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實習自我鑒定(精選3篇)
新聞專業實習自我鑒定 篇1
2月13日至3月10日,我進行了為期4周的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受益匪淺,不僅熟悉了報社工作的各個環節,掌握了記者采寫的工作方法,而且實習期間,我的突出表現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稱贊和肯定。
實習期間,我被安排到機動部跟__老師和__老師跑突發(社會)新聞。從此,我開始了和大學生活迥異的記者生活:每天早上7點就要擠公交車往報社趕;有時上午在賓館采集會議新聞,但下午已經在農村采訪斗毆的雙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晚上10點鐘還有采訪任務……
由于我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新聞線索時,我的指導老師都帶我到現場,回來后讓我自己寫稿子,然后耐心給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訴我應該注意的問題。到后來,老師就讓我自己去采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我的實習指導老師高立也經常幫我分析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問題。有付出便有回報,實習期間,我發表各類稿件共計52篇,同時我的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
在報社,我一直記著我來自武漢體院,我告訴自己不能夠給母校丟臉。liu_ 為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個來到報社,幫老師擦好辦公桌,準備好采訪本、錄音筆等設備;每天晚上,記者都已經回家了,我還在報社反復比較自己寫的稿子與編輯修改后的稿子,尋找其中的差距;有突發事件時,我立即從租住處出發在第一時間趕至新聞現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報社的一位記者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宋,你不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實習生,但你是我見過的最努力的實習生。”我把這句話當作報社對我最大的肯定。
實習的一個月很短暫,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開始親身體會到做一個好記者究竟該需要哪些素質。
第一,做一個好記者必須要有職業道德。做一個記者不難,難得是做一個好記者。在報社實習期間,常常有群眾到讀者接待室找我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總是十分熱心卻極其無奈。很多老百姓辦不了的事情,比如說包工頭廠拖欠工資,消費者權益沒有得到保障,記者只要一句話一個電話就能給他們解決。我發現,為老百姓說話就會得罪很多單位,但是,記者是個需要愛心的工作,只讓小部分人說好不是好,只有讓老百姓說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記者需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尤其是機動記者。當有緊急事件發生時,如果你的節奏很慢,那么當你到達現場也許已經人去樓空,一無所獲。這樣,一條重要新聞的現場性就會變得很淡。甚至,報社會在和同城對手的競爭中落在下風。
第三,實習時要給自己定好位。在實習中,在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請教;但是在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報社一員,愛崗敬業,嚴于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于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為將來投身新聞業做好準備。
新聞專業實習自我鑒定 篇2
廣電2班共有30名同學,全部參加了專業實習。從實習時間上來看,從春節前到今年5月、6月、7月、8月不等。最長的逾半年之外,最短的也達三個月。從實習地分布來看,北方集中在北京,南方集中在廣州、深圳兩市,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擇留在武漢,個別同學在上海、杭州等地。從媒體分布來看,近二十名同學選擇去了報紙,其余分別去了電視臺和廣播臺。無論是去報紙、電視臺和之聲,無論是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是留在武漢,我們的同學進入的都是在當地,乃至全國都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媒體。 在北京實習的單位主要是電視臺、報社、廣播之聲。其中,卜凡、沈俊霖、甄軍、陳禎、劉思維等同學在中央電視臺實習;姜和等同學在北京電視臺實習;王麗媛同學在中央人民廣播之聲實習;劉靖婷、黃冰清同學分別在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家級報紙實習。
在廣州實習的同學分布在三大媒介集團,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安插”在三大報業集團的各個角落,例如鄧喻靜等同學在《南方日報》實習;楊賽等同學在《南方都市報》實習;姜鏘同學在《南方周末》實習;王白石等人在《新快報》實習;陳陽等同學在《民營經濟報》實習。
在武漢實習的同學主集中在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和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這兩大報業集團及湖北經視。陳臻等同學《楚天都市報》實習;楊金輝等同學在《長江日報》實習;謝建偉同學湖北經視實習。另外,還有部分同學自己聯系的實習單位,他們也在相應的實習單位表現相當突出,受到實習單位領導的表揚。www.liu_
經過刻苦努力的實習,絕大多數同學都帶回了豐厚的實習成果及實習單位鑒定,并撰寫了深入、深刻且獨具特色的個人實習總結。
成果方面,在《南方周末》實習的姜鏘同學,在六個月的實習期內獨立發表稿件14篇,合計5萬余字,參與編輯經濟封面面版17版財經專版20版。姜和同學在北京電視臺三個月實習期間100余條電視新聞;楊賽同學在《南方都市報》實習期間發表各類稿件104篇,近10萬字。
單位鑒定方面,實習單位都對同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例如,對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實習的譚菲菲同學的指導老師姚友霞評價說:“譚菲菲同學在三個月的實習期里,能很快適應電視的集體創作氛圍,合作意識較強,并能獨立完成一定的期采訪和后期制作,對電視節目的制作流程熟悉較快,虛心學習電視理論與業務,實踐能力大大提高,圓滿完成了《拖拉機之歌》的編導工作,并參與大型特別節目《愛上博物館》的制作。實習表現優秀!”還有,對在《新快報》實習的卜凡同學,其實習老師李國輝評價說:“該生在實習期間實習態度誠懇,積極主動協助報社老師完成了大量的新聞采寫工作。多次參與大的報道,在采訪中敢于沖鋒在前,表現出了極強的新聞悟性。上手快,基本上可以獨立完成一整套新聞采編工作,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準新聞人。”
個人總結方面,同學們普遍的反映是經過實習收獲很大。例如,鄧喻靜同學在個人總結中說:“在《周方日報》實習的這短短4個月,讓我成長為一名淮南方人,在這塊傳媒土上,一日一日地耳濡目染,南方人的擔當與使命感深入我心,作為領跑主流政經新聞的大報,它舉重若輕的大家風范提升了我看待問題的高度和廣度,其政治家辦報的特點更是訓練了我對政經事件的新聞敏感,通過向老師們的學習,我的采訪經驗日漸豐富,文風日趨老練。面對枯燥的會議新聞,我學會從中挖掘真正服務于民生,社會上熱議的焦點話題,使八股式的會議新聞變得生動、親民,面對因種.種例牌菜而一直沿襲下來的新聞套路,我也不拘泥于常規,善于捕捉大事件后的小人物、挖掘平凡人身后的不平凡。”還有的同學在總結中加入了自己對新聞傳播的新認識,姜鏘同學在個人總結集中論述了兩個問題——“什么是新聞”和“怎么做新聞”,表現出極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面對如此的實習成果,同學們如此可喜的變化,在最后的實習成績打分中,我們覺得頗為為難:一方面覺得大家的辛苦努力都應該得到肯定,實習成績對找作的、出國的同學都有這么很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優秀的名額也有限,并且還要保證我們成績的嚴肅性。最后經過多方衡量,我們最終選出了五名優秀實習生,他們分別是:在北京電視臺新聞中心實習的姜和同學、在《南方周末》實習的姜鏘同學,先后在中央電視臺及廣東《新快報》兩家媒體實習的卜凡和陳子棟同學及在《民營經濟報》實習的陳陽同學。可以說,他們代表了這一屆廣電2班專業大實習的最高水準。此餐,我們還推薦了姜鏘和卜凡同學作為廣電專業的代表在院里舉行的實習總結大會上發言。
新聞專業實習自我鑒定 篇3
會計作為一門應用性的科學,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通過次次學習,將學校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熟悉了會計核算對象,利用真實的會計憑證對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認識并掌握了會計會計帳簿登記的基本原理。并且認識到了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同時,我也了解到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的影響。
實習是每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會計工作是指對具體事物進行計算、記錄、收集有關數據資料,通過加工處理轉化為用戶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掌握會計工作不僅要學好書本中的各種會計知識,而且還要認真積極地參加各種會計實習機會,讓理論和實踐有機務實的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
通過本次實習,我發現電算化會計是會計史上嶄新的一頁。電子計算機的應用,首先帶來數據處理工具的改變,也帶來了信息載體的變化,會計電算化后對傳統會計方法、會計理論都將發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引起會計制度、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的變革。會計電算化促進著會計信息的規范化、標準化、通用化,促進著管理的現代化。在本次的實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我實際的動手能力,增加了實際的財務工作的過程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而且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會計本來就是一項非常煩瑣的工作,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百倍用心、細心。切忌:粗心大意,馬虎了事,心浮氣躁。這樣做帳時才能感覺左右逢源,越做越有樂趣,越做越有勁。
本次實習已達到了預期目的,大量的會計專業知識與社會知識相結合,既鞏固了專業知識,又學到了社會知識,對我今后的就業有極大的幫助。通過這次實習我對出納、會計崗位有了一個深層次的認識。我找到了專業知識的漏洞,對好多基礎性知識還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顧學習。對會計崗位人員要求的細致、耐心有了切實的體會,明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會計實務的操作過程中企業的財會人員均認真執行《會計法》進一步加強財務基礎工作的指導,規范記帳憑證的編制,嚴格對原始憑證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審核,強化會計檔案的保管工作。
實習是挑戰也是機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體現它的意義。這次會計實習中,我可謂受益匪淺,它為我步入社會奠定了基礎,為我以后的就業找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