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翻譯實習體會(精選5篇)
英語翻譯實習體會 篇1
我是一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即將畢業的這幾個月里,我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是辦公室文秘。在這一過程中,我采用了看、問、學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文秘工作中的具體業務知識,拓展了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個人發展方面說,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工作作風以及在工作過程中專業知識對工作的重要作用,因為這些都是我在校學習中不曾接觸過的方面,所以我將在報告中首先講述我在實習期間積累的這方面的認識和經驗。
畢業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我所在的公司是北京駐烏的一個辦事處,是一家私企,所以我剛開始的工作并不忙,沒有感覺到很累。只是每天都要守在電話和傳真機旁。很耗時間,第一天就因為坐了一天腰酸背痛的。但是過了幾天就稍有點習慣了,每天向我同一個辦公室的女孩學習一些辦公知識。剛步入工作崗位,才發現自己有很多都不懂的。現在在辦公室,有閑的時候就會看一些會計方面的書,雖然自己所學的專業在此時沒有派上什么用場,但我覺得應該多學點,有幾個技能在以后找工作也可以給自己我幾個選擇。我現在上班近兩個月了,在這短短一個多月中,曾有幾次想過干完一個月不干了。也許我是剛開始工作,有時受不了經理給的“氣”, 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就想辭職再重新換個工作得了。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再換個工作也是的,在別人手底下工作不都是這樣么?剛開始,就應該踏踏實實的干好自己的工作,畢竟又沒有工作經驗,現在有機會了就要從各方面鍛煉自己。不然,想念以后干什么都會干不好的。我現在的工作,相比其他人來說待遇挺不錯的了,也不是和其他人比,工作也不是很難,很容易進入工作,關鍵是學習對人怎么說話、態度及其處事。由于經驗少,我現在這方面還有欠缺。現在才明白,在校做一名學生,是多么的好啊!早晚要工作,早晚要步入社會,早晚要面對這些避免不了的事。所以,現在我很珍惜學習的機會,多學一點總比沒有學的好,花同樣的時間,還不如多學,對以后擇業會有很大的幫助。
再說回來,在工作中,互相諒解使我很感激他們。有時同事有事要晚來一點,就要我一個人在辦公室辦公,偶爾我也會的,大家相處的很好,沒有什么隔合。有幾次要回學校辦點事,去向經理請幾小時的假,經理也都很體諒,直接就給批假了。這個時候心里很開心;遇到一個如此好說話的經理。所以,感覺現在的工作還是挺不錯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周圍的同事都很不錯的。心里上沒有什么額外的,不必要的壓力,可以好好工作,學習。先就業,后擇業。我現在要好好鍛煉自己。再好好學習,之后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會找個好工作來回報父母及其所有的老師的。別的沒有什么奢求的,現在當然是把磨練自己放在第一位,更何況現在的待遇還不錯。在這一個多月中,我學到了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即使都明白的事,可是剛開始有時還做不好。現在做事,不僅要持有需心求教的態度,還要懂得取長補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忍”了也就是堅持不懈。現在,我工作的時間雖然不久,可是我發現自己真的變了點,會比以前為人處事了。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秘書這個職位上,技術性的勞動并不多,大多是些瑣碎重復的工作,因而秘書在工作中所會遇到的挫折主要可能發生在:1.與上司溝通不好;2.上司給的某份工作感覺吃力,難以勝任;3.對瑣碎重復的工作感到怨煩;4.與上司發生爭執;5.情感方面。
針對文員這個職位的特點,具體到挫折時,不妨從調整心態來舒解壓力,面對挫折。古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樹立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要認識到正是挫折和教訓才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學會自我寬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圖強。善于化壓力為動力,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松,重新爭取成功,從而讓目光面向未來。復印、傳真、公文處理等文秘工作我都基本熟練。文秘管理要制發文件,處理文件和管理文件。在各種文件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各級秘書人員經常接近領導,看一些重要文件,參加一些重要會議,所以,秘書人員在公共場合活動時要注意內外有別,把握分寸,對什么應該說什么不應該說要心中有數。準確,是對工作質量的要求。文秘管理的準確性是指正確體現政策,正確表達領導意圖,正確地辦文辦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達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領導工作的準備性。文秘管理的準確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簡要地說,就是:辦文要準,辦事要穩,情況要實,主意要慎。而要做到這些,必須態度認真,作風過細,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馬虎潦草。比如說辦理公文,就要保證文件的質量,用詞要準確,材料要真實,抄寫要認真,校對要仔細,力求每一個環節都不發生差錯。否則就會貽誤工作,甚至釀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我在實習的過程中,既有收獲的喜悅,也有一些遺憾。也許是實習日子短和我并非文秘專業的關系,對文秘有些工作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聽人講如何做,未能夠親身感受、具體處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領會其精髓。但時通過實習,加深了我對文秘基本知識的理解,豐富了我的實際管理知識,使我對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認識到要做好日常企業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把實踐與理論兩者緊密相結合。
通過在職的一個多月里,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會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取長補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表現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職,都會努力!
英語翻譯實習體會 篇2
將近一個月的暑期翻譯實習課程即將結束。在這次翻譯實習中,指導老師黃老師為我們布置了5篇精心挑選的 具有代表性的翻譯資料。翻譯資料內容豐富,涉及經濟、高科技、實事新聞以及西藏文化保護等方面。
經過三年的英語學習,大家的英語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我們中很多人以后有可能會走上英語翻譯的道路。這次學院組織的翻譯實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專業筆譯的機會,也讓我們體會到一名筆譯的親身感受。翻譯實習要求我們全面地將所學的各項英語知識結合起來,并在翻譯實踐中,進一步運用翻譯技巧來提高翻譯水平。在這次的翻譯實習過程中,我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也收獲頗豐。
以前,盡管知道自己已經學了這么多年英語,英語水平應該也提高很多,但心里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英語不夠好,對未來的一切感到憂愁。但這次的翻譯實習之后,我感覺到翻譯其實也沒有那么難。只要認真分析句子結構,我們都可以翻譯出來。雖然,現在我的譯文用詞不夠標準,語句也還不夠得體,但我相信只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我也能翻出一篇好的譯文來。
這次翻譯實習除了使我增強了信心以外,更重要的是讓我發現了很多翻譯的缺點和不足。首先是煉詞方面,用詞不夠準確、恰當。我記得翻譯資料中有一個句子關于英國外交部的“travel advice”。單詞“advice”本意是建議,但建議用在這里總覺得不恰當。經過一番思索,我翻譯成“旅行指南”,但后來恍然覺得“旅行指導”更恰當吧。其次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翻譯過程中,我明明對文章的意思理解,但真正表達時總覺得組織不好語言,翻譯出來的句子不夠得體。第三是知識面不夠廣泛。比如,對于翻譯資料中涉及日本核輻射和英國皇室婚禮等材料,如果能了解很多背景知識,翻譯起來會容易很多。另外,專有名詞的翻譯也是一個難點。例如,關于經濟的材料中提及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如果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多積累一些常見的專有名詞,翻譯起來也會比較順利。
翻譯是一門必須親自動手實踐的課程。不親自動手,翻譯水平如何就永遠無法得知,也永遠提高不了。這次的翻譯實習暴露了我在翻譯上的缺點和不足,也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會針對不足之處加以訓練,并且多讀多看各方面書籍和新聞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不僅僅是翻譯的要求,對于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也很重要。
英語翻譯實習體會 篇3
此次翻譯實習中,我主要負責翻譯的是小說ifonlytonight里面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四頁內容。通過這次的翻譯實習,我領會到了兩點,一是融會貫通的重要性,二是合作的重要性。首先,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有是該活動的結果,它是融理論、技能、藝術于一體的語言實踐活動。然而翻譯是一項非常艱苦和細致的工作,要做好翻譯要求個人的素質非常高,作好專業資料的翻譯,需要有外語、母語和專業方面的雄厚的功底,還要有縝密的思維習慣,當然,這是我們這些接觸翻譯不久的同學來說難度挺大的,但是我們仍能從中收獲頗豐。翻譯質量有兩個基本標準:第一個標準是符合原文的本來意思,就是要忠實原文,既不能隨意增加原文中沒有的意思,不能添枝加葉,也不能缺斤短兩,隨意刪減,既要透過字面意思揭示出作者的本意,又要避免東拉西扯,脫離正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第二個標準是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也就是所謂的“達”,句子要通順流暢,不能生造詞語和句子,也就是所謂的文筆。應保證任何業內人士都能夠看懂,不能象有的人翻出來后連自己都看不懂。在此次翻譯實習中我們也是領悟到了這點的重要性,大家翻譯完后集中在一起,大家互相閱讀,找出翻譯不通順或有錯誤的地方,大家再一起研究、討論,最終完成整片文章的翻譯。
一、翻譯中遇見的錯誤
1、脫離上下文,理解錯誤
在漢譯英的時候,由于對篇章內容的整體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脫離上下文,把這些句子孤立成單個部分來看,導致所翻譯的句子與原文所表達的意思有很大的差別。
2、逐字翻譯
翻譯時,通過谷歌或者百度在線查閱一些不懂的字詞翻譯,把漢語對應的英語詞匯搬出來,而沒有用英語將原文的真意確實、生動地表達出來。
3、受制于原文詞序及原文詞量,譯句呆板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上的差異,句子成分以及詞序的排列經常是不同的,如果要翻譯成比較流暢合乎漢語表達規范的句子,需要把句子在前后次序上加以調整,有些句子則需要增詞或減詞以符合文章的原意。
4、文化背景知識缺乏
著名翻譯家王佐良說過“翻譯的最大困難是兩種文化的不同”。翻譯作為語際交流,不僅僅是表層語言的轉換過程,也是文化的移植過程。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對文化背景有高度的敏感性,應認識到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的相輔相成的固有關系,留心積累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
第2 / 5頁
景知識,否則譯出來的句子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二、基本解決方法:
1、理解
理解是翻譯的第一步,如果沒有理解原文,那么翻譯出來的句子再漂亮也是徒勞的。理解大致可分為對語言現象、邏輯關系、原文所涉及的事物等幾個方面的理解。可以通過對上下文句子的理解,把句子中的一些生詞、詞組、慣用法具體含義的選擇縮小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翻譯過程中對于不同境地的轉折連詞或者是語序的位置都要考慮怎樣放置才是適當的位置。
2、進行句法結構分析
先對句子的語法成分和句子結構進行分析,進行這種分析尤其是對那些比較長的句子是非常適合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邊看譯文邊翻譯,譯到一半譯不下去的現象。英語句子受嚴謹的主謂框架結構和嚴謹的時態、語態等曲折變化,以及復雜的從屬結構和豐富的非謂語及介詞短語等表達手段的影響,可以變得非常繁復,盤根錯節,句中有句,形成多層次的“葡萄式結構”,而漢語多散句、緊縮句、流水句或并列的復句,形成層次不多的“竹節式結構”。因此,漢譯英時常常要打破漢語的“竹節式結構”,化為英語繁復的“葡萄式結構”,這在句子內部的順序上就需要做一些調整,否則會造成譯文的不通順或晦澀難懂。
這次翻譯實習的另一重大收獲是我們培養的團隊意識。在不懂如何翻譯某句話或者段落時,或者與自己的隊友互相討論,或者通過翻譯相關書籍,或者借助網絡使翻譯變得通順。總之,這次實習受益匪淺。
英語翻譯實習體會 篇4
在說所有的話之前,我先要聲明一下,接下來要說的話只是我個人對英文翻譯的一些想法,難免有不正確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就推理小說的閱讀來說,我個人是偏向日系推理的,但是不懂日文,只能翻譯英文小說,有點囧。我自己平常是不太愛看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小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難碰見翻譯得好的作品。而且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越是專業的翻譯,翻譯出來的作品語言西化現象就越嚴重。特別是社會科學的翻譯作品,很多時候根本是讀不下去,因為里面除了漢字是中文之外,語法和句式已經西化得相當厲害了。英文翻譯的一些問題,接下來的敘述中我會竭盡所能地列舉一下,也希望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英文翻譯中最大的問題,莫過于不加修改的直譯,這種翻譯大概只比google或者金山快譯好一點,句式和語法完全是英式的。這種翻譯多出在社會科學的專業學術著作中,基本上意思還是看得懂,但是讀起來味道怪怪的,而且一眼看出來是翻譯文章。而好一點的譯文,句式和語法也換成了漢語語法,但是不符合漢語的用于習慣。當然,習慣是比規則更難把握的東西,我個人認為在英文翻譯中有幾點漢語習慣是一定要注意的。如下:
1.長句盡量改短,語序調整為漢語習慣
英文中很容易就出現從句套從句的長句,這些句子讀起來本身就很難理解了,如果翻譯的時候還是不加改動,那讀者讀起來就更難理解。我在這兒舉個例子吧,就拿我自己翻譯的《釘子與鎮魂歌》的開頭部分:Theepisodeofthenailandtherequiemwasoneofthemostcharacteristicofallthoseinwhich,overarelativelybriefperiod,IwasprivilegedtowatchTrevisTarrantatwork.剛開始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自己也愣了好半天,因為這句話完全不是漢語的習慣,如果不假思索地直接翻譯,那就是:釘子與鎮魂歌的事件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在短暫的時間里,這段時間是我有幸觀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時間。當然要合并成一句話,也可以這么翻譯:釘子與鎮魂歌的事件是我有幸觀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時間里發生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天啊,閱讀起來太累了,但是這句話并沒有語法問題!我想在翻譯的時候要牢記一點:最后形成的是漢語,閱讀我們譯文的是中文讀者。所以在這里必須要調整語序,而且長句要改短,最后我給的譯文就是:在我有幸目睹塔南特破案的短暫時光里,釘子與鎮魂歌的事件應該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2.定語改表語
英語中常常出現中心語前面出現兩三個形容詞的情況,這兒我舉《綠色危機》第一章的例子:Ahuge,squareenvelope,coveredwithahuge,squarehandwriting.直譯就是很大的方形的信封上面寫著大氣的方正的字體。看到一句話中有這么多“的”,是不是覺得很煩?雖然說現在“的地得”好像是可以混用了,但實際上“的”一般用于形容詞,“得”一般用于動詞后,“地”用于副詞。我不主張混用,而且還有一點:不要濫用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已經將漢語過分稀釋了,影響了漢語的美觀。老祖宗的文章里基本上不用這三個字,近代的文章中這三個字的使用頻率也不是很高,但是現在這三個字的確已經被濫用了。我個人還是希望在翻譯的時候能夠控制這三個字的使用頻率,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把定語改成表語。漢語不習慣長句,也不習慣中心語前面加上一連串的定語,除非是作者要刻意造成這種效果。所以這句話我最后翻譯成:信封很大,呈方形,上面的字跡方正而灑脫。如果中心語前面有超過一個帶上“的”的定語,那種翻譯我個人是不太讀得下去的。
3.詞語的多樣性
這一點我也算是深有體會吧,因為我個人單詞量不足,翻譯的時候根本離不開金山詞霸。相信很多朋友在翻譯的時候免不了要查閱一些字典。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這個問題:字典上提供的解釋是沒有辦法覆蓋漢語詞匯的,也就是說,一個單詞字典可能只提供了一個很普通的解釋,使用的是最常見的漢語詞匯。但是如果你就按照這個意思進行翻譯,小說的魅力定會黯然不少。還是用2中的那句話,第二個huge是形容字寫得比較大,但是如果就直接翻譯成字寫得很大,這個翻譯只能算是普通翻譯。我之所以沒有這樣翻譯,一方面是因為前面的一個huge已經翻譯成大了,一個大信封,這個翻譯是很貼切的。接下來我不想再重復使用大這個字,所以我翻譯成了字寫得很灑脫,把大這個意思包含在灑脫里面。常常人們在討論各位翻譯的風格,我想這種詞語的多樣性就是翻譯風格的最好體現。在翻譯的時候,應當身臨其境,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小說的行文,這樣才能更好地想到應該用什么樣的漢語詞匯來表達,而且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用一些典故和成語,譯文定會亮色不少。這兒我也舉一個例子吧,《綠色危機》導讀中的一句話:Byitsnature,amilitaryhospitalisatheaterfordram英語翻譯實習報告范文ndtragedy;oneisnotbroughtthereunlessthereisaseriousproblem.Thosewhoawaitfresharrivalsarepreparedonlyforbadnews.我翻譯成:很自然地,這座戰地醫院成了悲劇上演的舞臺。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期待著能夠到這兒躲進桃源的人,最后都未能如愿以償。這兒有王婆賣瓜之嫌,不過大家也就原諒我了吧。
4.人稱代詞的明確
在看英文小說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敘述中,人稱代詞用的特別多,稱呼名字反而多用在對話中。想想在漢語中,平常的敘述中直呼名字的時候卻占多數。在翻譯《綠色危機》的時候,我很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要花很大精力去尋找代詞到底指代誰,很多時候必須要結合上下文反復推敲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有時候還會弄錯。如果翻譯的時候仍然原封不動地保留這些代詞,讀者的閱讀觀感必定會受到影響。《惡意》中有句話:講得通和合情合理是兩回事,那我現在也可以說:能夠讀下去和流暢的閱讀也是兩回事。如果讀者閱讀的時候,反而要花大精力去明確人稱代詞的關系,那這本書的翻譯無疑是失敗的。這兒我就不舉例了,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
5.押韻和雙關
如果說詞語的多樣性可以體現翻譯的風格,那么如何處理押韻和雙關,則能夠全面體現翻譯的功力。這兩項是最難翻譯的,有的根本就翻譯不出來。比如我就碰到一個利用you的單數和復數進行雙關,想了半天實在無法翻譯,最后只能加個注釋了事,真的很慚愧。押韻嘛,也碰到一個,原諒我在這兒又王婆賣瓜一次,這個押韻自覺還是翻譯的比較好。《綠色危機》第二章中間有一段一名護士的自言自語:forceps,retractors,scissors,knives.ButWoodshasmarvellouslegs(伍茲是另外一名護士)!這兒一開始我還沒有注意到,看第二遍的時候才發覺這兒是個押韻。想了很久,大致翻譯成這個樣子,移動了一些詞語的順序:牽開器、剪刀、鉗子、刀子,但是伍茲的腿美得不成樣子!算是馬馬虎虎翻譯出這種押韻效果了。這兒我推薦大家看看楊絳翻譯的《堂吉珂德》,其中的詩句翻譯相當純熟,而且做到了押韻,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翻譯的方法和用語習慣。
6.理解與適當的補充
總的來說,漢語比英語環保,翻譯過來的漢語占據的存儲空間一般都比英語小。但是有些時候英文只需幾個單詞,或者一個前綴,翻譯成漢語卻要解釋半天,而且都不一定能有英語那種效果。這就要對原句進行適當的補充。又是舉《綠色危機》中的例子:Sinceablowsytrollopoffiftycannotbeexpectedtocareforcompetitionfromanexquisite,self-possessedlittlecreatureoftwenty-two,theex-widow was not sorry tosee her go.這句話是說一個寡婦嫁給了故事中一名護士(弗雷德里卡)的父親,然后后媽和繼女相處不快,所以后媽巴不得繼女去戰地醫院服務,眼不見為凈。請注意最后的ex-,寡婦嫁給護士的父親后,就不是寡婦了,但是作者使用這個前綴,明顯有戲謔的味道在里面。翻譯的時候要把這種味道體現出來。所以最后我花了一句話來解釋:一個50歲面容粗糙的老女人,怎么可能競爭得過22歲的女孩,更何況還是一位高雅沉靜的妙齡少女?所以弗雷德里卡離開家,這位寡婦高興得很。對不起,這兒要更正一下,她現在已經不是寡婦了。如果僅僅翻譯成前寡婦,我想在漢語中是體會不出這種效果的。
7.人名是否可以簡化?
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因為外國人的名字有名有姓,有時指名,有時道姓。對中國讀者來說,不啻是一項記憶力的考驗。如果故事的主要人物有5個人,這就意味著我們要記住10個名字,不,因為有的名字還有昵稱,所以可能更多,有時候常常在上一句看到這個人的名,下一句看到這個人的姓,然后就暈了。閱讀的流暢感肯定受到極大影響。我本來想的是翻譯的時候改一下,全用名或者全用姓,但是好像國家對這些姓名的用法也有規定,不能這么改,所以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希望大家能夠指點我。
以上陸陸續續說了這么多,歡迎大家討論,最后我再闡明一下自己的翻譯觀,說一下自己的翻譯方法,希望能對想翻譯的朋友提供一下幫助。
翻譯的信達雅,我個人最看重雅。我的翻譯觀是:我不需要忠誠于單詞,也不需要忠誠于句式,我要忠誠的只是語素,只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然后我再用漢語將意思表達完全,最后對譯文進行潤色加工,除了人名地名之外,我希望我的譯文盡可能地貼近我們平常使用的優美漢語,不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來是翻譯文章,也不能讓讀者閱讀的流暢感受到影響。如果是作者腦殘,我不希望譯文也像原文一樣腦殘,否則讀者罵的肯定是譯者而不是作者。英譯漢的精髓在漢語,而不是英語。
接下來為了直觀,我舉例說明我自己的翻譯方法。
克萊頓·勞森的短篇《奇跡盡在這一天》開頭一段:
LieutenantDoranoftheHomicideSquadnearlycollidedhead-onwithTheGreatMerliniinthedoorwayofthelatter'splaceofbusiness.Doranwasonhiswayin;theproprietoroftheMagicShop-slogan:NothingIsImpossible-wasonhiswayout."Where,"Doranasked,"Areyougoing?"
首先直譯:刑偵隊的檢察官多蘭和某人差點相撞——這個人是偉大的馬里尼。相撞地點是門口,是馬里尼做生意的商店的門口。當時多蘭正準備進去,而魔術店——店上貼著標語:一切皆有可能——的店主正準備出去。“哪兒?”多蘭問,“你準備去?”
這個譯文真是太混亂了,現在要做的就是調整語序。注意到文中有一個信息:魔術店上貼有標語。這種描述性的文字在漢語中,應該放在最前面,而不是夾在中間,否則讀起來很難受。所以調整語序后就是這樣:
魔術專營店門上貼著一副標語,上面寫著:一切皆有可能。店長馬里尼正準備出去,在門口卻差點撞上正準備進來的刑偵隊檢察官多蘭。多蘭問:“你準備去哪兒?”
這個翻譯已經問題不大了,但是再看看,有沒有不是很流暢的地方?多蘭的問題是在什么時候問的?是在兩個人正好相撞的時候嗎?原文沒有說,但是我覺得應當補充一下,結合上下文可以推斷,多蘭應當是有急事來找馬里尼,所以應當是在兩人都剛剛站住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發問了。而且漢語中問一個人問題,最開始應當先稱呼一下這個人,這樣也有助于讀者加深對人名的記憶,保持閱讀的流暢。所以最后我整理的譯文就是:
魔術專營店門上貼著一副標語,上面寫著:一切皆有可能。店長馬里尼正準備出去,在門口卻差點撞上正準備進來的刑偵隊檢察官多蘭。兩人剛剛站住,多蘭就問:“馬里尼,你準備去哪兒?”
另外再說一下標語的翻譯,原文是雙重否定,但是如果直譯的話反而覺得很拗口。標語這種東西,就是要瑯瑯上口,所以我改成了肯定句式(雖然和李寧的廣告語重了……)。
就寫到這兒吧,一口氣寫完這么多話,真的很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討論翻譯的問題,讓我們能夠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英語翻譯實習體會 篇5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即將結束《英漢翻譯教程》的學習。通過學習,我又掌握了一門新的英語學習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漢翻譯的基本要求與要領。簡而言之,就是獲益匪淺。
英漢翻譯是一門建立在綜合能力基礎之上的學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識以及中西文化的差異。不管是對個人能力以及日常積累都有較高的要求。前我一直有一種誤區:認為只要掌握大量的詞匯,翻譯起來就會很容易,認為翻譯只不過是把大量的詞匯拼接連接在一起。可是當我真正接觸到這門課程時驚覺自己原來的思維是有多么的狹隘。當翻譯一句話時,我根本不知道該怎么組合。勉強組合在一塊時不是錯誤百出,就是很Chinglish.
首先,英漢翻譯應遵循“忠實,通順”的標準。所謂忠實,就是忠實于原文的內容。由于中西文化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一句英文在歐美人看起來順理成章,而在我們中國人看起來就會極其別扭。我們就會在翻譯過程中不自覺的用上自己的思維,因而改變了原文的意思破壞了原文的風格。通順就是指原文語言必須通俗易懂,符合規范。譯文必須通順,避免死譯,硬譯,符合規范。把原文的內容適當的表達出來,既不能改變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刪減。如“Heisseriouslyill”.就譯為:“他病得很厲害”。有人為了追求漢語的“漂亮”譯為“他茍延殘喘”,這就得不償失了。
其次,翻譯分為三個階段:理解,表達,和校核。準確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關系在翻譯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在翻譯時采取直譯或者意譯兩種方式。有時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直譯和意譯結合起來使用。主要取決與具體的情景。校核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可忽視。即在翻譯時要經過反復的推敲,已到達最好效果的翻譯。
翻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我們在日常學習中必須注重積累有關英譯漢方面的知識以及基本方法。了解基本英漢語言對比(詞法和句法)。通過對比,掌握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以及所對應的意思,在翻譯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的運用。避免造成錯用,誤用,鬧出笑話。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語言的發展,很多英語單詞已經不再緊緊局限于其原有的意思,更有了擴展。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擴充自己的積累。同時,我還學習掌握了英譯漢時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增詞法,重復法,省略法,以及詞義的轉義等等。還有關于各種不同句型的不同翻譯方式。如定語從句,被動語態,狀語從句等等,這些在書本上都有系統的介紹。我們在日常練習的時候也要避免為了做題而做題,要在過程中學會理解,應用這些方法。
我還體會到理解和翻譯并不是一回事,幾個人的理解相同,翻譯成的文字風格可以是不同的。通過學習,我了解到可以直譯的就直譯,只要把詞序調整一下,保證通順,不致引起誤解就好。如果不能直譯,可憑借各種翻譯技巧,在不偏離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對句子的結構作一些變動。方法也好,技巧也好,都是為忠實、通順地再現原作這個目的服務的,其功效自不待言,但并非萬應靈藥。任何方法在應用中都有其限度,過猶不及。如果一味死搬教條,盲目遵照翻譯的規則,過分依賴這些翻譯的技巧,最終只會落得個邯鄲學步的結果。優秀的翻譯者會在在實踐中經常數法并用,因人因文而異,并無一定之規,主要靠自己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才能最終達到得心應手、曲盡其妙的境界。
經過學習,我確實獲得了不少的進步以及在本學期的翻譯學習中,我們獲得了翻譯專業應具備的一項技能,也對下學期的漢英翻譯學習有了初步的計劃和想法,以后學起來的時候亦不會無從下手。我相信我在今后的翻譯道路更加寬闊平坦,我會再今后的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技巧,是這些寶貴經驗成為翻譯學習的寶貴財富,力爭做一名合格的英語人。
我也知道只是經過這學期的學習,我還有很多缺失以及不足的對地方。像中西文化這方面我就做的不是很好,經常在翻譯時會弄不清具體的背景知識而做出錯誤的譯文。翻譯的時候也會出現措辭不當的現象。我還需要繼續的加深關于這方面的知識。翻譯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顆積極學習進取的心,無論何時何地不能失去對翻譯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有勇氣克服它。翻譯本就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積累,應運的過程。我有信心在未來的學習中會越走越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