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節約型社會實施方案
(四)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一是認真貫徹國家土地法律法規,嚴格土地保護制度。堅持依法用地,按規劃用地,按照定額和控制指標用地。將基本農田位置落實到縣、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地塊、村組及面積、區位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明確基本農田數量、保護責任和具體要求。二是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以內部挖潛為主,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通過耕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在總體規劃指導下,對全縣土地資源、農業生產條件、土地開發潛力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在摸清土地利用現狀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土地開發整理規劃。三是強化建設項目管理。完善土地使用市場準入制度,實行工業項目用地公開交易,推行經營性基礎設施,經營性公共事業用地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促進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管理程序進行立項、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鼓勵和支持新建企業向立體空間發展,減少建設用地,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五)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以粉煤灰、亞麻屑、工業廢渣和有機廢水綜合利用為重點,進一步推進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以高嶺土和石英砂礦為重點,推進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以再生金屬、廢舊塑料、地膜、編織袋、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為重點,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普及秸桿養畜、過腹還田、節約糧食,降低養殖成本。推廣節肥、節藥技術、降低化肥、農藥利用率。利用生物技術改造農畜產品加工技術,重點搞好甜菜、馬鈴薯、玉米、大豆、亞麻、豬、牛、雞、鵝和乳制品的深度加工,豐富農副產品、畜禽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種數量,拉長產業鏈條。圍繞食品、生化、陶瓷產業精深加工,推動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與傳統農業的結合。充分利用我縣玉米、大豆、甜菜等資源優勢,以糖業副料生產維生素b2;加快日處1200噸大豆深加工項目建設,開發大豆蛋白粉、大豆分離蛋白、乳清蛋白、大豆低聚糖、食用豆渣纖維粉、濃縮磷脂、粉末磷脂,大豆低溫粕和高溫粕及大豆色拉油等高附加值新產品,推動大豆產業不斷延伸產業層次;依托高嶺土資源優勢,開發建筑陶瓷、衛生陶瓷、工藝美術陶瓷等產品;擴大鵝制品系列加工,帶動鵝產業快速發展;依托奈倫集團,整合優化縣內中小型馬鈴薯加工企業,開發生產系列薯產品,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打造薯經濟航空母艦。
(六)加速發展循環經濟。利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圍繞重點產業上工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設一批循環型加工企業,建立生態工業園區和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再生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引導組織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資源協作,形成優勢互補。探索“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優化生產工藝,推行清潔生產,推進工業廢物綜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發展園區經濟,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篩選一批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項目進入園區,并積極向上爭取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和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