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老師的教學感悟:鄉村教師的酸甜苦辣
秦望老師對“共同生活”的理念讓我深思,共同生活,不是“看住”、“管住”學生,它是指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在保持差異的同時不斷地消除隔閡,擁有共同的記憶,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美好生活的一段人生旅程[2]。秦望老師帶著學生舉行了很多活動,還為班里制定了口號“一班人長一班的骨頭”。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激勵學生,讓班里學生有共同的信念,這一點值得所有的班主任學習。后來我也給班里制定了口號: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海闊天空,做最美的花朵。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鄉村教學,艱苦是避免不了的。教學條件差,教室沒有多媒體,就連一個像樣的講桌都沒有。有些家長說縣城的老師比農村的老師教的好,真的是這樣嗎?農村學校沒有多媒體,很多知識就不能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在學習正方體的時候,如果有多媒體,通過動畫轉換,學生在視覺和理解力上肯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沒有這個條件,只能是迎難而上。我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他們在課上爭先恐后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那一節課孩子們聽的很認真,這個意外收獲讓我很驚訝,其實孩子們是喜歡動手操作的,沒有多媒體教學,我們有勤勞的雙手。只要足夠努力,驚喜便會不期而遇。
課后的生活也是艱苦的。六個特崗老師擠在一個屋里,住的還是上下鋪,剛開始大家都有些抱怨,后來漸漸習慣了這種生活。由于打水的地方離老師們住的地方比較遠,所以吃水也變得很艱難。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起,高年級的男生搶著給老師打水,真的很感動。忽然之間覺得很欣慰,不管有多苦,學生的陪伴、理解與支持,就是老師堅守最大的動力。我想這就是,我把知識給你,你把陪伴給我。
工作中有時也會面臨很大壓力,難以釋懷。聽了馬媛媛老師的《教師心里健康調適》,要欣賞自我,悅納自我,還有一些調節壓力的方法[3]。印象最深的就是馬媛媛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做解壓操,很有趣,也很放松。確實緩解了鄉村教師心理的一些壓力。
學知不足,業精于勤
剛入職的我,想通過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急功近利吧。參加應試賽課,最后我的優質課沒有走到縣城,我知道真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了。小草只有生長在草原時,才知道大地是多么遼闊,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一個人只有當他想學更多時,才知道知識的海洋是多么寬廣,而自己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最近看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我受益匪淺。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尤為重要,效率=勞動量+無效勞動量/時間,在一定的時間內,增大勞動量,減少無效勞動量[4]。反思我平時的教學有很多無效的勞動量,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會給學生布置很多抄寫的題,會了的題讓孩子反復做就是一種典型的無效勞動,以后一定要提高工作效率。
侯建華老師的高效課堂讓我深受啟發,三要素的組合: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5]。剛剛走入教師這個行業,對我來說教材是新的,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講授新課的時候方法多種多樣,課堂要真實,不能為了高效課堂模式把一節課架空,最重要的一點是思想要轉變,樹立新課程教育理念,積極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學的路才剛剛開始,不知不覺中,我漸入正軌并加快了腳步。
作為基層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天空中沒有彩虹的痕跡,但我已綻放過;池塘里已沒有荷花的身影,但我已盛開過;大海中已沒有浪花的蹤跡,但我曾來過。學生一批一批的走,但我依然還在。燭火之光將照亮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