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轉型升級服務年活動實施方案
3、建立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負責土地承包和流轉信息收集發布、對外招商引資、經營主體資格審核、指導流轉合同簽訂、建立流轉檔案、調解流轉矛盾糾紛等,充分發揮引導、協調和服務作用。
(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抓規范。
1、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完善各鄉鎮、街道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總體發展規劃,理順各相關管理部門間的關系,加強分工協作,從政策導向、技術服務、科技培訓、信息咨詢、輿論宣傳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實行工作考核制度、獎勵政策,推動我區合作社發展,在信貸、稅收、用電、用地等生產要素方面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合作社承租土地、擴大生產規模,引導合作社自辦加工企業,拓展經營領域和利益空間。
3、加強指導,完善制度,搞好服務。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章程和工作制度,加強內部管理。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社,如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糧食專業合作社、農技、植保、供種、農機等服務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同類合作社聯合會,加強整合,共享資源,打響統一品牌。
4、培育一批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的合作社。積極培育一批上規模、會帶動、民受益的骨干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合作社開展產業化經營。鼓勵合作社按企業化要求,改善辦公設施、培訓場所、產品收購場地、冷藏設施、加工場地等硬件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和提高為社員服務的水平。
(五)構筑農業社會化體系,抓創新。
1、引導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從農民迫切需要的生產服務項目入手,提供統一的機耕、供種、灌溉、植保、收割等一條龍服務。
2、探索公共植保服務新機制。組建“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農藥使用量,解決防病治蟲難,農藥施用技術不當等問題。
3、深化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以金融、農資等要素投入支撐和拓展農業服務功能,探索和創新農村擔保方式。
4、構建農業風險防范機制。大力推行農業政策性保險,避免農民因災返貧、因災破產的局面。
(六)凝聚外出農業合力,抓品牌。
1、通過瓜農協會加強農業走出去服務管理工作。在xx年上海、海南、杭州蕭山建立分會的基礎上,xx年要在廣東、江蘇、四川等地建立分會,幫助走出去農民提高組織化程度。
2、積極做好西瓜品牌創建工作,建立中國“紅耘”西瓜網,打造中國大棚西瓜第一品牌,開發“紅耘”西瓜系列產品,同時加強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建立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
3、擴大“紅耘”牌西瓜的銷售渠道,在椒黃路三區設立“紅耘”西瓜直銷點,改進商標、包裝設計,爭取將銷售網點覆蓋本省主要城市乃至全國主要省會城市。
4、積極幫助瓜農解決生產經營中碰到的困難,與農村合作銀行聯手,加強對瓜農的信用授信工作,解決他們的貸款難問題,同時做好瓜農的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和維權等工作。
(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抓監管。
1、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積極創造條件,配備必要的監測人員和監督檢測設施,定期對生鮮牛奶和飼料進行抽檢,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正常開展。
2、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數據庫,完善產地編碼制度,實現生產記錄可儲存、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
3、繼續開展“綠劍”系列集中執法行動。嚴格農業投入品的市場準入管理,堅決打擊制售和使用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行為。
4、繼續開展農資信用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小農資安全整治與規范工作。
5、抓好禽流感、五號病、藍耳病以及柑桔黃龍病、梨枯梢病等重大動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八)拓寬農業發展空間,抓效益。
1、圍繞我區的優勢產業和特色農業,精心策劃包裝一批農業招商引資項目,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和工商企業投資效益農業的牽線搭橋作用,培育現代農業“代言人”。
2、完善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不斷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3、因地制宜地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生態畜牧業、循環型農業,抓好農村能源建設,推進“萬元田”工程建設,拓展開放型農業發展的空間和領域。
4、抓好農產品營銷和管理工作。做好農業產前信息服務和產后市場服務。加快農產品市場改造步伐,健全農產品市場網絡。培育發展農村經紀人、運銷專業大戶等各類流通中介組織和個人。充分發揮西部農產品配送中心的作用,擴大配送涵蓋面,進一步做大規模,打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