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單位志愿服務活動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單位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全縣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為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主線,以提高市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著力點,以建設“友愛”為目標,形成“學雷鋒做好事,人人爭當志愿者”的良好社會人文環境。
二、成立組織
為加強對我縣文明單位志愿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xx縣文明單位志愿服務領導小組。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王延嶺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姬長江任副組長,各文明單位一把手任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文明辦,李雪玲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三、活動內容
突出“弘揚雷鋒精神,深化志愿服務”主題,廣泛普及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突出“講文明樹新風”主題,大力倡導“當好人 做好事 長好心 有好報”的價值取向,廣泛開展關愛他人志愿服務活動、關愛社會志愿服務活動、關愛自然志愿服務活動。使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真正融入時代生活、走進人們心靈、引領社會風尚、服務發展大局。
1、開展關愛他人志愿服務。
扎實推進“學習雷鋒、奉獻愛心”志愿幫扶活動,重點開展關愛空巢老人、農民工、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等幾個重點群體志愿服務活動。
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以小區為主體,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為每位老人安排一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其結對,提供醫療服務。為每位接受服務的老人建立檔案,記錄志愿者服務情況。讓孤寡老人感受關愛,體會親情。
開展關愛農民工及其子女志愿服務。開展提升農民工素質志愿服務,宣傳文明禮儀知識,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志愿服務,為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信息引導和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志愿服務,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組織農民工參加文化娛樂活動,對農民工進行義診和心理疏導。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站、點)建設,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學習輔導和興趣培養。
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組織青年志愿者、心理健康志愿者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通過“愛心媽媽”、“代理家長”、支教服務、慰問幫扶、學習輔導、興趣培養、心理疏導等活動,深入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完善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
開展關愛殘疾人志愿服務。與殘疾人結成對子,廣泛開展家政服務、康復醫療、殘疾預防、無障礙環境等方面的志愿服務,使廣大殘疾人真切感受到人間的真情和社會的溫暖,幫助和鼓勵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2、開展關愛社會志愿服務。
重點在宣傳普及文明禮儀知識、維護社會秩序、引領文明交通及文化建設志愿服務,引導人們知禮儀、重禮節、講道德,推動文明的社會風尚、良好的社會秩序以及優質的社會服務的發展和形成。
開展文明禮儀志愿服務。
大力普及生活禮儀、職業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和展場禮儀常識,深入群眾進行宣講,在全社會樹立注重禮儀、熱情友善、文明禮貌的良好風尚;開展“告別陋習、提升文明”志愿巡訪活動, 大力宣傳《文明公約》、《文明守則》,引導人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從日常交往做起, 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車外拋物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引導中小學生廣泛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活動,通過孩子的文明行為感化家長,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啟迪孩子。
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繼續開展志愿者助交通活動。組織文明交通志愿者圍繞不闖紅燈、文明禮讓、拒絕酒后駕駛等主題開展文明交通公益活動。嚴格按照“三紅一哨”標準,規范站姿;積極營造氣氛,加強宣傳,發揚志愿者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創建文明暢通和諧的交通環境。交通志愿者在執勤點的出勤人數每天不少于5人,1個隊長,4個執勤員。
開展愛心送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利用鄉村廣場、小區文化中心等陣地,組織文藝志愿服務隊,廣泛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宣傳優良傳統美德,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事跡,引導志愿者到社區擔任文化輔導員,組織群眾學唱紅色經典歌曲,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
3、開展關愛自然志愿服務。
圍繞創“優美環境”, 大力開展普及低碳生活理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植樹種綠、清潔環境衛生志愿服務,營造天藍、水清、地綠的生態環境,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環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