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街道屬地統計實施方案
為建立與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相適應的統計體系,確保統計數據搜集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對全區現行的“條狀統計”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屬地統計管理體制。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屬地統計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屬地統計是加強政府管理職能的需要 實行屬地統計有利于各級黨委政府全面掌握鎮鄉街道轄區經濟總量及構成,合理配置區域資源,統籌安排生產、生活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有利于抓住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明晰工作思路,制定正確措施,更好地“創新服務、促進發展”。 (二)屬地統計是客觀反映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區多年來實行以主管與隸屬關系為依托的條狀統計組織模式,該模式因為當前統計調查單位劇增和變化頻繁的現狀,容易導致單位底數不清、統計遺漏、虛報資料等現象。屬地統計建立在鎮鄉街道對統計調查單位面對面接觸的基礎上,能有效地加強對統計基層基礎工作的業務指導,規范統計報送渠道,有效地減少弄虛作假、應統未統現象,保障統計數據的全面性。 (三)屬地統計是加強基層基礎統計工作的需要 鎮鄉街道綜合統計應完成國家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任務,執行國家統計標準和全國統一的基本統計報表制度,以及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鎮鄉街道的基本統計資料的工作職責。實施屬地統計,也是統計部門對鎮鄉街道統計工作實施綜合管理職能的要求。同時規模以上單位全面調查、規模以下單位抽樣調查,更需要完備的名錄庫,也要求屬地統計的運行模式加以支撐。 (四)屬地統計是鞏固和深化我區統計改革成果的需要 加強gdp核算,推進屬地統計必須依托于部門統計,部門統計也必須以屬地統計為基礎,進行統計資料的搜集、整理和上報。唯有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整合統計資源,理順統計渠道。XX年,我區建立了部門核算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初顯成效。但對于限額以下的二三產業的生產經營性單位和服務性單位的統計,受現有職能職責等影響,政府統計部門無法準確掌握。只有推行屬地統計,才能更好地發揮部門核算工作協調聯動機制的作用,真正建立起比較完整和系統的統計調查體系,保障我區統計數據質量。 二、屬地統計改革整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屬地統計的整體目標 根據國家統計法律、法規與統計制度要求,對各類統計調查對象按所在地(鎮鄉街道)原則進行統計調查,實行屬地統計管理,通過改革統計管理方式和統計調查制度,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滿足各階層需求、符合萬州實際的統計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府統計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信息、咨詢和監督作用。 (二)屬地統計的階段目標 從XX年6月份開始,實行定期報表和半年報“雙軌制”運行模式,中央、市、區屬企事業單位向鎮鄉街道和區統計局同時報送統計資料,從XX年開始全面實行鎮鄉街道屬地統計,鎮鄉街道按屬地原則收集所有統計資料,整理匯總后上報統計部門。 (三)屬地統計改革的基本原則 1、堅持統計數據真實可靠原則。保障轄區內統計調查對象不重不漏,確保統計資料全面、準確。 2.統籌兼顧、合理分工的原則。實行區、鎮鄉街道統計機構的合理分工、分級負責;理順政府綜合統計與部門統計的關系。 3.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結合的原則。強化鎮鄉街道統計職能,建立與行政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統計管理體制。 4.統計創新的原則。積極開展統計方法制度研究和統計方法創新,真實、有效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 5.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先雙軌運行,待條件成熟后全面推開。 三、屬地統計的實施對象和范圍 (一)屬地統計的實施對象 一是行政區域范圍內的各類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包括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和民辦非企業等其它法人,以及法人單位所屬的產業活動單位。二是各鎮鄉街道行政區域范圍內的個體工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