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實施方案(通用3篇)
展廳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依法治校方略,落實x普法規劃。結合我校實際,經學校研究決定在我校廣泛開展“法制進校園”活動,積極推進“平安、和諧”校園建設。
二、加強領導
成立法制宣傳領導小組,由王勝軍校長擔任組長,少先大隊負責人和班主任為組員。聘請北楊寨派出所協警的周斌為法制宣傳員。
三、方法和措施
(一)加強陣地建設
1、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保證學校法制建設,使法制教育成為我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導處抓好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確保每月安排法制教育課不少于1課時,一學期不少于4課時,并組織授課教師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各班除了落實課堂教學外,還要在班會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法制教育。
2、積極開辟第二課堂,依托鄉派出所在村內的機構,利用各種教育陣地,開展青少年學法用法實踐活動。
3、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建設,
依托家庭、社會和校內及關工委、少先隊等組織,通過家長委員會及家長會活動等形式,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密切聯系,充分發揮學生家長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組織有關部門認真整治校園周邊的游戲廳、臺球場地等娛樂場所和違法經營的商業攤點,凈化校園環境,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家庭教育為基點,社會教育為依托”三結合的法制教育網絡,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抓好教師隊伍及班主任隊伍建設,并加強對他們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素質和法制教育水平。切實把工作能力強、思想素質好、工作熱情高、關心愛護學生的優秀教師吸收進班主任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聘請法制副校長,進一步規范法制副校長工作,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
(三)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積極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模式。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社會實踐及舉辦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地搞好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成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的合格小學生。
四、工作步驟
“法制進校園”活動是落實x普法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和重要舉措,從現在開始,到年底結束。我校的“法制進校園”工作分三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5月)
學校召開全體師生大會,對“法制進校園”活動作出部署要求,廣播站、宣傳欄等開辟“法制進校園”活動專欄,對活動的開展進行廣泛深入的發動宣傳。
(二)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
各教研組結合實際,根據學校制定的“法制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認真組織落實學校的各項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典型培育工作,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推動“法制進校園”活動的全面開展,學校將適時組織專項檢查。
(三)總結階段。(20xx年12下旬至20xx年1月上旬)
學校將根據檢查情況對各種活動中成績突出、表現優異的班級、個人予以表彰。
五、具體安排:
1、5月份:根據區政府、區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制定“法制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召開全體師生大會,對“法制進校園”活動進行宣傳并作出部署要求。
2、6月份:邀請我校法制宣傳員(北楊寨派出所周斌)給全體師生作一場法制教育專題報告,結合暑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法制宣傳。
3、7——8月份:安排學生自主研究、了解法律,調查收集、走近法律。組織學生調查、收集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感興趣、想研究的內容,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法》、《交通安全法規》、《環境保護法》等,深入了解某項法律法規,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如借閱法制書籍、收聽法制新聞、采訪法律人士等,再將學習到的許多法律知識匯編成法制學習資料、調查報告等。
4、9月份:開展“六個一”活動:致家長一封信、聽一次法制報告(請法制宣傳員作法制報告);上街集中宣傳一次(由少先隊大隊部負責,);制作一張法制小報(3x5年級各班交2份);開展一次普法征文(3x5年級每班3篇),開展一次法制教育主題班會。
5、10月份:利用周一升國旗的時間,安排兩次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結合學校的常規檢查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法律法規教育)
6、11月份:組織各班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召開主題班會,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環境保護法》、《交通法》等法規,展開廣泛的學習討論活動,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充分認識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7、12月份:對“法律進校園”活動進行總結。
展廳實施方案 篇2
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準備好陌生人的圖片1幅
2、準備好講課的課件
3、兒歌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㈠這是誰?你認識他嗎?我們把自己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㈡觀看課件,提問幼兒:一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姐姐為什么擺手?
㈢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㈠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于《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
㈡教幼兒學習這首兒歌,鼓勵小朋友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么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展廳實施方案 篇3
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住20xx年為中國鄉村旅游年的契機,貫徹落實我市x屆x次會議提出的“五”期間要大力發展現代旅游業的會議精神,我局決定在全市發展“鄉村旅游活動”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托景區主體,以鄉村文化,鄉村生活和鄉村風光為旅游吸引物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二)工作目標,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鄉村旅游活動,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以旅助農、以旅富農、以旅興農,推動全市的鄉村旅游向規范化、規模化、集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開展鄉村旅游工作的意義
鄉村旅游是指以各種類型的鄉村為背景,以鄉村文化鄉村生活和鄉村風光為旅游吸引物而進行的兼有觀光休閑、體驗性質的旅游活動。**市旅游業剛剛起步,并被確定為期間的支柱產業,**人口的85%以上在農村,隨著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工業占地與農民關系問題日益嚴重而鄉村旅游正好能緩解這一矛盾。并且搞鄉村旅游有投資就業率高、帶動就業率高和就業面寬的特性,因地制宜的搞鄉村旅游,農民有職業又有“物業”,男女老少都能動員起來,同時也可以消化農副產品,這本身就是發展現代旅游業的潛力和原動力。
三、工作內容及要求
依托鄉村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景觀,以農業生產活動、鄉野風光、農村生活習俗為市場經營主體,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積極采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一)打開鄉村旅游的突破口
我市南孟鎮歷史上就是以農業為主,農民有豐富的農作經驗,緊靠106國道,交通便利,且在觀賞樹木,大棚蔬菜,水果采摘等多個項目上已初具規模,因此,南孟鎮作為鄉村旅游試點的條件已經十分成熟。
首先,確定2-3戶有一定經濟基礎,農業種植有一定規模,誠信可靠的農戶為試點單位發展鄉村旅游。
其次,要確定3-4個采摘品種突出優勢、發揮特色。
第三,原有果園大棚要進行改造以適應旅游采摘的實際要求,將原民居裝修,做到“屋內舒適化,屋外農村化”以此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
第四,旅游局和鎮政府對試點農戶進行政策上的支持。
(二)制定我市鄉村旅游規范,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加快鄉村旅游發展不僅需要加強“硬件”建設也需要不斷提升“軟件”服務的質量,盡快出臺《**市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健全鄉村旅游的標準體系,規范產品、設施、管理、經營服務。對鄉村游實施掛牌經營評定星級等措施,使**鄉村旅游從嚴規范、高檔次入手,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三)開展以“新農村,新旅游”為題的鄉村旅游大宣傳
宣傳推廣鄉村旅游的好典型、好經驗、好辦法,推介鄉村旅游精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多渠道、多方位、高強度開展大宣傳。首先,籌集資金在重點路段豎立旅游指示牌,編制現存旅游宣傳畫冊,提供咨詢服務,引導游客來霸州消費。其次,與中央、省級主要媒體包括網絡媒體合作,推出專題采風等專欄和系列報道。第三,抓好典型宣傳,總結經驗,大張旗鼓、廣泛宣傳,發揮典型的示范引路的積極作用。第四,發揮“口碑效應”利用當地城鄉居民對鄉村旅游的認同,自覺進行“口碑”宣傳,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四)突出特色,發展豐富多樣的鄉村旅游
旅游資源是旅游產品的核心吸引力,我市可發掘的鄉村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不斷發掘資源、突出特色,才能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以茗湯溫泉為核心,吸引和指導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游接待和服務,從而拉動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的銷售,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二是充分發揮古村,古樂的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村工藝技術,如揚芬港泥人等。三是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使游客在鄉村游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農業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等。四是建立南孟鄉村旅游園區,以政府為主導,集沈家營觀賞樹木,馬坊大棚采摘,西北岸桃樹基地,粉營蔬菜基地為一體,統一規劃而又各成體系,讓游客一年四季都有采摘內容和娛樂項目。
(五) 搞好旅游人才的培育工作
人才的培養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立足于長遠發展,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養。有條件的地區應加強和有關專業院校培訓中心的聯系,分期分批地組織培訓和學習,積極培養鄉村旅游經營管理和服務人員。同時
要十分重視對廣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增強村民的.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游環境。
(六)加強管理,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能夠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要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加強管理成立鄉村旅游辦公室,根據《**市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加強日常的指導管理,避免出現無序發展和管理混亂的情況。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7月2日----20xx年8月1日)
1、成立開展“鄉村旅游”活動領導小組。
2、制定《**市鄉村旅游服務規范》(試行)
3、制定**市鄉村旅游總體規劃(同全市旅游規劃同步進行,年底完成)
第二階段(20xx年8月1日----20xx年9月30日)
1、敲定2—3戶積極性高,有一定基礎,口碑好的農戶,在南孟搞鄉村采摘試點(掛牌經營)
2、借助茗湯溫泉宣傳采摘,推出“南孟采摘,茗湯泡湯”活動
3、制作**市鄉村旅游宣傳畫冊及鄉村旅游指示牌,引導顧客在消費。
第三階段(20xx年10月1日----20xx年1月30日)
1、市旅游局對試點單位全面驗收,掛牌經營,頒發《**市鄉村旅游從業許可證》
2、在完善農家采摘的基礎上。,確定1-2戶“農家飯”“農家旅館”試點,開發**鄉土小吃,使游客在**市享受全方位的旅游服務。
3、**市旅游局對“農家采摘”“農家旅館”試點進行業務指導,并給予政策支持。
第四階段(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30日)
1、制定《**市星級農家院評定標準》對現有的“鄉村旅游”點按照《標準》進行評定活動,評定星級,導入競爭機制,規范管理。
2、舉辦全市“鄉村旅游培訓班”,對參與鄉村旅游的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使鄉村旅游在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