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實施方案(通用4篇)
共建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隨著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家校共建已經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家校共建教育,成為整個教育事業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學校和家庭中開展共建和諧教育的活動,有利于促進我校教育工作深入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進一步推進我校和諧社會的建設。通過和諧教育的共建,學校和家庭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更科學有效地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家庭居民與學校之間的密切關系。
二、實施內容
1、構建共建組織機構,健全共建制度保障。由學校家庭共建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籌部署,組織落實,做好家校共建工作。建立家校教育建設共同體。學校把家校共建發展納入學校教育發展整體規劃,學校的工作計劃與家校共建工作計劃緊密結合。家校雙方設有專人負責做好聯絡、布置、檢查、總結等環節的工作,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共建工作會議,使家校雙方真正做到聯系密切、交流暢通、合作協調。
2、學校在保證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前提下,按照穩步、規范、有序的原則,根據家校的需求,積極向家校開放運動場地、圖書室、微機室、會議室等教育設施,實現學校教育資源與家校資源共享,加快學校教育社會化進程。
3、學校充分利用家校內宣傳陣地等教育設施,與學校共同組織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學校要選派優秀教師擔任家校教育的輔導員,開展文明素養、科學文化、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活動。
4、學校配合家校在家校內建立德育基地,包括雙擁、綠化、衛生、文體等基地,學校每學期以團隊形式組織中小學深入街道家校內開展1次以上活動,從而培養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校家校共同組織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和其他健康活潑的文體活動,推動家校文明建設。
5、學校在校園內開展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邀請家校共同策劃、實施活動,實現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動共謀、成果共享。
6、學校負責學生志愿者的組織、管理,并逐步建立管理機制,以確保家校志愿者活動不斷發展和完善。家校負責協調、支持和幫助學校志愿者開展活動,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條件。發揮學生志愿者優勢,成立家校文明勸導隊和家校服務隊,深入家校監督制止不文明行為,以家校服務中心和服務點為基地,做好擁軍優屬、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工作,照顧好烈軍屬和榮譽軍人,開展扶貧濟困活動,關心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7、學校與家校配合積極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抵制不良文化,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家校經常邀請勞動、法律、公安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
共建實施方案 篇2
現在的學生無論住宿的還是走讀生,在學校的時間遠比在家的時間長,與老師接觸的時間要比父母的時間長,因此為了實現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共同管理,縮短孩子和家長的距離,的家長學校溝通常態化成為關鍵。以前的家長會,幾乎是班主任老師的“獨角戲”——由班主任老師對全班六七十名學生逐一“分析”。待“分析”完畢,溝通時間也所剩無幾,接下來老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只能草草走過場,因此,結合學校實際,我們把家長學校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家校溝通常態化極為必要。特制定本班的家校共建方案:
一、構建交流平臺
(1)、“校訊通”交流。校訊通是家校聯系最方便、最靈活、最實用的渠道。它可以時時將孩子成長的點滴,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基本情況以及最近的一些變化或進步。讓家長在家里的時候也可以對孩子在學校里的一些好表現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對一些不好的行為給予建議并及時地糾正和強化。學校借助中國移動“校訊通”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操行評語、考試成績及各種活動信息和家庭教育專家提出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以短信形式通知家長,家長可給老師留言,實現家長、學校之間的雙向互動、協同教育。
(2)、利用QQ群或電話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針對每一個個體,要求每個班上的兩類重點學生(學習成績突出,品行較好的學生和行為習慣較差的后進生),要求班主任或科任老師每月最少要和其家長聯系一次。
二、教育教學開放日
開放周活動以提升社會滿意度、家長滿意度為出發點,以開門辦學、增進交流為目的,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通過展示課堂,展示特色,展示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促進社會、家長和學校的良性互動,全面提升我校辦學水平。活動周中邀請各界人士特別是學生家長,走進課堂,現場了解教師執行教學常規情況。
三、召開家長參與的特色班會
讓家長參與本班的班會,真正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同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是否嚴格要求自己,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時刻為班級著想,有沒有為班級奉獻的想法,只有真正掌握在校的第一手資料,家長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對自己的孩子對癥下藥,讓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四、定期家訪與家長溝通、交流。
老師要及時地和家長溝通孩子最近的一些表現。采取家訪或者電話家訪的形式和家長溝通,更好的了解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對學生的一些好習慣的養成和壞習慣的形成的原
因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與家長溝通時,作為教師要一分為二地評價學生,與家長達成一致意見,而家長要認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的優缺點、個性及特長,與教師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
共建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以“家校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活動,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通過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二、總體目標
建全家校聯系制度,建成起家校聯系網絡,搭建家校互通互動平臺,讓家長走進學校,接觸教育,了解孩子,形成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合力,促進孩子和諧發展。
三、活動內容
1、定期召開家長會。
組織家長會,把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舉措告訴家長,也可介紹一些科學的育人方法,請有經驗的家長作交流,老師和家長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現相互通報,共同幫助學生,為他們操心,從而激發學生奮發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識。每學期評選優秀家長一次。
2、定期家訪與家長溝通、交流。
結合教師聯系農戶活動,老師要及時地和家長溝通孩子最近的一些表現。采取家訪或者電話家訪的形式和家長溝通,更好的了解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對學生的一些好習慣的養成和壞習慣的形成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與家長達成一致意見,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
3、開放校長電子信箱。
向家長公開校長的電子信箱,便于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監督,對于教育教學的想法或是意見及時與校方取得聯系。
4、舉辦學校開放日。
每學期確定一次向家長開放,供家長進入班級觀摩、聽課、交流。讓家長了解學校教學情況,了解子女的學習過程,增進家校聯系,加強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原則上一學期對學校評議一次。
5、適度開放教育設施。
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開放圖書室、微機室,實現學校教育資源與家庭資源共享,加快家校共建的進程。
6、創建學生成長檔案。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講學平時在教育教學中取得的各項成果記錄裝入檔案袋,一學期一總結,幫助孩子收錄成長中的痕跡。
7、共同實施教育。
利用校內、外宣傳陣地,邀請家長與學校共同策劃、組織國防教育、環保教育、生命教育、常識教育、誠信教育、養成教育等活動,實現家庭和學校教育共謀、成果共享,同時學校選派優秀教師擔任輔導員,開展文明素養、科學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四、活動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舉行“家校共建”主題活動啟動儀式,號召廣大師生和家長一起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家校共建活動。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實施工作。
2、落實機制,務求實效。
向廣大群眾積極宣傳,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圍。學校積極推進工作,定期檢查,定期總結,定期督導,定期通報,做到扎實有效,不走過場。
共建實施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長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工作目標:
1、使家長按計劃學完相關家教課程
2、使家長家教理論水平得到提高
三、組織機構:
1、校長:李忠穎
2、領導成員:唐志國、類成芝、董秀琴
3、教員:
①、各班班主任。
②、學校優秀教師。
③、教子有方的有經驗的家長。
四、具體要求與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做到四個落實。
1、組織落實:健全組織機構,建立家長委員會,請家長委員會組長,校外輔導員擔任家長學校領導。
2、時間落實:“家長學校”上課學習時間,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全年完成4次課的學習,每次上課2個課時,一般每學期安排1-2次,分次不少于2小時。低、中、高年級開班,每次授課可集中進行,也可分班進行,每次課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與家長見面交換意見,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協調。
3、教員落實:家長學校聘請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教員,聘請家長教育方面的有關專家,作家長學校顧問,并作理論報告。
4、教學內容落實:根據《牽手兩代家長課程》內容按低、中、高不同時期的每個階段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做到有計劃,有序列地進行,使教學內容序列化,系統化。
(二)健全制度,規范管理。
1、學校建立健全各項工作職責,使每個工作人員明確自己的義務。
2、建立制度,實現制度管理。建立意見反饋制度:學校制定征求家長意見表,定期發給家長,然后回收反饋,并建立家訪制度。
3、建立評選表彰制度、制定《優秀家長評選條件》每學期評選次優秀家長,比率約為10%,由學校張榜表彰。
4、建立家教檔案管理制度,有關家長學校的各種文件、信件,有關講話稿、會議記錄,教員的.備課資料,各項制度,記載等都嚴格分類加以整理保管存檔。
(三)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業務水平。
1、定期組織校務會成員召開會議,研究并解決家庭教育有關問題。
2、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家庭教育理論,提高業務水平。
3、每學期舉辦教研活動2次以上。
4、組織教師進行家庭教育的實驗課題研究,并認真總結經驗撰寫論文。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充分利用電教和網絡教育手段,組織家長點擊學校教育教學網站。幫助家長深入細致地了解學校。
2、聘請家教獲得成功,具有豐富經驗的家長到校為家長學員們傳經送寶進行經驗介紹。
3、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組織家長共同參與學校或班級的有關活動。
4、開展咨詢服務。對家長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較好的解決或號召大家共同研討提高教育水平。
5、在家長中廣泛征集家長教育經驗論文,并評獎擇優積極向報刊推薦。
五、活動安排:
開始階段:成立領導機構制訂實施方案。成立家長學校、掛牌開學。
實施階段:每期開展2次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