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三、“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我們構建高效課堂的具體實施目標是:突出兩個中心,構建六項有效教學策略。
兩個中心是:在師生關系上,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扮演支持者、輔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與學的關系上,以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的核心地位,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教服務于學。
六項有效教學策略是:
1.先學后教。這是關于教學順序的總要求。新授課一般要經過學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學習、探究,當學生經過集體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決某些問題、理解某些內容時,教師再進行精講點撥。
2.三講三不講。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重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仍然學不會的不講,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完成教學過程。
3.及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教師應該通過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糾正學習行為。
4.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發展學生思維的作業,布置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業,布置遷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業。不布置重復性的作業,不布置懲罰性的作業,不布置超過學生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
5.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思維能力的培養,總是從問題開始。合理的問題情境,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有明顯的意義。可以以教材中的內容創設,可以以生活中的問題創設,也可以以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創設等等。
6.刪除無效教學環節。無效教學環節沖淡了課堂教學的落實,整堂課老師在環節轉換和串聯語上花費的教學時間太多,甚至常常出現一些脫離了本堂課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多余的教學環節,這樣勢必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益。
兩個中心明確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而六項有效教學策略保障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的落實。
四、“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不惟模式,但不能沒有模式。實際上每個人的教學都有自己的“套路”,其實套路就是模式,就是一種相對固定的路子。有了模式不等于每堂課都一成不變的套用這個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它的根據和適用的范圍,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科和學生情況靈活變通。
新授課: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導入課堂。情境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問題設計要科學,要緊扣教材。問題的呈現形式要多元化,如描述、回答問題、判斷、解釋等。老師們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設出形式多樣的導入新課的情景。
2.明確課時學習目標。在導入新課后,可以先講明本課時學習目標,使學生了解他們在這一節課上應完成哪些學習任務。對于某些教學內容來說,也可以把這一環節放到最后進行課堂總結時進行。
(二)學案導學,合作探究
各學習小組針對學案上的有關問題,先獨立進行學習和思考,然后通過組內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動解決問題,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
這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重要環節,每個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明確討論的內容、要求和分層目標。小組長負責具體組織,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堅持分層討論原則,對小組內部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提交全班討論解決。任課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學習小組,調控討論過程,堅決克服低效討論或不專心討論、討論不分層或層次不明顯、不能落實分層達標的問題,確保討論高效、有深度。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各小組在分組自學的基礎上針對學案上的重點問題,分別安排一名學生在黑板上進行展示、講解,然后由學生、教師跟上點評和修改。(教師根據學生展示的效果,對重點和難點進行精講,一般不要超過15分鐘)
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
①老師備課時要設計好學生展示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展示不同難度的問題,確保展示有針對性。
②要求學生主動展示、主動點評,老師可提前幫助學生做好展示和點評的準備。
③學生書面展示要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多個小組同時展示,板書認真工整,點評規范大方。
④保證脫稿展示和點評,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形式多樣,展示要有深度和價值,展示的內容對其他同學有啟發和借鑒意義,可以是正確過程,也可以是錯誤教訓,可以是總結沉淀的方法規律,也可以是對題目的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