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的實施方案(精選3篇)
體系的實施方案 篇1
為提高我鄉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和身體素質,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20xx年,老年人健康檔案建卡率分別達到80%、90%、95%;老年人健康教育覆蓋率達到90%以上;老年人系統保健管理率分別達到60%、65%、70%以上。
二、服務人群
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
三、工作策略
(一)政府主導、各部門配合、社區廣泛參與,明確老年保健服務目標與責任,為老年人創造幸福安康的生活和醫療保健服務環境。
(二)廣泛動員社會及家庭參與健康教育,通過對老年人群、老年人家屬及社區工作人員的健康教育活動,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
(三)提高醫療保健服務能力。各級醫療保健服務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改善就醫環境,消除不安全因素,根據老年病特點,逐步開設老年病門診,滿足老年人的就醫及保健服務需求。
四、服務內容
(一)每年進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
(二)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包括吸煙、飲酒、體育鍛煉、飲食、慢性疾病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療及目前用藥情況。
(三)體格檢查,包括測量血壓、體重、皮膚、淋巴結、乳腺、心、臟、肺部、腹部、四肢肌肉關節等體格檢查以及視力、聽力和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
(四)輔助檢查,每年檢查1次隨機血糖(指血)。有條件的地區增加血常規、尿常規、大便潛血、血脂、B超、眼底檢查、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以及認知功能情感狀態檢查。
(五)告知老年及其親屬健康體檢結果并進行相應干預,具體干頸措施如下:
1、對發現已確珍的高血壓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慢性病患者管理;
2、對存在危險因素且未納入疾病管理的老年人要定期隨訪;
3、告知老年人一年后進行下一次健康檢查。
(六)對所有老年居民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預防骨質疏松、防跌倒、意外傷害和自救等健康教育,并根據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與村(居)委會、派出所等相關部門的聯系,掌握轄區內老年人口信息。
(二)加強宣傳,向老年人及社區居民告知老年保健服務內容,使轄區老年居民及親屬知曉免費提供老年保健服務信息,主動接受保健服務。
(三)預約65歲及以上老年居民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健康管理,對行動不便、臥床在家的老年居民提供上門服務。
(四)每年對老年居民體檢后及時將老年居民健康信息記入健康檔案。
六、老年保健服務流程
略
七、老年保健服務考核指標及解釋
1、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人數/年內轄區內65以上常住居民數,100%。
2、健康檢查表完整率=填寫完整的.健康檢查表數/抽樣的健康檢查表數×100%;
體系的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為更好的架設學校、家庭、社會溝通的橋梁,促進我校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與教育形象的全面提升,全面展示我校的辦學特色、校園建設以及師生的良好精神風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設和諧育人氛圍,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讓家長走進教室,關注教育;走進學校,參與評價,增進家長對學校管理、教學質量以及孩子在校學習生活能力的了解,特制定此活動方案。
二、活動目的:
通過開放教師課堂,一方面讓家長走進教室,關注教育,充分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方法,孩子的上課狀態和學習情況等;另一方面通過觀摩學習,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通過開放家長課堂,一方面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課堂,開闊視野。
每一位學生家長都來自不同的行業,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其中還不乏行業的精英、道德的模范,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廣泛的興趣愛好、特色絕活,這是每一位學生身邊最寶貴的資源,為了讓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生活、親近生活,感受生活,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寬視野,在學習中理解生活的真諦,養成良好的品德,邀請每一位學生家長走進我們的課堂。
三、活動形式:
家長可以采用進入課堂授課或帶領學生參觀或者進行社會實踐等形式(任選一種方式),傳授知識,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
四、活動內容:
關注生態環境、體驗生命成長、提高生存技能、發明創造、倡導文明禮儀、身體的秘密、科學活動、名畫賞析、勞動教育、責任感教育、理想教育、誠信教育、孝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詩歌朗誦等等。
五、活動時間:
3月—6月
六、活動具體安排:
1.由家長向家長委員會負責人報名進行排序,每月一次輪流授課。
2.講課時間根據家長自己情況,可以周五下午或周三下午。請提前兩天告知班主任,老師好有所準備。
3.請務必提前兩天通知老師講課的主題、內容,可以提供課件
4.請在家先給自己的孩子試講,控制講課時間在30分鐘左右,內容要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盡量生動有趣。
5.班主任全程積極參與活動,幫助家長組織課堂教學,有任何需要盡管提出,老師將竭盡全力幫助。
6.參與授課后家長可以把自己的體會發到老師的郵箱,班主任將進行存檔保留。
體系的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科教興國”戰略,以新課程實施要求為指導,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科技創新,人人有責”意識,為今后學生的發展奠基。
二、活動主題
節約——我為和諧社會展才智
三、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的斗志;
2.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勇于創造的精神;
3.拓寬學生視野,豐富校園生活,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關愛生命的人文情懷。
四、活動要求
1.參與對象。在校初一年、初二年、高一年、高二年的全體學生及相應的班主任。
2.分類實施。校園科技節由不同的活動系列組成,各年級、各學科、各備課組及全體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在活動中選定自己的活動內容,根據不同活動的具體要求組織實施。
3.注重過程。活動的實施要精心策劃和充分準備,要圍繞活動的主題科學設計活動方案。同時要遵循以下原則:與學習相連、與生活相關、與科技結合;體現時代氣息、彰顯科技魅力、展現學生水平。核心是我們的、自己的、科學的、時代的。
4.嚴格評審。每項活動都要制定出較為完備的考評方案,活動結束后,要組織對活動的成果進行評審,要設置一、二、三等及優秀獎若干名,對獲獎者個人及團隊進行表彰。
5.成果展示。對科技節活動中產生的獲獎作品要進行展示,以此激發全校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
五、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此項活動的組織領導,特成立第二屆科技節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z各學科教研組長
六、活動內容
1.科技小論文比賽(組織者:教研室)
(1)評選內容:
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自然與社會,閱讀科普讀物,然后寫一篇觀察報告、科技小論文、讀后感、科普童話、科普幻想等體裁的文章。
(2)評選要求:
①論文必須符合基本格式,所有論文一律用A4紙打印,正文使用宋體四號字,字數在1000字——2500字之間。
②科技小論文要突出論據的科學性、思維的創新性,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社會調查必須經過實地調查或查閱文獻,內容必須真實,不得捏造或浮夸,調查要求實事求是。
③論文題材、內容不限,不得抄襲、網上下載,文責自負。引用原文或資料必須注明。論文可個人撰寫,也可小組合作(最多不超過4人),注明作者及所在班級。
④論文上交截止時間:11月21日(星期四)前。各班由班長收齊后以班級為單位統一上交教研室柯榮輝老師。
(3)評選對象:
相關教研組(除物理組和英語組以外)的高一、高二、初一、初二的科任教師的每個教學班至少輔導一篇科技小論文參與評選。
(4)評審獎勵:
每個年段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2.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比賽(組織者:物理組)
(1)評選內容:
組織學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運用“聲、光、電、磁、運動、機械”等科學原理,制作科技作品。
(2)評選要求:
①創新實物作品:生活小發明、節能環保小發明、變廢為寶小設計、學習小發明、科技小發明、娛樂小發明、手工小藝術品等。
②創新理念作品:創新理念型論文(新觀點、新理念、新穎管理模式)、書法、科幻畫等。
③創新演示作品:電子賀卡、演示文稿等(演示某個科學幻想情節、故事、介紹類等)。
注:小發明要有創意,有價值,實用性強。小制作要精致、美觀。每件作品附帶兩份說明書,一份粘貼在作品的下方,一份單獨上報。說明書中注明:發明(制作)人、班級、作品名稱、使用方法、輔導教師、發明(制作)時間等等。所有作品必須是同學本人親手設計制作,也可以利用別人的理念進行創作,如發現有偷竊他人發明成果或別人代替制作者,取消其參評資格并進行嚴肅批評。
(3)評選對象:
高一、高二、初二每位物理教師的每個教學班至少上交一項科技小發明小制作作品參與評選。
(4)評審獎勵:
初中組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高中組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
3.科技繪畫攝影比賽(組織者:美術組)
(1)評選內容:
組織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歌頌美好的生活。如未來的溪安、未來的汽車、未來的八中等。攝影作品等
(2)評選要求:
①攝影作品要求主題鮮明,內容健康向上,作品要能展示攝影者一定的攝影功底和攝影技巧。作品可以反映社會生活,也可以反映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題材不限。
②攝影作品直接上交照片,底片自留。照片尺寸大小、色調可根據需要自行確定。每幅照片應有“標題”,并配有簡短的背景材料文字介紹,有作者署名及注明所在班級。
③作品可個人單獨完成,也小組合作完成(不超過3人)。照片內容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利和個人隱私。
④作品上交截止時間:11月29日(星期二)前。各班由美術教師收齊后以班級為單位統一上交給陳錦洞老師。
(3)評選對象:
高一、高二、初一、初二每位美術教師的每個教學班至少上交一份科技繪畫、攝影作品參與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