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實施方案(精選3篇)
展廳實施方案 篇1
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準備好陌生人的圖片1幅
2、準備好講課的課件
3、兒歌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㈠這是誰?你認識他嗎?我們把自己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㈡觀看課件,提問幼兒:一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姐姐為什么擺手?
㈢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㈠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于《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
㈡教幼兒學習這首兒歌,鼓勵小朋友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么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展廳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依法治校方略,落實x普法規劃。結合我校實際,經學校研究決定在我校廣泛開展“法制進校園”活動,積極推進“平安、和諧”校園建設。
二、加強領導
成立法制宣傳領導小組,由王勝軍校長擔任組長,少先大隊負責人和班主任為組員。聘請北楊寨派出所協警的周斌為法制宣傳員。
三、方法和措施
(一)加強陣地建設
1、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保證學校法制建設,使法制教育成為我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導處抓好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確保每月安排法制教育課不少于1課時,一學期不少于4課時,并組織授課教師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各班除了落實課堂教學外,還要在班會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法制教育。
2、積極開辟第二課堂,依托鄉派出所在村內的機構,利用各種教育陣地,開展青少年學法用法實踐活動。
3、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建設,
依托家庭、社會和校內及關工委、少先隊等組織,通過家長委員會及家長會活動等形式,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密切聯系,充分發揮學生家長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組織有關部門認真整治校園周邊的游戲廳、臺球場地等娛樂場所和違法經營的商業攤點,凈化校園環境,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家庭教育為基點,社會教育為依托”三結合的法制教育網絡,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抓好教師隊伍及班主任隊伍建設,并加強對他們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素質和法制教育水平。切實把工作能力強、思想素質好、工作熱情高、關心愛護學生的優秀教師吸收進班主任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聘請法制副校長,進一步規范法制副校長工作,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
(三)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積極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模式。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社會實踐及舉辦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地搞好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成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的合格小學生。
四、工作步驟
“法制進校園”活動是落實x普法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和重要舉措,從現在開始,到年底結束。我校的“法制進校園”工作分三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5月)
學校召開全體師生大會,對“法制進校園”活動作出部署要求,廣播站、宣傳欄等開辟“法制進校園”活動專欄,對活動的開展進行廣泛深入的發動宣傳。
(二)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
各教研組結合實際,根據學校制定的“法制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認真組織落實學校的各項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典型培育工作,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推動“法制進校園”活動的全面開展,學校將適時組織專項檢查。
(三)總結階段。(20xx年12下旬至20xx年1月上旬)
學校將根據檢查情況對各種活動中成績突出、表現優異的班級、個人予以表彰。
五、具體安排:
1、5月份:根據區政府、區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制定“法制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召開全體師生大會,對“法制進校園”活動進行宣傳并作出部署要求。
2、6月份:邀請我校法制宣傳員(北楊寨派出所周斌)給全體師生作一場法制教育專題報告,結合暑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法制宣傳。
3、7——8月份:安排學生自主研究、了解法律,調查收集、走近法律。組織學生調查、收集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感興趣、想研究的內容,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法》、《交通安全法規》、《環境保護法》等,深入了解某項法律法規,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如借閱法制書籍、收聽法制新聞、采訪法律人士等,再將學習到的許多法律知識匯編成法制學習資料、調查報告等。
4、9月份:開展“六個一”活動:致家長一封信、聽一次法制報告(請法制宣傳員作法制報告);上街集中宣傳一次(由少先隊大隊部負責,);制作一張法制小報(3x5年級各班交2份);開展一次普法征文(3x5年級每班3篇),開展一次法制教育主題班會。
5、10月份:利用周一升國旗的時間,安排兩次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結合學校的常規檢查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法律法規教育)
6、11月份:組織各班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召開主題班會,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環境保護法》、《交通法》等法規,展開廣泛的學習討論活動,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充分認識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7、12月份:對“法律進校園”活動進行總結。
展廳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品質課堂,卓越學校,現代教育”三大發展戰略為工作目標,以九龍教育“愛心、書香、理性”為三原色,營造校園書香氛圍,全面實施“修遠行動·學生全科閱讀計劃”,不斷創新“立德樹人”教育方式,調繪“品質課堂”基本底色,夯實“卓越學校”文化基礎,引領“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充分彰顯教育的本質和目標。
二、總體思路
(一)閱讀理念
求真 向善 尚美 創新
(二)閱讀特色
全科閱讀,全面滲透。圍繞學科本體性知識,拓展知識結構,增強知識聯系,把學科相關閱讀內容納入教學任務,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構建學科(文學、科學、人文等)閱讀體系,全面實施“全科閱讀”。
(三)閱讀目標
1. 拓展閱讀內容,完善閱讀條件,構建全科閱讀體系。
2. 轉變學習方式,提升閱讀素養。遵循閱讀規律,加強趣樂性和踐習性,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達成育人目標。
3.加強課堂教學的延展性、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培養學生思辨與求真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追求至善的品質。學校有書香氣息,學生有文化品位。
(四)閱讀內容
1. 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遴選古今中外經典名著,構建全科閱讀第一體系。
2.結合學科特點,選取本學科有趣有益的前沿文章、美文時文,構建全科閱讀第二體系。
3.結合閱讀特色,編輯學科課程讀本,構建全科閱讀第三體系。
三、實施策略
(一)課程設置:讓閱讀成為常態
1.開設閱讀課程,確保閱讀時間
一是各校根據實際,在課程計劃內每周至少開設一節閱讀課,探索并構建讀物推薦課、閱讀指導課、閱讀欣賞課、讀書匯報課等基本課型;二是閱讀進入各學科課堂,改變課堂結構,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豐富課堂知識結構和文化內涵。
2.堅持十個結合,確保閱讀效果
一是堅持閱讀與課程相結合;二是堅持閱讀與教學相結合;三是堅持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四是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結合;五是堅持主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六是堅持自主閱讀與合作閱讀相結合;七是堅持閱讀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八是堅持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相結合;九是堅持閱讀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十是堅持校內交流與校外交流相結合。
①開展豐富多彩的“全科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和幸福。不定期舉行經典名著演講,舉辦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美文誦讀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辯論賽、讀書筆記展評、手抄報展評等活動。
②學校根據實際條件建立自己的 “閱讀節”或“閱讀周”或“閱讀日”等。大力提倡親子共讀、師生共讀。
③開展“全科閱讀”小課題研究。根據學校實際和《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閱讀量,尋找解決學生負擔合理、閱讀高效等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④學校建立促進學生“全科閱讀”的評價體系。采用活動評價、作品展示、讀書記錄卡等形式評價學生的閱讀水平。建立學生個人閱讀檔案袋,記錄學生的閱讀經歷,積累閱讀收獲。
(二)環境營造:建立閱讀共同體
建立多層次閱讀共同體:一是建立家校共同體,制定家校閱讀計劃,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學校閱讀與家庭閱讀相結合。二是建立師生閱讀共同體,鼓勵師生同讀同享;三是建立校際閱讀共同體,適時開展校際間閱讀交流和展示。
(三)多元發展:方式方法重實效
1.尊重多元發展,尊重自主選擇。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閱讀與閱讀能力提升之間的關系;二是閱讀能力提升與學習成績提升的關系。避免因為閱讀的開放性和隨意性,導致學生能力的平面滑行和思維的散漫無序,以致影響教學質量。
2.構建“五型多元”閱讀方式,使閱讀更有實效。
“五型多元”閱讀方式
1.建立“全科閱讀”編寫小組。區教研員牽頭,遴選各個學科的優秀教師,組建“全科閱讀”學科讀物編寫小組。 (四)編寫讀物:內容方式成果化
2.編寫“全科閱讀”特色讀本。遵循閱讀內容主題式,閱讀方式多元化相結合的原則,編寫《九龍坡區中學“全科閱讀”特色讀本》和《九龍坡區小學“全科閱讀”特色讀本》兩類讀物,為“全科閱讀”的全面開展提供條件。
(五)閱讀反饋:閱讀行為持續化
建立閱讀反饋系統,利用專業工具和方法,定期對學生進行閱讀指數和閱讀素養的測評,力爭學生閱讀效果能夠得到切實的把控,利于逐步達成全科閱讀的目標,完善全科閱讀的措施,提高全科閱讀的效果和質量。
四、保障機制
1.工作思路明晰
各校依據本實施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修遠行動學生全科閱讀計劃”的總體思路和實施方案,合理規劃實施階段,做到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切實可行,確保計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和有效性。
2.規章制度健全
(1)學校成立“修遠行動學生全科閱讀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并將“修遠行動學生全科閱讀計劃”納入學校重點工作,層層落實,確保“全科閱讀”工作順利開展。
(2)學校把“修遠行動學生全科閱讀計劃”落實到各個部門每學期的工作計劃中,提出具體的活動內容、操作策略及達成目標等。班級將學校的行動方案進行分解、落實,并制定班級的“修遠行動學生全科閱讀計劃”。
(3)建立檢查考評和表彰獎勵的機制,制定“書香學生”、“書香班級”評選辦法,全面推動“書香校園”建設。
3.閱讀環境優良
(1)學校應根據學生閱讀內容和數量的需要,加強學校圖書館(室)建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讀書目。
(2)完善圖書借閱制度,有計劃地開展閱讀活動,確保每位學生借閱需求得到滿足。
(3)班級建設好圖書角,鼓勵學生開展“飄書活動”,廣交書友。充分利用黑板報、墻報等方式,開辟讀書成果展示專欄,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
(4)積極創造條件建立電子閱覽室,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校園網可開辟“全科閱讀行動計劃”專欄,設置讀書筆記、好書推薦、讀書論壇等欄目。
4.搭建展示平臺
(1)每年根據學生不同年段,開展全區學生誦讀比賽、讀書心得交流、讀書辯論賽、手抄報展評等活動。
(2)每年4月,全區定期舉辦“九龍閱讀節”。評選“閱讀之星”、“書香班級”、“書香校園”。
(3)在全區范圍內,舉辦讀書交流巡回演講活動,促進城鄉互動,校際互動,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