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學生詞匯量不足而設計的長期學習方案
很多學生在詞匯量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現象如下:大部分學生很少預習單詞;詞匯學習無計劃性;詞匯量主要來源于課本;雖然很多學生知道死記硬背單詞不是掌握詞匯的好方法,但這種違背詞匯學習策略的方法依然還在廣泛的使用中;大部分學生沒有及時的復習單詞;對于平時的單詞測試,很多學生總是采取臨時應付的態度;關于詞性,主要依據于漢語的詞義;在閱讀的過程中,碰到陌生的詞匯,不是放過,就是查字典,而不喜歡動腦筋利用語境和語感來猜詞;即使是查字典也只是簡單的了解一下漢語詞義而已。基于此,針對以上問題,從教育教學理論層面上進行思考和探索,提出如下學習策略:
1.詞匯重難點熟知策略。
在每一模塊的生詞表中出現的單詞,不一定所有詞匯全是四會單詞,學生要注意哪些是必須掌握的單詞,要求不但能聽懂,而且要求會說,會讀,會寫的四會詞匯;哪些屬于三會,兩會和一會詞匯。對不同的詞匯,要求學習策略是不同的,這樣,詞匯的重難點突出,便于學生對四會單詞的識記,而且減少識記時間,提高識記效率。
2.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策略。
學生們要自覺、實事求是地確定詞匯學習目標,然后制定詞匯學習計劃,并為之付出努力。目標和計劃可以激勵學習者學習,克服了學習的盲目性。學生們可以自學或與他人合作學習,這樣學生可以及時的發現和解決詞匯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學習進度。學生根據自己掌握詞匯量不同情況,建立學習小組,制定短期、長期目標,如一天,一周,一個月,半學期所要掌握的詞匯量。同時教師輔之以“天天練”、“周周練”“月月練”來幫助學生們進行自我檢查與評估,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在自己詞匯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及教訓,不斷的嘗試,通過反思,調整學習策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詞匯策略。
3.擴大詞匯量策略。
(1)運用構詞法來擴大詞匯量,即按照詞根、詞綴、同義詞、反義詞、同音不同義詞來按類別記憶單詞,幫助記憶。學生掌握了某些常用詞綴,即可以了解詞性,也可以了解詞義。有些單詞可以放在一起記憶,例如:reaction reactive react action actionable reactor act actor actress interaction interact activate等等;再比如:知道了"home”這個詞,同時又知道”less”這個后綴的意思,就會很容易的猜出“homeless”的意思;學生知道”ness”是名詞后綴,就理所應當猜出“homelessness”的詞性和意思;在學習詞綴 -tion時,學生可以聯想到 -tion構成的詞匯: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competition, congratulation, description等。通過這個方法,學生可以學一個會一串,學生的詞匯量可以在瞬息之間突飛猛進。
(2)猜詞也是擴大詞匯量的好方法。學生可根據上下文的語境來猜測詞義;也可以根據句法結構常識和構詞法知識等來推斷詞義。學生猜出詞義后再聯系原文,看其是否適合本段或本篇的文章的內容。
4.擴大閱讀量策略。
學生應該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比如二十一世紀報,英語學習等雜志,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利用上下文的語境,憑借構詞法等方法來猜測生詞,對于好的句子,學生可以摘錄并加以模仿使用。每天可以留一個新聞英語報道,每個同學按學號向同學們口頭報道一條前一天的英語新聞消息,并將主要內容寫在黑板報上供大家閱讀。
5.趣味性學習策略。
可以制作些專門聽取詞匯的小練習,可以聽一段經典電影的經典對白,或者一首流行的英文歌曲,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寫出相關的詞、短語或者句子。通過這些練習增加了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而且通過這些訓練,學生也可以意識到,詞匯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內。
6.使用英漢雙解詞典策略。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生詞時,查閱詞典時,盡量使用可以提供全面信息的英漢雙解詞典。由于英語和漢語并不是完全對應的,因此,使用英漢雙解詞典,讀者既能了解某單詞在漢語中的對應詞,又能通過其英語釋義更清楚、更準確地理解其含義,避免單純看漢語對應詞而產生的詞義擴大或縮小等帶來的理解偏差。另外,使用英漢雙解詞典可以增加英語語感,同時學習到比較地道規范的英語用法和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