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餐飲業實習報告
中國廣闊的市場,潛在的、巨大的購買力。
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局穩定,經濟發展,12億之眾的人民購買力有極大的提高。但是,在某些行業,中國的技術水平、制造水平等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還不能很好的滿足,潛在的需求還有待挖掘。有市場可開發的地方就有利可圖,不少大型跨國公司就是奔中國這個大市場而來。如目前中國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總投資己達34億美元的摩托羅拉公司宣布,未來將把在中國的投資提高到100億美元。著名電腦制造商戴爾公司決定把東南亞某國的生產廠搬到中國來。
中國軟、硬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和優化。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選擇中國進行直接投資,還因為1978年以來,中國吸引國外投資的軟、硬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在硬環境方面,中國正加緊基礎設施建設。在軟環境方面,中國更是做了不懈努力,在涉外經貿投資活動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對跨國公司更具吸引力的是,進入1990年代以來,中國利用外資政策由改革開放初期靠實行稅收優惠為主,逐步轉向開放市場,降低關稅、內外資企業公司競爭、實行“國民待遇”,外資重點和優惠政策轉向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行市場換技術,重點吸引大型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提高國內產業水平等。
中國有大量的成本低廉的勞動力。
一般地大型跨國公司所在國都是西方發達國家,其勞動成本都較高,因此,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建廠,除考慮到可以避免出口產生的遠程運輸的成本以及關稅外,還考慮到利用中國低廉的勞動成本,以與其產品的高技術含量、高品質相得益彰,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早期成功跨國公司的榜樣。
如果說跨國公司在選擇直接投資地點時,尚有一絲顧慮的話,那么,在看到本國的先行者或他國的同行在中國市場上取得出色業績時,他們似乎可以預見到自己的前途。如快餐業中的麥當勞和肯德基,碳酸飲料中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日化行業中的寶潔和聯合利華,感光市場上的柯達與富士等。
對中國入世后的預期。
XX年11月10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入世獲得批準。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入世后,我們必須在法律體系、政府職能、金融市場、宏觀管理方式、企業經營方式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變革,這一系列變革,標志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一個以開放促改革為特點、以同國際經濟全面接軌為目的新階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的承諾包括:在降低關稅方面,5年內將15%的平均關稅水平降到10%;在農業方面,農產品平均關稅從21%降到17%,大部分農產品進口將取消數量限制,實行單一關稅;在零售業方面,到XX年前,經營少數重要商品和倉儲式超市業態的30家店鋪以上的連鎖企業,仍必須由中方控股,取消其他一切限制;在金融方面,5年內開放金融市場,其中銀行業開放步伐最大;其他方面如保險、旅游、證券、法律、會計、醫療、電信、汽車和it等行業市場也將逐步開放。中國市場空間將得到極大的釋放,這對于跨國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機會。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對中國企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