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新教育實驗方案
9月:青年教師推門課:從新進教師開始,進行隨時聽課評課,9月份全部聽完,評委由包年級領導、年級組內同學科教師組成。本月進行至少三次講、評、說課活動。月末進行第一次課題實驗小結。
10月:青年教師賽講課(新進教師的適應課、青年教師的合格課):國慶節前選好課,報到教導處,國慶節期間進行準備。賽講從國慶長假后開始,分語、數、外、常識四組進行,有關細則另行通知。月末進行第二次實驗小結。
11月:骨干教師特色課(錄像課):參賽教師由兩輪賽講中涌現出的優勝教師或骨干教師組成,繼續進行“說、講、評”活動。月末第三次課題實驗小結。
12月:期末進行各項活動課成果展示匯報。
(五)、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建立與新教育理念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包括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學生學習評價體系、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等,為構建理想課堂導向護航。
(1)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教師“構建理想課堂”主題檔案袋,收集教師個人實踐研究過程中的典型教案、案例、反思隨筆等。同時,把教師“構建理想課堂”的行動研究納入教師發展性教育教學績效評價體系中。
(2)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結合“六度”理念,修訂學校課堂教學評價表,重新設計課時教案,逐步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引導教師把構建“理想課堂”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預設與生成中,落實在教學的反思隨想中。
(3)學生學習評價體系:運用“六度”理念,聯系學生生活,構建學生學習評價體系,讓評價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伴護學生成長。
(六)、預期研究成果:
1、匯編學生活動過程資料,教師研究過程中的隨筆。
2、主題網絡信息(博客等)。
3、匯編以六度教學,理想課堂為主題的課堂教學個案集。
4、收集優秀教師觀摩課研討課的光盤資料。
5、研究報告與相關論文案例等。
6、匯編教師聽課隨感及評課隨筆錄。
7、構建理想課堂教學模式、
(七)、完成課題任務的保障措施:
1、學校將成立由校長為組長、業務校長為副組長、教務處、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新教育課題實驗領導小組,負責新教育實驗研究的統籌規劃與指導。辦公室設在學校教科室,具體負責新教育實驗研究的日常管理與指導工作。
2、學校將積極完成所承擔的新教育實驗的工作,積極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有關研討與學術交流活動。
3、學校將積極接受新教育有關管理部門的指導與管理,學校將切實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領導、管理,學校將在時間、人力和研究經費等條件上給予課題研究積極的支持。
4、作為實驗學校,我校將認真積累實驗數據,包括實驗過程的記錄、設計方案、有關資源、活動錄像、師生作品及其他成果,并積極上報有關實驗的簡報、經驗材料及有價值的實驗信息等。
5、學校已建成比較完善的校園網絡,新教育實驗教師堅持經常上新教育在線網瀏覽并上傳相關實驗研究資料與信息。
6、學校將設立專項資金,開展新教育的有關培訓、實驗研究活動。
7、學校將制定新教育實驗實施細則,科學規范實驗工作,并制定相應的實驗評價制度。
在校本研修中,評價是保證研修成效的重要手段。評價最關注的是教師的整體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每個研修團隊、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氛圍。由此,學校將在“新教育實驗”背景下,推行教師專業成長檔案袋工作,記錄每一位教師的成長足跡,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成長的樂趣,堅定自己成長的信念。同時,嘗試以“分類授獎等級制”為特點的教師專業評價體系,教育教學能力設立“發展獎”、學生的教育教學反饋設立“滿意獎”、教師專業發展設立“豐收獎”、學生整體風貌設立“管理獎”等等,以此來加強過程評價,突出教師的過程發展。學校還將開展優秀研修團隊(年級組)的評選,來提高研修團隊的凝聚力,營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文化,通過評優獎勵,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