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實施方案3篇
新市一中育教學科研月活動xx年教實施方案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激發廣大教師的科研熱情,積極營造“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良好氛圍,促進我校教科月(xx年11月)活動的扎實開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京教基[]21號文件,特定此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為基礎,以科研規劃課題結題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認真探索和研究新課程背景下教育科研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不斷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科學水平,促進我校教育科學有序發展。
二、組織領導
組長:譚從軍
副組長:許旭明
成員:雷振興、賈孔平、陳于海、楊小梅、張倩、伍信超、楊凌艷、劉旺平、楊國秀、楊章勇、王京松
三、活動內容
1、開展教育科研課題結題活動。
3、開展京山縣第二屆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評選活動。
4、教師博客培訓。
5、組織“送科研進校園”活動。
四、活動措施
1、各子課題組長按學校課題計劃安排帶頭完成結題任務,影響結題驗收將追究責任。
2、學校教科室將組織“三優”(論文、教案、課件)評選,并按一定比例擇優報教科所。要求每位教師完成課題論文或課改經驗論文一篇,教案一篇、課件一個(此項男55歲以上,女50歲以上不作要求),對未完成任務者通報并納入教研常規量化。
3、本期申報學術帶頭人和教研骨干教師的人員要完善個人檔案(如教師博客日志要達到一定數量與質量,并作好管理歸類)迎接復查。
4、有計劃的組織教師(女50歲以下,男55歲以下)的博客培訓(詳細安排另見)。博客日志的數量與質量是今后評選教科骨干、學術學科帶頭人的重要條件。
5、邀請教研室、教科所專家來我校進行教科講座。
五、活動安排
時間
內容
目標要求
責任人
2——6
教師博客培訓
注冊登記、學會使用
至少完成四篇教育日志
廖義久
雷振興
賈孔平
9——13
1、《課堂提問藝術》課題結題材料完善、整理、裝訂、申報、送檢
2、落實《留守學生心理障礙教育對策研究》材料
確保縣級課題結題,準備國家級課題材料
雷振興、賈孔平子課題負責人:
劉旺平、伍信超、楊凌艷、楊章勇、張倩、馬俊輝、楊國秀
16——20
1、請教研室專家講座“新課改下的成功經驗及不足”
2、請教科所所長講座“如何選課題做課題”
1、沒課的在崗教師必須參加
2、認真聽課做筆記
3、各學科組組織討論博客上傳體會一篇
許旭明
雷振興
賈孔平
23——27
“三優”(論文、教案、課件)撰寫及評選
1、組織專班評審
2、擇優選送教科室
賈孔平
30
雷振興
新市一中 教科室
xx年10月29日
為了進一步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 21號)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落實《定西市教科研網絡建設方案》(定市教研[]09號)的要求,增強我校教科研能力,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更好地發揮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科研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的宗旨,緊密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根據省教科所《省、市、縣三級教研網絡建設方案》(甘教研發[]18號)精神,加強我校教學科研建設與科學管理,在課程改革中更好地發揮教育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扎扎實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總體目標
(一)建立和完善我校教育科研制度,形成民主、開放、協調的教研機制。
(二)建設一支有較高素質的教育科研隊伍。
三、主要工作
(一)健全制度,規范教研管理
1、根據《甘肅省教學研究工作意見(試行)》(甘教委發[1998]012號)精神,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對我校教研工作年初作出計劃,年終作好總結。
2、進一步完善《定西市第一中學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中關于教研成果的評選表彰辦法,加大獎勵力度,激勵全校教職工積極開展教研工作。
3、根據省教科所制訂的省、市、縣標準化教研室建設評估標準,配合市教研室做好我校教研處自身建設。
4、加大宣傳,增強教職工的科研意識,營造科研氛圍,力爭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強、工作熱情充沛的教科研隊伍,形成領導牽頭、全員參與、各教研組貫徹落實、以教研促教學的局面。
(二)立足校情,加強校本研究
1、建立校本課題研究的組織網絡和階段性成果考評獎勵制度,開好校本課題研究進展匯報會和校本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會,為校本課題的研究及順利結題創造條件。
2、加強對教學實踐活動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的研究,加強對學困生個案的分析研究,切實實現以教研促教學、教研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3、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的研究。按照新課程、新標準、新課堂的思路,突出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既具有我校自身特點、又與國家課程相適應的校本課程體系,力爭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益。
4、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將新教材綜合實踐活力和研究性學習的開設結合起來,深入教育改革,逐步形成自主式研究性學習新體系。
5、加強對考試特別是高考、會考的研究,及時掌握高考動態,為高考備考提供相關信息。
6、辦好《定西市一中校報》校刊《教育研究》,立足一報一刊,及時宣傳教育教學研究新成果。
7、組織教師積極參加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部門組織的教科研活動,開展教科研合作與交流。
8、做好教科研成果的評估、鑒定和推廣工作,做好教研組、備課組及個人教科研實績的考核工作,做好全校性學術交流工作。
9、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教師的交流學習和業務培訓進修工作,組織教師學好教育科學理論。聘請知名專家教授來學校作學術報告,為廣大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支持。
10、及時總結學校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教科研網絡建設先進經驗,并上報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科研五年發展規劃為指導,依據教育部《關于實施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和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師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實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隊伍。
二、總體目標
強化“科研興教、科研強校”的意識,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建設一支“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堅持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素養和文化知識素養,開展有學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訓,培養能滿足現代教育發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師隊伍,讓全體教師獲得可持續提升。
1、課題研究:開展“教師教育科研常識”的專題講座、討論,邀請專家指導和引領,力爭有1~2個市級以上的立項課題,圍繞主課題立數個縣級、校級子課題;做好自治區級、市級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和結題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師都具有教科研常識,創造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習型校園。
2、教師培訓:依據計劃,按照以“整體推進、分層發展、協同優化”的基本策略,通過多形式、廣渠道、大強度推進教師培訓,XX年做到每位教師通過校本培訓24課時以上,分層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達人均24課時以上。通過校本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力爭每個專業30%的教師成為校級骨干教師,10%以上的教師成為市級專業骨干,5名以上教師成為石嘴山市學校知名教師。通過師徒結對、教師定期繼續教育培訓,增加學校專業化的培訓,“研究型”教師比例達85%以上。
三、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具體措施和工作
1、營造科研氛圍,強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過宣傳、參與、督促、檢查等措施,強勢推進,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科研是實踐先進理論,是解決教學教育實際的、現實的問題,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最佳路徑,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全體教師相信科研、依靠科研,主動的參與科研。比如:開展學習教科研培訓活動,每月兩周星期五下午為教師的學習時間,形式多樣。再比如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活動,邀請專家、領導來校指導,以教研組為單位一年外出學習一次。再如為教研組訂閱《信息快教科研訊息報》,讓教師了解教育最新信息。
2、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科研管理工作
依據《x市教育科學研究管理制度與工作條例》、《XX年xx區教育局工作要點》和我校實際情況,修改完善《xx中學教育科研工作條例》,制訂學校XX年校本培訓計劃,將教科研有關工作序列化、常規化,“到什么點就做什么事”,利于教師早明確、早準備,提高科研工作質量。
3、普及課題研究常識,促進教師課題研究意識
教師課題研究氛圍不濃,極大原因是因為教師不懂、不會,覺得層次高深,難度系數大。如果普及課題研究常識,比如每位教師都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以及課題研究是解決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與疑慮,是教學需求,是為有效教學服務,是為減輕教師負擔服務,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何樂而不為呢?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教師教育科研常識”專題系列講座,做好石嘴山市xx區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工作,且及時向教師匯報課題研究內容及進程。邀請教科研專家對課題進行指導,提高課題的可操作性。
4、以評比為抓手,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學校本學期開學第2個月進行新教師的匯報課展示,舉行教師基本功競賽,優質課、說課技能競賽,教學設計、教育教學案例、專業課教師技能操作評比,
在評比、競賽中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強化教學技能的訓練,提高教師的自我素質。
四、工作具體安排
1、理論業務學習:
a、每學期分發1本業務學習筆記,開放教師閱覽室,為每位教師業務理論學習搭建學習信息平臺。
b、有組織、有計劃開展教科研培訓的活動,邀請領導、專家來校進行《師《課題研究》、等專題講座或校內教師教學研討。
c、每月更新學校教育博客網,建立教師博客群,常新博客內容。
2、專業技能提高:
a、師徒結對,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強化青年教師的成長。
b、以活動為載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開展新教師的匯報課活動,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教師的教學技能優質課、說課競賽,教學設計、案例評比,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操作競賽,開展教研組每月一節的研討課,一學期兩周的推門聽課和課堂教學診斷課活動。
c、落實教師定期下外出培訓工作。
d、邀請xx區、市級專家、教師來校指導工作。
e、收集教學設計、案例、反思等,匯編成冊。
3、教研組建設
a、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每周兩節課為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學習時間,每月兩次教研組安排的組內交流課和評議。
b、外出學習:對于兄弟學校先進的、或具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各教研組組織一次外出學習和交流,回校后形成學習調查報告,并組織組內討論學習。
c、學期末,各教研組對活動進行總結。
4、課題建設
a、開設“教師教育科研培訓”系列專題講座。
b、積極組織教研組、教師申報xx區、市級、自治區級的立頂課題。
c、定期召開立項課題會議,做好課題的過程管理,收集、整理課題資料,準備XX年7月市級、自治區級課題的結題。
d、對立項課題在6月份做好開題論證報告會。做好邀請專家對課題的引領和指導工作。
e、成立校教育科研學術委員會,做好論文評審送交前的指導工作。
f、編輯校08-09-2論文集、案例集、教科研成果集等。
5、骨干教師培養
a、校內、校外結對培養。
b、“走出去”學習。
c、寫教學反思,對當前教育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有效的科研活動。
6、研究型教師的培養
a、定期下參加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培訓。
b、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拓展教學科研的研討氛圍。
7、評比
對于本次學校以上的校本培訓為主的教科研活動中,評比出學期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研組,給予精神鼓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