這一方面的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