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抓作風、促黨建”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中學
關于深入開展“抓作風、促黨建”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
曹斌鋒 執筆
根據××縣委關于開展“推進科學大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系列主題實踐活動的要求,現就××中學深入開展“抓作風、促黨建”實踐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要求
深入開展“抓作風、促黨建”實踐活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重在把主題實踐活動做實,重在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標準,重在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要通過開展“抓作風、促黨建”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確立科學發展理念,形成科學發展共識,把工作重心、發展方向轉移到科學發展上來。要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廣大黨員干部普遍受到教育,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宗旨意識,提高素質和能力;使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深入人心,進一步理清科學發展思路,明確科學發展方向,確立科學發展目標,以加強作風建設為切入點,以建設團結、務實、高效、廉潔的學校黨政班子為突破口,加強學校管理,有力地推進我校教育事業科學、健康、快速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結合基層學校工作實際,有重點地開展“抓作風、促黨建”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作風、學習作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學校黨組織是學校的政治核心,擔負著領導教職工貫徹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職責。黨組織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這兩個著力點,全面提高教職工素質,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在政治上、制度上落實教職工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干勁,促進黨建工作健康有效的開展。
1、明確職責,正確把握和處理好集體領導和校長負責之間的關系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校長負責的實質是校長及以校長為首的行政系統,對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有關辦學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負責,對有關決策的貫徹執行情況負責,對保證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負責,對師生員工的共同利益負責。”所以在學校決策上要建立健全議事規則,明確決策的程序和權限,完善集體決策機制,在重大事情上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發揮集體智慧,保證決策的正確和有效實施。
校長要帶頭堅持集體領導的原則。集體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要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十六字方針。校長必須具有很強的集體領導觀念,運用集體智慧開展工作。遇事要多商量,重大問題要充分醞釀、協商和討論,通過會議決定,而不能由自己或少數幾個人決定。作為校長,在處理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的關系時,一方面要強化集體領導意識,自覺置身于集體領導之下,重大問題必須由領導班子集體決策;另一方面,在決策和實施中,要按照分工切實履行好個人的職責,集體決定了的事情,就要堅決執行落實,決不能互相推諉。
2、分工合作,促進形成健康和諧的黨政關系
一所學校是否有合力,要看黨政領導是否配合默契。黨政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學校黨政領導要按照區委提出的“樹立新形象、創造新業績”的要求,切實做到求真務實不圖虛名,埋頭苦干不事張揚,多一點寬容、理解和支持,多研究工作事,少研究個人事,真正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教育事業上,把功夫用到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上。
在學校整體工作中黨政領導要識大體、顧大局,互相扶持、互相補臺,不爭權力大小,不搞各自為政,黨組織要發揮好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長依法開展行政工作。對學校行政工作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決策。在決定重大問題前,黨政領導應及時通氣,溝通思想,取得共識。
3、層層落實,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
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是我黨按社會發展形勢在不同時期作出的不同決策。從黨管干部到黨管人才,是時代發展的要求,體現了黨對人才工作認識的與時俱進。
基層黨組織要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學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要注重培養和選拔優秀后備人才,加強對學校干部的教育、培養、考察,討論學校對中層干部任職的提名,建立培養干部和人才的長效機制。本著“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理念,逐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和后備干部隊伍,為中青年優秀教師和后備干部搭建平臺,和他們一起共同設計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在教育和培養進程中,力爭三至五年讓他們脫穎而出,成為省、市、縣級骨干教師、市學科帶頭人或名師。讓那些埋頭苦干,群眾公認,業務優秀,品格端正的后備干部走上校級領導崗位。在基層學校創設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