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通用3篇)
小學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 篇1
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現就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是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重要保證。3—12歲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自覺主動、穩定持久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各學校和廣大教師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緊、抓好,為學生一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
二、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基本要求
(一)學習習慣
課前
1.認真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中高年級要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要了解教材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了解知識重點和難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畫出或記入預習筆記。
2.課前準備的習慣
上課二分鐘前,應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課本、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靜坐好,小憩收心,準備上課。
課上
3.良好的“三姿”習慣
①坐姿(聽課姿勢):小學生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聽講時應該挺胸直腰坐好,兩眼平視前方。
②寫字姿勢:上身坐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確的執筆方法是: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1寸左右處。良好的執筆方法必須從小培養,否則,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很難。
③讀書姿勢:讀書時眼離書本約一尺左右。
4.課堂常規學習習慣
①遵守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教師要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教師對學生課堂紀律、怎樣回答問題、怎樣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習慣,展示出學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②規范答題的習慣。在學生課堂板演以及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教師要規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細節,加強講評,及時糾正。學生要認真審題、思考,語言表達力求規范、嚴密,運算要仔細。
③認真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要認真仔細,規范整潔,字跡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號要規范,格式要美觀。要求學生正確使用書寫用筆,小學1-2年級用鉛筆,不能用自動筆;3-6年級用鋼筆,不能用圓珠筆和中性筆。
④聽課記筆記的習慣。做好課堂筆記,筆記的內容主要記錄重難點、知識要點、課本以外老師補充的知識點、一些典型例題的分析過程、解題思路和解題注意點,并把自己在課堂上沒聽懂、沒理解的內容用著重號標明,以便課后有重點地復習。
⑤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勤于使用各種工具書,根據需要搜集有關的資料,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⑥有條理、快節奏的習慣。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做事無緊迫感、拖拖拉拉、動作緩慢的現象。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學習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5.課堂思維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之后,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教師應將培養重心調整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問、多向思維、獨立思考、大膽發言、敢于質疑、相互合作等品質習慣上來。
①積極動腦、大膽發言的習慣。要從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②與人合作的習慣。課堂上,必須喚起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使其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將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協調一致。
③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課后
6.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①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書寫工整規范,并請家長配合檢查督促。
②作業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能抄襲他人作業,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要求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③要有“鉆研精神”。碰到難題時,不能退縮,要積極動腦思考,在確實做不出來時,再請教他人或者家長。
④做作業時,應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7.自查、自改的習慣
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訂正錯誤。要讓學生不論是考試還是做作業、做練習,都要“回頭看”,養成認真檢查、及時訂正的好習慣。
8.及時復習的習慣
要讓學生學會每天晚上把當天的功課進行回顧,周六、周日把本周學習內容進行小結,一段時間集中搞一下復習等。要善于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后聯系,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
小學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從小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學會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召開中隊干部會議,制定“活動方案”,根據每個隊員的特長分配活動角色。
2、排演小品、朗誦、快板、兒歌等節目。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甲:因為有了陽光的照耀,大地才充滿勃勃生機。
乙;因為有了父母的養育,我們才如此幸福安逸。
甲:我們有幸走進了幸福的校園。
乙:我們有幸踏進了知識的殿堂。
甲: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有最好的老師。
乙:我們是快樂的,因為我們有最好的同學。
甲:當你陶醉在幸福的愉悅中時,同學你做的好嗎?
乙:當你面對父母、老師、伙伴時,同學你做的好嗎?
合:四年級(二)班主題班會《養成好習慣,做個好少年》現在開始2、講故事男:習慣就像雛鷹的一雙翅膀,能讓我們在高高的藍天上遨游女:習慣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最親密的伙伴,能讓小苗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男:習慣既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人。
女:是啊,同學們,將來我們能否在未來的社會立足,能否生活得踏實、快樂,真正比拼的不僅是才藝,更重要的是習慣。
男:首先請( )同學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女:同學們,從這兩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男:剛才講的故事既是一個好的啟示,又是一個大的警示:壞習慣錯失良機,好習慣成就未來。
3、詩朗誦:《點燃心靈之燈》
女:不錯,好習慣讓我們終生受益,點燃我們的希望之燈,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
男:請欣賞詩朗誦《點燃心靈之燈》
4、小品:《小剛的故事》
男:是的,習慣與我們形影相隨。
女:好習慣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如一根小小的火柴,燃亮一片心空。
男:但是好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我們身邊就有那么一些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不信,請看《小剛的故事》
男:看了剛才的小品,大家說說看,在小剛身上有哪些不良習慣?
5、找不良習慣男:同學們真不簡單,幫小剛把壞習慣都找出來了,那么我們自己身上又有哪些不良習慣呢?
女:請大家先找一找,然后在紙上寫下來,和同學說一說打算怎樣改正壞習慣,每組推選一個代表發言,并且將大家寫的壞習慣收起來裝進道德垃圾箱。
男:通過剛才尋找道德垃圾的活動,相信伴隨活動的開展,我們周圍的道德垃圾會越來越少。我們的言行會越來越文明。
男:壞習慣就像一堵厚厚的墻,把你和優秀,文明無情地隔開。
女:是啊,壞習慣太可怕了,害人害己,不過習慣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我們有恒心,就一定能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男;那么,我們小學生應該從小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請大家相互交流,再自由發言7、兒歌:《好習慣》
男: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讓我們一起讀兒歌:《好習慣》
8、合唱《我們爭當好少年》
女:兒歌道出了我們的心聲,好習慣會幫助我們收獲知識和智慧,成為開啟我們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男:接下來請欣賞小合唱《我們爭當好少年》
9、快板:《好習慣,伴我行》
女:四年級(二)班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是一個和諧向上的集體。
男:還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集體,我們班的黃曉琪,王子航等同學不僅成績優異,而且是我們班的行為習慣標兵。
請欣賞快板:《好習慣,伴我行》
男:聽了同學們剛才的肺腑之言,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在暗下決心爭取養成好習慣。我想,只要努力,你就一定會向目標靠近的,伙伴們,加油!
女:俗話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長期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我們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合: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實現我們的承諾,告別不良行為習慣,讓好習慣的種子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陪伴我們一生吧!
接下來請全體起立宣讀我們的承諾
10:我們承諾:
男:宣誓完畢,同學們請坐
11.班主任講話女:我們的班會活動已接近尾聲,下面有請班主任老師講話男:謝謝老師,老師的話我們不會忘記。
女:讓好習慣伴我們一路成長,受益終生。
合: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在養成好習慣、做個好少年的橫幅上簽名。
讓我們在《我們爭當好少年》的歌聲中結束活動。
小學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 篇3
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現就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規范月活動提出如下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習慣養成教育規范月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熟知《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雙十條》內容,深刻理解其內涵,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自覺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初步具有正直、堅強、熱情、向上的心理素質,最終達到“知”與“行”的統一。
二、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基本要求
(一)學習習慣
課前
1.認真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中高年級要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要了解教材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了解知識重點和難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畫出或記入預習筆記。
2.課前準備的習慣
上課二分鐘前,應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課本、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靜坐好,小憩收心,準備上課。
課上
3.良好的“三姿”習慣
①坐姿(聽課姿勢):小學生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聽講時應該挺胸直腰坐好,兩眼平視前方。
②寫字姿勢:上身坐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確的執筆方法是: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1寸左右處。良好的執筆方法必須從小培養,否則,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很難。
③讀書姿勢:讀書時眼離書本約一尺左右。
4.課堂常規學習習慣
①遵守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教師要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教師對學生課堂紀律、怎樣回答問題、怎樣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習慣,展示出學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②規范答題的習慣。在學生課堂板演以及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教師要規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細節,加強講評,及時糾正。學生要認真審題、思考,語言表達力求規范、嚴密,運算要仔細。
③認真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要認真仔細,規范整潔,字跡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號要規范,格式要美觀。要求學生正確使用書寫用筆,小學1-2年級用鉛筆,不能用自動筆;3-6年級用鋼筆,不能用圓珠筆和中性筆。
④聽課記筆記的習慣。做好課堂筆記,筆記的內容主要記錄重難點、知識要點、課本以外老師補充的知識點、一些典型例題的分析過程、解題思路和解題注意點,并把自己在課堂上沒聽懂、沒理解的內容用著重號標明,以便課后有重點地復習。
⑤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勤于使用各種工具書,根據需要搜集有關的資料,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⑥有條理、快節奏的習慣。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做事無緊迫感、拖拖拉拉、動作緩慢的現象。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學習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5.課堂思維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之后,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教師應將培養重心調整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問、多向思維、獨立思考、大膽發言、敢于質疑、相互合作等品質習慣上來。
①積極動腦、大膽發言的習慣。要從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②與人合作的習慣。課堂上,必須喚起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使其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將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協調一致。
③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課后
6.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①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書寫工整規范,并請家長配合檢查督促。
②作業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能抄襲他人作業,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要求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③要有“鉆研精神”。碰到難題時,不能退縮,要積極動腦思考,在確實做不出來時,再請教他人或者家長。
④做作業時,應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7.自查、自改的習慣
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訂正錯誤。要讓學生不論是考試還是做作業、做練習,都要“回頭看”,養成認真檢查、及時訂正的好習慣。
8.及時復習的習慣
要讓學生學會每天晚上把當天的功課進行回顧,周六、周日把本周學習內容進行小結,一段時間集中搞一下復習等。要善于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后聯系,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
9.課外閱讀的習慣
學校應該認真落實好“經典誦讀”活動,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和閱讀評價,使學生從小喜歡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的習慣。在讀書的過程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進一步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批注、寫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