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餐飲業實習報告
另一方面,根據中美聯合調查研究,可口可樂公司通過其龐大的獨立供應商和銷售商網絡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很大影響:間接支持41.4萬上就業機會;每年向中央和地方稅收部門直接或間接的增加利稅16億元人民幣;通過乘數效應使中國經濟增長300億人民幣的產值。可口可樂在中國做的一切,無疑將使它更加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
跨國公司的進入,對于在傳統計劃經濟下發育起來的國有企業,乃至所有中國本土企業來說,都是強大的沖擊。借用一家國際著名咨詢公司的評論,中國不少企業在治理結構、戰略、各項管理上還像是“小學生,不能要求小學生做大學生的事”。
但是我們更看以,從整體來說,中國企業并沒有在跨國公司的沖擊面前銷聲匿跡,相反一大批中國企業在沖擊中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市場,許多“中國造”的產品還風靡國際市場。這說明中國企業在許多領域完全是可以“與狼共舞”的。
進入生物圈,成為跨國鏈條中的一環。
以前,由于政策原因,跨國公司不能同等權利地,更不能成體系地進入中國,他們原本在海外形成的業務關系和鏈條關系被打碎,導致他們在中國的效率下降,也給中國本地企業讓出不少業務機會。但是,中國入世后,跨國企業的業務鏈條會更加完整地連接起來,構成跨國公司“中國群居鏈”。
“跨國鏈條”對中國市場是一個“價值升級”。跨國公司透明、規范、專業的做法刺激中國各個行業科學化。跨國公司提供的金融、咨詢、會計、財務等優質服務,不僅為了跨國公司,也為中國公司提供。
“群居現象”不會威脅中國企業,而會培養更多的中國優秀企業,尤其是在it業、消費品業、服務業領域。其實中國企業不必害怕,“跨國鏈條”會讓整個中國市場升級,而且中國企業會成為跨國鏈條中的一環,甚至會進入“群居生活”,與跨國公司互為合作,進而形成新的業務鏈條。
正視跨國公司,拒絕民族情結。
中國的一些企業對跨國公司進入一直存在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即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業績如何看。不少人都認為這些公司創造的業績都是屬于母公司,是為母公司的全球業績做貢獻,是為了跨國公司母國的國民福利作了貢獻。持這種觀點的人常把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與民族工業截然對立起來,認為兩者是此消彼長的對立物。這就未免有民族情結了,于是智商高的廣告人策劃出大量“中國人喝自己的飲料”等廣告為抑制洋產品,老百姓和他枕頭下面的錢真是被動員起來了。可是反過來想,如果國貨真的不如洋貨,你怎么對得起老百姓的愛國心?如果國貨真的比洋貨好,你又何必“利用”老百姓的愛國心?
因此,我們必須拒絕這種民族情結,正確認識跨國公司。要知道各國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跨國公司投資,本國的跨國公司也到其他國家投資,一國民族工業的壯大離不開跨國公司全球化投資的有機結合,離不開跨國公司的要素供應和聯接。
如果一家外國跨國公司,它的大部分價值創造環節(研究與開發、制造、營銷、人員培訓等)均在中國進行,那么,客觀上該公司就提高了中國勞動力的質量和生產力的水平,就增強了中國的競爭力。這里不是指中資公司的競爭力,而是指在中國本土形成的物質生產力,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