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書方案
2、圖書室通過告示欄、校園電視等方式介紹、推薦此書(內容簡介紹、書號、讀者的評價等)。
3、圖書室和大隊部(或年級組)以組織學生講故事、朗讀、表演的形式通過電視、廣播、班級巡回等途徑介紹此書。
二.通讀階段(4周)
活動一 指導通讀 [教導處 大隊部 備課組 任課老師 圖書室 電子閱覽 ]
目的:
1.讀《愛的教育》這本書,讓學生認識書中的人物,知道他們的故事。
2.學會通過瀏覽、略讀、批注、查閱等形式閱讀。
3.了解此書的日記體習作知識。
要求(學生):
1、用四星期讀完此書。可以做一些批注(提出問題,劃出有感想的地方)。
2、記住其中的8個人物,并了解他們的特點并知道他們的一兩個故事。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說出喜歡的理由,能講述他的一兩個故事。
4、細讀兩個感興趣的故事,準備講給大家聽。可以邀請伙伴演一演書中精彩片段。
5 可以查閱資料或討論來幫助閱讀。
要求(學校、教師)
1.創建開放的閱覽室、電子閱覽(學生隨時可以借閱、閱覽),提供讀書的環境。
2.每周一堂閱覽課(任課教師)。
3.教師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成人版;交流資料,談讀書心得把握作品的主題、結構和表現手法,朗讀其中的章節,選擇重點篇目并撰寫教學方案、制作有關課件)。
具體安排:
1.年級組發動,提出“通讀階段”要求。
2.每周一次讀書交流活動(“我喜歡的人、我喜歡的故事”,或者“我還知道……”可是播放適量的錄象。通過校園電視廣播或發表在欄目上。備課組和任課教師)。
3.讀書報道(板報、宣傳欄、班級黑板報讀書欄目)三周一期(大隊部與圖書、廣播)
4.圖書、電子閱覽室教師指導學生查找圖書和資料。
5.任課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批注。
6.學生上網參加論壇。
通讀階段的家庭閱讀活動
要求:
1.每周至少和與父母讀(讀給他們聽)一個故事,可請教或討論。并填寫表格。
2、讀后,討論: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講了他的什么事情?對他的行為你怎么看?
3、如果家庭條件許可,為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認真讀和專心聽的習慣,可每天進行最佳播音員和最認真聽眾的評選。
評選最佳播音員的標準:能朗讀;
評選最認真聽眾的標準:專心傾聽、能說出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
一.教學目標:
1.在校閱讀的目標:
[1]讀準字音,積累與“看望”、“徑直”、“焦慮”意思接近的詞語。
[2]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劃線句子的含義。
[3]學用批注的方法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同學之間的友情(同學的關切、小石匠對同學的依賴、卡倫的熱情),并寫一則讀書筆記。
[4]了解日記的基本形式。
[5]用簡短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分角色演一演;。
2.家庭閱讀的目標:
[1]和父母一起讀這一則日記,讓孩子體會石匠夫婦對“小石匠”的愛,讓父母表達對自己孩子的愛。
[2]父母可以講述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事,自己的操心、辛苦、牽掛、煩惱、期待等,讓孩子體會為人父母的辛苦。
二、教學過程(略)
三,總結評比(四周)
1、《愛的教育》知多少。(教導處命題;書面檢測)
命題內容:
(1)列出8個主要人物形象;能說出他們的一兩個故事。
(2)用簡短的話介紹指定的一個故事。
2、展示活動(班級為單位,教導處大隊部組織老師與學生代表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