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大學生個人實習報告(精選3篇)
新聞記者大學生個人實習報告 篇1
經過長達四個月的記者實習,作者寫下了數千字的實習報告,僅此就足一讓我們想他致敬咯,新聞專業的實習原來如此煩瑣,在閱讀這篇實習報告前我都還不知道。這篇范文既可作為一個實習報告,也可看作是實習日記,實習日志什么的,作者在實習中的感情全都在字里行間。
九月份電視臺(新聞專業)實習小結
進入電視臺實習已經一個月,雖然時間不長,但收獲頗豐。我從一個懵懂的學生,逐漸成熟了起來。
剛進入電視臺時,對環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點怯場的感覺,也經歷了幾天“啞巴”狀態。但這里的老師都很好,帶我的是個女老師,她向我介紹辦公室的工作情況,對我的實習情況作了指導,讓我明確了自己來這的目的,讓我不在麻木。首先堅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師問好,漸漸的和這里的老師熟悉起來了,感覺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歡上了這里的一切,處于這樣一種文化氛圍比較濃的環境中,學習也越來越有感覺。
在開始的兩個星期里,那里的老師指導我看他們以前發的稿,熟悉電視新聞的寫法,慢慢的進入新聞狀態,還讓我參與他們的組織學習。我也漸漸的了解了新聞部,在實踐中了解了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的不同,引用唐凡老師總結中的一段話“重視鏡頭,用畫面說話;用好話筒,用聲音說話;跟拍進程,用情節說話;選好視角,用思想說話。”就可以很好的說明什么是電視新聞的好寫法。電視新聞都很簡潔明了的,文字說明少,大部分用畫面去表達。我剛開始的練習寫稿的時候,就不注意簡潔,普遍稿寫的冗長,這是在以后的寫稿過程中要改進的地方。
這段期間的學習,讓我明白了學校里學的東西不是沒用,而是需要實踐來檢驗。在學校里老覺得這也學那也學,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實證明那些東西在特定時候,特定地方能發揮很大作用。剛開始進臺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東西用在哪里,后來發現這里的老師都是獨立完成單篇稿件,也就是采、編、制作都是一個人獨立完成。這就要求你攝像、寫稿、制作都要熟練。這讓我知道了我所學的那些雜的東西并不是沒用,到這里就能連成系統起來用了。但在實習中,我也發現學校里學的東西還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知識、經驗還需要在實踐中慢慢積累。
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小城市,新聞其實發生率很低的,除了政府安排的宣傳新聞,并沒有多少可以寫的東西。但這里的老師就能突破地方小的局限性,能夠從這么小的地方去挖掘新聞。這里有位記者老師他一個月能發50多篇稿,超出基本要求的25條的一倍多,是新聞部的高產記者。我問他平時怎么找新聞線索,他告訴我,沒事要多上網瀏覽,多看報紙,提高新聞敏感性,收集新聞素材,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建立廣闊的人脈關系。這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為憑你一個人的眼睛不可能看到全市的每個角落,所以要借助群眾的眼睛,所以建立人脈關系很重要。這些關系就是你的資源,是你新聞的來源,要懂得挖掘利用。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也讓我體驗到了干記者這行的艱辛。他們雖有固定的下班時間,但基本不能正常下班,有時候為了新聞必須加班。在搞“雙創”宣傳期間,新聞有時候需要半夜拍攝,老師也堅持半夜上班。為了新聞風雨無阻,記得去拍個集體婚禮的現場,那天下雨,但記者老師還是冒雨趕到現場進行了拍攝,渾身濕透了也不在乎。在“10.1”之前的備稿期間,那些老師更是加班到很晚,不管多晚都要把稿趕出來。他們這種工作精神是我要學習的。
在實習期間,我不光得到了這些老師的幫助,同時還認識了不少與我一起實習的`實習生,和他們成為了朋友,在和他們的點滴交談之中也學習到了不少。從她們身上學到了我所缺少的自信和大方,在實習中遇到問題和她們一起探討解決,在互勉互勵中,共同進步著。實習期間,我還有幸參加了電視臺的一次播音員招聘活動,招聘活動分面試和筆試,招聘播音員不再單單是注重外形外貌,也要求他們要有記者的素質。在我們的地方電視臺,也許因為小,所以需要懂得比較多的,比較全面的,這樣才能節省開銷。在《電視中心新聞部考核辦法》中就規定了播音員需配合記者出現場,同時每人每月也要發稿8條以上。現在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播音的不再是只會讀稿了,同時也需要會采寫新聞。通過這次招聘演練,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要不斷完善自己。
這個月的實習,我是快樂的,學習到了我要學的,收獲了我該收獲的東西。在以后的實習中,我要更主動一些,從點滴小事做起,多爭取寫稿的機會,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新聞記者大學生個人實習報告 篇2
今天上午我們一個小組的同學到了福利院,去采訪了福利院的志愿者大學生,他們在福利院義務勞動,幫助老人,為老人疏導,和老人一起搞活動,為老人免費服務。這種精神很值得人們學習。當我們去采訪時福利院也比較熱情,盡量讓我們了解福利院的各個方面。完成采訪后回到報社已經12點了,簡單的吃了飯后下午又去采訪了幾家工廠,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認真的做著筆記。整個采訪還是特別辛苦的,每個人都是滿頭大汗,頭頂著炎炎烈日。在各個廠家間穿行,完成一家采訪后馬上就去另一家。下午6點多才完成了采訪,一個個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報社,整理文件準備寫稿子。忙碌而有意義的一天就這么過去了,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待人接物的必備知識,而這些正是學校不能學到的。
新聞記者大學生個人實習報告 篇3
昨天從聊城回來已經是晚上7點了,匆匆整理下昨天發生的事,現在想想還有很多感觸沒有記下來。
昨天真的去了好幾個地方,從聊城市公安局、車管所,到xx縣第一運輸公司,給我的感覺是越上級越文明的地方對媒體的重視度越高,相反,越下一級的地區越沒有媒體意識,在市里時我們受到的接待是和和氣氣,全力配合,在縣里我們受到的是拒絕甚至謾罵,這樣只會害到他們自己,不是嗎。
另外,帶我出去的記者教會我很多東西,她大膽,心細,別人的惡劣態度也能容忍,反應靈敏,對方不讓拍攝時,也會悄悄按下播放鍵,偷 拍的一些畫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全程都在為當事人出謀劃策,盡全力讓自己能幫助到他,我想,她身上很多素質,我還沒有具備,希望以后更加努力,變成像她一樣優秀的電視工作者。
不過,奔波了一天,真的是很累,想想他們記者就這樣一天天跑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真不容易,向他們致敬,同時,也有點懷疑自己以后做記者這行的決心,雖然能見到別的職業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的形色各異的人,遭遇別人聞所未聞的各種稀奇古怪的事,但它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業,以后我老了,累了又要怎么辦,這我還得仔細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