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常規考核管理改革(備課、講課)實施方案
2、格式規定。統一字體、行距、紙張、頁面設置等,并提供樣本。(a4、宋體小四、1.5倍行距、頁邊距上下左2.5,右4。單面打印,在右邊或背面作幾度調整。)
(二)活動管理
活動管理分為活動前管理、活動中管理、活動后管理。
1、活動前管理:主要是指對主講內容、主備教案完成情況,以及分發組內(提前)教案與教案調整方面的管理。
2、活動中管理:活動時有無備課組長主持、主講人的主講情況、教師參與討論的氣氛、討論的內容是否全面、對討論內容有無及時記錄在案。主管領導要參與到活動之中,每周必檢查集體備課情況。語文組每周二下午,數學每周三下午,英語每周一下午或每天上午前兩節課,其他學科每天的前兩節課及最后一節課,學前同科固定時間集體備課。
3、活動后管理:對教師個體而言,主要檢查教后反思及上一次集體備課后反思交流時的共性記錄情況,都記在教案本上。對學校而言,主要檢查反饋情況,包括備課組長記錄情況反饋、每次歸總情況反饋、檢查情況反饋、階段性情況反饋。
(三)評價管理
把主備教案、教案的四度調整、創新性教學案例分析等都列入備課考評的內容。備課一項要增加考核權數,要成為評定優秀教研組的重要依據。
(四)歸檔管理
包括主講材料、主備教案、組長記錄、檢查情況、階段性研究材料等內容的歸檔。
(五)其它管理
個案研討會。為了展示集體備課階段性成果,學校開展以課堂教學研究為形式的研討會,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專項訓練和隨文訓練,積累集體備課的個案材料。
四、確立備課制度,形成集體備課的習慣
1、固定時間、地點、人員:以教研組為單位,固定每周一次在辦公室進行集體備課,備課組長做好考勤記錄和活動記錄。
2、固定各次備課內容:為了減少盲目性,開學初,各科組長就組織一次全科性集體備課,主要討論本學期的教學方向、重點研討內容、教學時間的調配等宏觀性的問題,再根據教材編排體系,制定好本科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讓每個教師都心中有數。
3、每次集體備課必須有主備人,主備人必須提前將集體備課的內容,作好準備,在集體備課時將教案和學案(草案)提交給備課組和主管領導進行討論。主備人要說明一節課的設計思路、重點、難點、疑點、關鍵,突破的方法和措施,學習方法、設計思路,學案使用方法等,經全體備課組成員討論修改后才能正式使用。
4.安排人員整理:每次集體備課時均由組內教師輪流執筆,負責把備課內容整理好后在本周星期五前分發給教師,以便老師們參考、設計下周的教案。
5.結合本班實際修改:各教師領到資料后,必須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補充,甚至再創造,力求體現一種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
6.及時反饋改進:要求老師一課一反思,(語文一篇課文、)記下課堂發生的事件,每次集體備課時首先討論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時請有關專業人員解難釋疑。
五、加強集體備課的檢查評估
1、加強集體備課活動檢查,要有詳實記錄,并定期總結、評比。
2、要及時了解各備課組集體備課情況,并提出改進意見。
3 、備課組要全員參與,保證集體備課時間。
4、要通過聽課、檢查教案、作業、集體備課材料等方式加強對集體備課的督導,并及時反饋。
5、加強對同備課組、基礎相近班級教師教學成績橫偏差的監控,偏差超過合理限度,視為集體備課不正常。
6、每學期對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質量進行評估。
7、每學期由教導處組織對集體備課講稿進行評選。
六、個人備課遵循五步螺旋備課法。
(一)自主備。
(二)集體備情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教師的每一節課不可能都進行集體備課,主要是時間有限。集體備課的重要作用除了集團隊智慧外,還在于固化教師為什么要備課、怎樣有效備課、體驗備課對于自身專業化發展的強烈意識。所以,教師在自主“裸備”的基礎上,還需“參考備”,回過頭來參閱“教師用書”(參考資料)、網絡資源,檢測自己的水平,有無新發現,有無遺漏點,有無重大失誤處,這是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的一條很好的“終南捷徑”。
(三)建構備。教師的“集體備”或“參考備”是一種同化,教師個體吸納團隊或他人的“營養”而進入肌體之中,但與此同時,又有一個“排異”的現象產生,所以教師必須需要順應,順應班級的不同,順應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順應教師自身素養、性格、風格等的不同,將別人的東西經過同化與順應的過程變成適合自己的有益,這個層次的備課非常重要。以前我們的備課更多缺少的是建構備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