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⑤展示和點評全員參與,嚴防課堂變成幾個同學的獨角戲。展示的問題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班級要創設一種安全環境,讓每一個學生敢于展示,勇于點評,不怕說錯。
⑥學生點評時,老師要聆聽每句話,關注每個細節,根據情況給予恰當幫助,可以在學生爭論不休時給出—個肯定結論;可以幫助學生修正完善答案并總結方法技巧;可以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聯想質疑,也可以就某個問題啟發學生拓展深化并提煉出規律性結論。
⑦老師要在點評過程中進行即時性評價,對生成性問題和重點疑難進行啟發、引申、拓展、追問,對知識進行深化、提升。
⑧即時評價時,一評知識,二評情感態度,三評過程方法、肢體語言是否合適、聲音是否宏亮、語言表達是否準確等。
⑨課堂要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如概念、規律、原理、公式、定理、事件等,注重突破原有的認識,注重核心觀念的樹立和方法的落實,注重挖掘教學內容的社會價值和功能。
⑩老師的點撥、強調要從效果出發,點重點,點規律方法,點透,點到位,注重整合,要有單元整體教學思想。老師要幫助學生解決那些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有些問題雖然學生沒有提出疑義,但學生有可能出現錯誤的認識而自己沒有發現,教師對這樣的問題也應做必要的講解。
(四)課堂總結,形成網絡
1.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本課時學習的主要內容,把本節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形成網絡。
2.教師通過提問或其它方式,檢查學生是否能掌握本課時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展示知識的網絡關系。
(五)達標檢測,反饋矯正
1.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題目,進行課堂達標檢測。題目應注重考查本課時所學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難度適中,題量不宜大,以5—10分鐘左右為宜。
2.當堂反饋結果,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評價。
3.如有必要,可布置適量的作業,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復習課:
(一)針對課標,確立目標
1.根據《課程標準》和《河北省中考考試說明》的要求,確定復習課的教學目標。
2.向學生展示出本課時所復習的范圍中,包括哪些知識點,其中哪些是復習重點和難點,在課標和考試說明中,這些知識點要求達到的等級。需要注意的是,復習課的教學目標不同于新授課,應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自主梳理,構建網絡
1.教師根據復習內容,設計好復習課的教學案。在教學案中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梳理本課時知識點的方法或平臺,如:列表比較、填圖、知識綱要、知識樹、問題提示等,引導學生自主的完成知識梳理。
2.在完成知識梳理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構建出本課時復習內容的知識網絡。通過編制知識網絡,以達到整理知識點、理順關系、構建知識結構的目的。對于知識間聯系的脈絡清晰、比較容易構建網絡的內容,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構建。對于構建網絡比較困難的內容,教師可在教學案中設計出一個框架,指導學生完成構建。并在組內、班內展示評價。該環節也可安排在后面的總結反思時進行。
(三)疑難點撥,典題辨析
1.教師根據復習內容的難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所復習內容在新授課時的教學效果,必要時可事先進行一些調查,找出學生學習難點和易錯、易混點,以及學生不易掌握的解題方法和規律,在教學案中列專欄講解。教師在課堂上采用適當的方法,把問題完美解決。
2.每一個講解的知識點都列舉出1—2個典型例題,師生共同分析和解決這些題目,通過對例題的解析,教師能歸納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3.每道例題解決后,跟上1—3個變式訓練題,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
(四)達標檢測,提升能力
1.設計達標訓練題和能力訓練題各一套,前者的題目較容易,強調考查基礎;后者可有一定難度,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題量不能太大,能基本覆蓋本課時復習的主要內容即可,能讓學生當堂完成。所用題目應經過教師的細心挑選,不能有錯題、偏題、超綱題。每道題目應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同一知識點不要重復考查。
2.如果時間允許,可當堂檢查訓練效果,做出評價。如課堂時間不允許,則收繳學生答卷,課后批閱,另擇時反饋。
(五)總結反思,鞏固提高
1.教師引領學生對本課時復習的內容做出總結,對復習的效果做出評價。
2.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時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可以讓部分學生口頭進行反思,也可以在教學案的最后用書面形式進行反思,教師通過批閱,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利于對后面教學工作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