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專業實習報告(精選4篇)
校內專業實習報告 篇1
測量學是一項比較精細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學科,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時代,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作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一)實習目的:
1、掌握全站儀使用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測量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工程中一般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要求:
1、掌握全站儀的一些主要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2、掌握數據的計算和處理方法;
3、掌握地形圖測繪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測繪地形圖的工作能力。
(三)實習任務:
1、控制點高程測量;
2、長度測量;
3、水平角度測量;
4、閉合導線內業計算;
5、測繪地形圖。
(四)實習項目與程序:
1、外業測量:
(1)測量控制點高程;
。2)測量控制點間距離;
(3)測量閉合導線內角。
2、內業計算:
。1)計算控制點間高差,推算各點間高程;
。2)計算個控制點間距離及相對誤差;
。3)計算內角;
(4)根據以上計算數據推算個點坐標。
3、測繪地形圖:
(1)將坐標范圍內的控制點標定到圖紙上;
(2)根據控制點周圍的地物地貌測量某些點的高程,再標在圖紙上。
畢業實習是大學畢業生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同時畢業實習也是大學生的一次崗前培訓。通過實習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
兩周的實習期,一轉眼就過去了,馬上畢業了才知道時間的寶貴,想想我們曾經虛度了多少光陰,就在此時需要回頭總結之際才猛然間意識到我們所學到的何其之少,真有點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不管怎么說,自己在這兩周的實習中結合實際操作又重新把原來的專業課程溫習了一遍,雖然所學到的了了無幾,但畢竟對自己所學有了一個整體上的概念和把握。起初頗感迷茫,認為自己四年無所作為,對所學專業所知更是模棱兩可,而現在通過這兩周的綜合學習已經為自己所學專業感到自豪了,這段時間過的很充實,學到的也不少,還掌握了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
這次為期兩周的畢業實習,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它培養了我的團隊協作精神并提高了我使用儀器的熟練程度。通過此次畢業實習我堅信自己能夠很好的勝任以后的工作。
校內專業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
進一步明確園藝專業思想,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將所學習的理論應用于實驗、生產。進一步實踐技能,應用、驗證、鞏固、充實所學理論,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一步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內容
從20xx年9月10日到20xx年10月21日,我們開始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園藝專業實習。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主要的工作是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下,進行綜合實習。經過三年的理論學習,我們已對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有了比較深入的學習和領悟,但實際操作,自主實驗,將理論聯系實際,卻依然相當生疏。這一次的校內實習,是我們從僅會理論到擁有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能力的一個過渡的階段,讓我們將學校里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為更加結實的基礎。
拿到自己的實習課題后,我的課題是三葉青葉面噴施微量元素對生長量的影響。由于對自主實驗的生疏我首先向老師請教實驗的方向,然后查資料、文獻,努力由課題自主設計實驗。初步設計方案時,漏洞百出,常量、變量也沒有很好地控制,試劑濃度的設計,實驗周期的設點都存在一定問題,第一次修改后依然存在許多問題,讓人有些氣餒,但在老師的指導和查參考文獻、資料下多次修改方案,實驗設計一步一步地完善了起來。固然實驗方案并不完美,但完善的過程將我們以前學的知識很好的串聯在一起, 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探尋理論知識,加強記憶,而且漸漸明白了實驗就是在不斷的失敗修改中獲得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是經過實踐得到的,不同于純粹的理論。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的變化,所以我們應重視實踐經驗的總結。
實習的最后階段×老師將我們組集中起來進行了一次綜合實習報告會,對我們的實驗過程進行了了解和指導,同時鍛煉我們制作ppt、報告工作的能力。
在這次報告中,經過老師們的講解和指導,不管在專業方面還是在工作方面,我都學習到了不少東西,但也發現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之處。
實習的目的在于結合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妥善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獲得實際經驗。在這次校內實習過程中,不管在知識掌握上,還是知識運用實踐體驗方面我都得到了很大的收獲。最后,飲水思源,這次能夠圓滿的結束實習活動,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幫助,也離不開學校領導的親切關懷,離不開同學們的安慰與鼓勵。再次表示對老師領導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校內專業實習報告 篇3
一、 實習目的:
實習的目的是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社會、國情和專業背景的了解;使學生拓寬視野,鞏固和運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勞動觀念,激發學生的敬業、創業精神,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本次實習在學生完成部分專業課程學習后進行,通過本次實習,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大,增加學生的專業實際知識;為將來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實習內容
1、變電站主要一、二次設備以及變電站運行方面的相關知識和資料。
2、10kv變電站特點方面資料。
3、將搜集學習到的相關知識與職教城10kv變電所的實踐相結合,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化理解,總結收獲
4、實地考察職教城10kv變電所的主接線、主要電氣設備(包括主變壓器、主要一次設備、二次設備、進出線情況等)電氣設備布置方式、變電站主要運行控制方式、變電站的通訊方式等,參觀考察過程中要求作好筆記。
5、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作出一定的分析,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習過程
20xx年12月17日早上我們乘車向實習的第一站——職教城10kv變電所進軍。到地點后,老師為我們講了好多關于變電所的知識,整理如下:
1、變電所簡介:
變電所就是電力系統中對電能的電壓和電流進行變換、集中和分配的場所。為保證電能的質量以及設備的安全,在變電所中還需進行電壓調整、潮流、控制以及輸配電線路和主要電工設備的保護。按用途可分為電力變電所和牽引變電所。
電力變電所分為輸電變電所、配電變電所和變頻所。這些變電所按電壓等級可分為中壓變電所(60千伏及以下)、高壓變電所(110~220千伏)、超高壓變電所(330~765千伏)和特高壓變電所(1000千伏及以上)。按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可分為樞紐變電所、中間變電所和終端變電所。按電壓階級可分為一次變電所、二次變電所、三次變電所。按用途可分為送電用變電所、配電用變電所、周波數變電所、電氣鐵道用變電所、直流送電用變電所。
按形式可分為屋外變電所、屋內變電所、半屋外變電所、地下式變電所、移動式變電所。
變電所由主接線,主變壓器,高、低壓配電裝置,繼電保護和控制系統,所用電和直流系統,運動和通信系統,必要的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和主控制室等組成 。其中 ,主接線、主變壓器、高低壓配電裝置等屬于一次系統;繼電保護和控制系統、直流系統、遠動和通信系統等屬二次系統。
2、部件分析:
一個完善的變電所,要擁有兩路電源和自備電源。
所謂兩路電源,就是由發電廠不同機組發出的電,經變電所不同母線接出的兩路或兩路以上電源線。當一路發生故障無法供電時,對另一路完全不產生影響,另一路會繼續供電。一般來說,電動機采用三相電,是380V,民用電采用一相一零供電,是220V。
自備電源供電方式常見于鋼鐵集團、煤礦、石油鉆探、飛機、艦船、機車、企業小型自備電站和野外作業等各種行業的供電系統中。自備電源是指相對于傳統的集中式大電供電,將發電系統以小規模布置在用戶附近,與用戶一起組成獨立的電能產生、輸送和消耗系統。可用于解決一個地域或一些特殊設備的供用電問題。這樣的系統結構靈活,安裝方便,具有低的輸配電成本和線路損耗,土建和安裝成本也很低,可很好地解決一些偏遠地區、海島、海洋鉆井平臺和其它特殊場合下的供電問題。
通過電流的導線周圍有磁場,而磁場作用于其范圍的鐵磁物質使其受力,因此同方向電流的兩條導線互相吸引,反方向電流的兩條導線互相排斥。這種吸引或排斥的力即電氣線路所稱的“電動力”。 三相交流母線涂色,L1相為黃色,L2相為綠色,L3相為紅色,N線為黑色;直流母線涂色,正母線為赭色,負母線為藍色。
螺栓的存在有效的防止了節點的發熱,而鋁板的擺放方式同樣影響著溫度,立式擺放散熱要好,但是橫式擺放更美觀。
計量柜是電能計量柜的簡稱,是電能計量裝置的一種。計量柜配置:10kV及以下供電的用戶,應配置全國統一標準的電能計量柜。35 kV供電的用戶,宜配置全國統一標準的電能計量柜。
3、中國發電情況:
20xx年底我國發電裝機預計將達12.3億千瓦左右,發電裝機規模有望躍居世界第一,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預計,20xx年全國新增裝機8700萬千瓦左右,其中火電4000萬千瓦左右。預計20xx年底全國發電裝機12.3億千瓦左右,發電裝機規模有望躍居世界第一,其中水電2.8億千瓦、火電8.6億千瓦、核電1478萬千瓦、并風電7500萬千瓦、并太陽能600萬千瓦左右。
20xx年,我國經濟將繼續趨穩回升,帶動用電需求增速回升。預計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2.3億千瓦左右,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700-4800小時,其中火電5050-5150小時,較上年有所增加。
全國電煤供應總體平穩,局部地區電煤運輸偏緊。其中東北地區供應富余能力增加;西北地區供應能力有一定富余;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平衡有余;華中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受跨區通道能力制約、部分機組停機進行脫硝改造以及天然氣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考慮高溫、來水等不確定性,華東和華北地區的部分省份在部分高峰時段可能有少量電力缺口。
4、直流輸電:
主要由換流站、直流線路、交流側和直流側的電力濾波器、無功補償裝置、換流變壓器、直流電抗器以及保護、控制裝置等構成,其中換流站是直流輸電系統的核心,它完成交流和直流之間的變換。
優點:
當輸送相同功率時,直流線路造價低,架空線路桿塔結構較簡單,線路走廊窄,同緣水平的電纜,直流輸電可以運行于較高的電壓;直流輸電的功率和能量損耗;對通信干擾;線路穩態運行時沒有電容電流,沒有電抗壓降,沿線電壓分布較平穩,線路本身無需無功補償;直流輸電線聯系的兩端交流系統不需要同步運行,因此可用以實現不同頻率或相同頻率交流系統之間的非同步聯系;直流輸電線本身不存在交流輸電固有的穩定問題,輸送距離和功率也不受電力系統同步運穩定性的限制;由直流輸電線互相聯系的交流系統各自的短路容量不會因互聯而顯著增大直流輸電線的功率和電流的調節控制比較容易并且迅速,可以實現各種調節、控制。如果交、直流并列運行,有助于提高交流系統的穩定性和改善整個系統的運行。
校內專業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內容
20xx年12月中旬開始,我們熱能專業在校內進行為期兩周的實習。
在陳嘉澍、李金城、羅玉和、沈向陽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英東樓實驗室主要做了分體式空調的拆裝,拆完之后老師認真詳細地給我們講解了各部件的原理作用,對家用空調內外機有進一步的認識。接著學習了銅管杯形口和喇叭口的做法,知道銅管和室內外機的接法,只有細致認真地做好杯形口和喇叭口空調系統才不會在安裝后出現泄漏,所以這個很重要。然后我們還學習了如何加冷媒,如何抽真空等空調系統的基本操作。在沈向陽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空調維修的基本方法,只是這方面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少。最后我們在陳嘉澍、李金城老師的帶領下制作了實驗室的風管,開了三個雙層百葉風口,還包了保溫棉,做了柜機和風管的吊裝等等。原來裝個中央空調是要這么多個步驟的,還需要每個人的齊心協力,團隊合作,我們兩個班的每個同學基本都有動手的機會,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加深我們對中央空調的認識,尤其是集中空調系統與半集中空調系統。
其實校內實習這兩周學到的東西也是有一些的,就是比較雜,最主要的就是學習了中央空調系統的安裝方法,各種工具的使用。把之前理論學到的知識加以實踐,更深刻地認識空調系統,以彌補我們教學在這方面的不足。我還把書本上學到的制冷理論知識對照實際工作,用理論知識加深對實際工作的認識,用實踐驗證大學所學確實有用,只是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及運用。
二、實習總結
校內實習的這次經歷,感觸是很深的,對我們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對我來說最主要的是動手能力的進步。我們專業校內實習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對空調系統的進一步的認識,學以致用,給我們一次將自己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各種書面以及實際的知識,實際操作、演練的機會,我覺得我做到了。在整個校內實習的過程中,我本著積極肯干,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精神,主動去配合老師同學們的工作,最后完成了任務。同時認真完成實習總結、撰寫實習報告,自我評定本次實習表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