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中學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加快我校標準化建設進程,推進素質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學校良性循環,特制定三塔中學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以現代化辦學理念為指導,圍繞“鑄師魂、辦名校、爭一流”目標,以“三個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為重點,以為平民百姓子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名師興校、質量強校”的發展戰略,認真貫徹教育方針,穩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園、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實現學校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二、辦學理念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和諧興校,教研強校。以社會稱道為辦學追求;以德高品優、真才實學、身心俱健為育人目標,關注學生的成績,著眼于學生的成功,追求學生的成材,立足于學生的成人。
學校校風:團結、勤奮、嚴格、進取。激勵師生自強不息,鍥而不舍;注重實際,務求實效;勇于開拓,與時俱進;凝心聚力,和衷共濟。
學校學風:勤學、多思、求實、篤行。引導學子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知行統一,學以致用。
師生做人做事的核心標準:敬業、忠誠、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團隊意識、注意細節、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找任何借口、有較強的執行能力、直主自發的工作、維護單位的形象、給學校提合理的建議、與學校同命運。
三、發展目標
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形成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實現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校園文化濃郁、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管理科學、辦學條件優良、教學質量一流、辦學特色鮮明、品牌優勢明顯的優質完全中學。
具體目標和要求:
辦學規模:到xx年,學校辦學規模發展為初中24個教學班、高中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00人左右。
辦學水平:進一步深化學校內部改革,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學校風險防范機制、教育教學質量和聲譽形象預警機制、危機處理機制,三風(學風、教風和校風)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教育教學質量穩定提高,中高考質量保持全縣領先水平,在惠民助困、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藝術教育等方面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各項工作協調發展,綜合辦學實力明顯增強,社會聲譽和知名度有效提升,xx年爭創為“阜陽市農村示范高中”。
隊伍建設:進一步深化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形成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的良好精神風貌。建立和完善教師終身學習機制、繼續教育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構建完善的校本培訓體系;積極推進“名師工程”和“骨干教師教”、“壇新秀工程”,培養和造就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形成一個以名師為核心、骨干教師和高級教師為主體的優秀教師群體;以績效工資為杠桿,健全教職工績效考評機制和選優汰劣的人事聘任機制;選拔和培養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熱愛管理工作的優秀中青年教師充實到管理隊伍,形成合理梯隊,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到xx年,教師本科文憑達到100%,學校專任教師具有中高級教師職稱達到40%以上。
德育工作:進一步優化“以德育人,全員參與,自主管理,三位一體”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健全德育工作網絡,提高德育工作隊伍的水平和教職工全員育人的積極性,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合力。創新學校德育工作思路,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不斷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健全學校德育工作評價激勵機制,完善學校德育教育目標體系、德育常規教育體系和德育活動體系,充分發揮德育主渠道作用,營造良好的學校德育氛圍。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著力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激活學生的道德自省和道德需求,實現品德內化和人格自我完善,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加強學生社團建設,豐富社團活動,構建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加強德育科研和德育校本教材自主開發,在學生自主管理和自主發展研究、初高中德育一體化研究、心理健康、差生轉化、留守生問題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教育科研: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構建充滿生機活力、適應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學體系。加強課程資源建設與整合、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開設框架,形成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組織開展必修課和限選課的教學策略研究,探索任選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升課程的系統化、個性化水平。穩步推進新課程改革,建立和完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課程開發和課程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質量控制制度、非升學考試科目和選修課的學生管理和成績評價制度、教師教學管理和績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制度等。加強學科建設,打造強勢學科,提升發展學科,扶持薄弱學科,整合學科師資,培養學科帶頭人,力爭五年內大部分學科建設水平達到全市中等水平。積極推進校本教研和課堂教學改革,在教法和學法研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實施課題研究帶動策略,積極申報省、市、縣教學科研課題,在教師專業成長、校本教研實施、班主任隊伍建設、學生自主管理以及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造教育科研交流平臺,加快教育科研成果轉化,創設學校“名師講壇”,組織出版《教育教學案例匯編》等教育科研系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