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各個戰區
在抗日戰爭的勝利過程中,每一個戰區都為這份勝利作出了貢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抗日戰爭各個戰區,希望能夠給大家以啟發。
抗日戰爭戰區
1937年8月:
第一戰區:河北,山東(黃河以北)司令長官:蔣中正。
第二戰區:山西,綏遠,察哈爾,司令長官:閻錫山。
第三戰區:江蘇(長江以南),浙江,司令長官:馮玉祥。
第四戰區:福建,廣東 司令長官:何應欽。
第五戰區:山東(黃河以南),江蘇(長江以北)蔣中正
1938年11月:
第一戰區:河南及安徽,司令長官:衛立煌。
第二戰區:山西及陜西,司令長官:閻錫山。
第三戰區:蘇南,皖南,浙江,福建,司令長官:顧祝同。
第四戰區:兩廣,司令長官:張發奎。
第五戰區:皖西,鄂北,豫南,司令長官:李宗仁
第八戰區:甘肅,青海,寧夏,綏遠,司令長官:朱紹良。
第九戰區:江西,鄂南,湖南,司令長官:陳誠。
第十戰區:陜西一部:司令長官:蔣鼎文。
蘇魯戰區:司令長官:于學忠。
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鐘麟。
第9,薛岳,指揮長沙等會戰。
湯恩伯,統率40萬住扎河南,先是集團軍司令,后來也和戰區司令差不多。
還有胡中南
抗日戰爭階段
戰略防御階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盧溝橋事變-日軍占領廣州、武漢,中國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
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1945年1月):日本表面上調整對華政策,軍事進攻重心轉向共產黨的根據地;國民黨政府不斷對共產黨軍隊制造摩擦,期間發生了皖南事變。
戰略反攻階段(1945年1月-1945年8月):解放區開始進行局部反攻;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同時毛澤東、朱德發布反攻命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