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結合我校課堂教學實際,決定在我校七年級實行“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改革。為確保改革健康、持續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行“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改革的原因
(一)減少高耗低效,實現增效減負。長期以來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不僅累了老師,苦了學生,而且效率低下。老師喊啞了嗓子,學生聽煩了耳朵,最后仍然事倍功半。
(二)遵循學習規律,適應心理需求。華盛頓博物館墻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說明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老師講了,學生不見得懂了,講到懂之間必須以學生主動地學為橋梁;懂了不等于會了,懂到會之間必須以孩子科學地習為橋梁,習,是學習的習,練習的習;會了不等于通了,由會到通必須有學生獨立的悟為橋梁。
(三)改變懶惰習性,培養思維品質。長期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了由來已久的懶惰習性,懶于動手,懶于動口,可怕的是養成了思維惰性,懶于動腦,懶于思考,這是束縛人成長的關鍵因素。沒有正確思維的培養,就不能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沒有思維的發展,就沒有人的真正發展與提高。
二、“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學案教學+小組合作”是以學案為載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據學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它的功能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
(一)“學案教學+小組合作”理念具有超前性、先進性和時代感
“學案教學+小組合作”的著眼點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發展的有效途徑;最終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改變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案教學+小組合作”,促使教師教學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學案教學+小組合作”主要從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幫助并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解決的是“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學案教學+小組合作” 把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法轉變到研究學法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編導、引導、指導上,編制“學案”的過程就是一個綜合的探究性活動,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師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出發,按照從易到難,從表面到本質,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有目的、有層次安排學習活動,教師要從主演變為導演,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指導學法,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貫穿整個課堂。
(三)“學案教學+小組合作”,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教學中,學生是單純的旁聽者,“學案教學+小組合作”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由過去依靠教師灌輸、消極等待的學習習慣,轉變為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從而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為了能夠教得清楚、透徹,作為講授者的學生,就必須對所要解釋的材料認真閱讀和分析,從而提高了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四)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分組方法,把全班學生劃分成若干個異質成員組成的小組,給每個小組設置共同的學習目標,使之成為一種“利益共同體”。也就是說,只有在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組內的每個學生才能獲得成功,體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要求。可以使學生在交往中產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對集體的形成和鞏固產生積極的影響。雖然強調學生間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因為只有學生具備較深層次的集體主義觀念,競爭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經常的、合理的評價,可使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得到增強。
(五)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合作學習中,師生間的關系不再是教師一味傳授,學生只管傾聽的傳統模式,而是師生間平等交流與互動的新模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及學生之間的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提供了一種師生互動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師生間能夠平等對話與交流,真正體現教學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