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新教育實驗方案
(二)主要思路:
在學校已有的課堂模式下,我們一手抓教學環節的落實和完善,走出一條減負增效,教師有效施教,學生有效學習的路子。另一手是對各個教學環節中的細節做到“三個優化”:一是優化目標。應該著眼于學科教學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基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原則,通過備教材、備學生的精心思考,科學嚴密地設計教學過程,創設學生愿意感知的教學情境,著力優化具備整合度和參與度特點的目標指向。二是優化過程。應該著眼于學科教學的過程與方法要求,基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原則,通過以人為本前提下的疏導點撥,營造自然親切、師生和諧共進的教學氛圍,引領學生運用自身知識經驗自覺發現和體驗,著力活化具備親合度和自由度的教學情境。三是優化效果。應該著眼于學科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指向,基于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基本原則,為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意識和素質提供指導,并注意及時提升和鞏固學生獲得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素養,著力強化具備延展度和練習度的教學效果。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關心”每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學生,“信任”學生。
2、注重課堂教學行為:體現“引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激勵”,將微笑和激勵帶進課堂;體現“參與”,發揮主體作用;體現“表現”,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善于表現的良好心理素質;體現“創造”,教師敢于在教學方法、手段及藝術形式上進行創新;體現“成功”,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見解,給學生成功的體驗。
3、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占領;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環境,讓他們自己去感受;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三)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我們打算利用一年半年時間完成,分三個階段進行運作: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9月——xx年1月,方案的制定與相應理論的學習,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運作階段):xx年2月——xx年7月,進行系統研究,定期課堂教學實踐和案例分析總結,提煉有效的教學策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年9月——xx年1月。進行全面總結,系統整理,形成報告。
(四)、具體措施
1、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加強校本培訓,樹立新教育的課堂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價值觀。以新教育理論學習為重點,重視加強對新教育中理想課堂的學習,幫助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形成與新教育實驗相適應的課堂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價值觀。校本培訓形式做到多樣化,堅持學習理論與提高實踐能力相結合、堅持個人自學與集中輔導相結合,堅持開設講座與組織討論、觀摩、交流相結合,努力提高教師開展新教育實驗的水平。
2、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踐能力。 繼續推進以問題為起點,以課例為載體,以行動研究為途徑的校本研究。
我們構建理想課堂不是浮躁而是扎實地讓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形成各種技能。任何事情都不能沒有基礎保障,沒有分數就沒有生命力,只有分數,沒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就不能持續生存。所以我們必須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構建理想課堂,必須將練習度的構建做為基本源泉。
本學期以傳統的“說、講、評”活動為主,旨在迅速提高新進教師的教學水平。一周說課,下一周講課、評課。教研組長提前確定活動時間、活動內容、主講人。每次活動一人主講,其他教師補充。主講人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每次活動都要有具體的書面材料,材料要突出教材研究、目標定位、基本的教學流程、目標檢測等。活動時要有專人記錄,活動記錄要詳細,突出活動重點,活動結束后將記錄表、活動材料一起交回。并及時向“教育在線”發送。蹲點領導要按時參加,認真督促,使每次活動都落到實處。教科室對每次活動材料進行閱覽評價,分成優、良、中三類,月末記入教研組考核。(開學前給教研組長發放教研活動計劃和教研活動記錄)
具體實施時間:結合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安排,進一步改革考核制度,體現課堂教學水平,以教學評價為切入點,抓好課堂教學。本學期我校主要進行“推門課、賽講課、特色課”三次賽講,具體評價辦法參考本校課堂教學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