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激勵機制實施方案(精選3篇)
小學激勵機制實施方案 篇1
為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發展,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促進內部管理,中心校根據近年來各項管理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了修訂,本方案自xx年春季學期開始實施。
第一部分 末尾調整制
適用對象:小學在職教師
考評方法:期末檢測結束后,由中心校組織考評組統一進行考評。
組名規定:
a組
:龍汛小學
b組:示范小學、中營小學、黑泥巴地小學
c組:希望小學、寧邊完小、小米完小
c組單小:偏坡單小、大蒿地單小、寒坡嶺單小
平均分計算規定:以xx年春季學期初中心校核實的人數計算平均分,特殊情況如死亡、生病住院等,教師出示相關證明材料,據實計算。(學前班據實考人數計算。)
計算周期:每學期
計算方法:
1、在a組任教的教師,期末質量檢測時:學前班、一、二年級語文平均分為47分以下不含47分、數學平均分為51分以下不含51分;三至六年級:語文平均分為48分以下不含48分、數學平均分為52分以下不含52分,且名次排在全鄉倒數第一、二、三名者調往b組或c組任教。
2、在b組任教的教師,期末質量檢測時:學前班、一、二年級語文平均分為47分以下不含47分、數學平均分為51分以下不含51分;三至六年級:語文平均分為48分以下不含48分、數學平均分為52分以下不含52分,且名次排在全鄉倒數第一、二名者調往c組任教。
3、在c組任教的教師,期末質量檢測時:學前班、一、二年級語文平均分為43分以下不含43分、數學平均分為48分以下不含48分;三至六年級:語文平均分為44分以下不含44分、數學平均分為48分以下不含48分,且名次排在全鄉倒數第一名者調往c組其它學校及單小任教,家在學校當地的教師調往a、b組任教。
第二部分 教師津貼發放實施細則
適用對象:小學在職教師
考評方法:課時津貼和常規津貼由各完小進行考評,質量津貼由中心校在期末統測后組織考評組進行考評。
資金來源:參加考評的教師每人每學期投入金額1000元。
計算周期:每學期
考評內容:
1、課時津貼占15%;
2、常規津貼占40%;
3、質量津貼占45%。
平均分計算規定:以xx年春季學期初中心校核實的人數計算平均分,特殊情況如死亡、生病住院等,教師出示相關證明材料,據實計算。(學前班據實考人數計算。)
計算細則:
(一)課時津貼(15%)(本條規定各校以此為依據進行計算)
1、每校按班級×30來計算每周總課時,然后各教師每周的課時之和要等于總課時。按規定上足所規定課時。每位教師得50分。
2、校長每周以8課時計算,超一節加1分,少一節扣1分。
3、副校長、教導主任每周以12課計算,超一節加1分,少一節扣1分。
4、后勤主任、少先隊輔導員、教研組長以13課時講算,超一節加1分,少一節扣1分。
5、班主任每周以14節計算,超一節加1分,少一節扣1分。
6、科任教師每周以15節計算。超一節加1分,少一節扣1分。
7、計算方法:學校課時總津貼÷學校總課時×教師所上課時=教師個人所得課時津貼。
以上條款中,同時擔任多種職務的,以擔任的`最高職務計算課時,上述課時不包括早自習、校會課。每周計算一次,以課程表為準。
(二)常規津貼(10%)(各校參照中心校常規檢查所占分值,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考評,在每期中心校統一考評前打出分值交考評組計算金額)
(三)質量津貼(45%)
計算方法:以年級科目為單位。
1、學前班、一、二、六年級數學、語文提取該上課教師質量總津貼,納入期末質量津貼。
2、三至五年級,語文、數學提取該上課教師的質量津貼×70%為考評資金,思品、自然提取該上課教師質量津貼×30%為考評資金。
3、質量總津貼(以年級為單位)÷教師所得總分×教師個人得分=教師個人所得質量津貼。
具體計算細則:
1、名次獎:按年級班級數計算,如有10個班級的第一名獎100分,第二名獎90分,第三名獎80分,第四名獎70分……以此類推。
2、進步獎:在同年級中每上升一個名次獎10分,每下降一個名次懲5分,累計計算。
3、平均分上升獎:平均分與前學期相比,每上升一分獎2分,每下降1分扣1分,累計計算。
4、極限分獎:以全鄉單科總平均分為極限分,在極限分以上下降不扣分,以極限分為基準,上升1分加3分。下降
小學激勵機制實施方案 篇2
針對本公司目前員工流動量大,員工工作效率低下,員工心態不穩等問題。特制定本激勵方案。本方案本著精神激勵為主,適度配合物質激勵的原則 。
一、目標激勵
由人事及生產廠長共同確定各崗位的崗位職責,明確告知員工應從事的工作以及由生產廠長與員工一起結合員工目前的工作效率制每月生產目標(注:應是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對于達到目標的員工給予口頭表揚及言語鼓勵。對與達不到目標的員工應適度安慰并給予幫助,比方說培訓等,幫助員工達到工作目標。
效果分析:1屬員工自我激勵,完成目標的員工會增加自豪感從而增加工作熱情。2、完不成目標的員工在被安慰的情況下會更加努力工作。
二、參與激勵
對于某些不涉及公司原則的問題決定時(如購買飲水機放幾樓或公司考勤1天需打幾次卡之類的問題)以及制定生產方面某些規定時,可挑選1~2名員工參與討論,聽取員工意見。
效果分析:1、員工感覺自己受公司重視可增強工作積極性。2、便于了解第一線員工的思想。3、可表明公司制度是在了解員工想法以后制定的體現公平及人本思想。
三、評選優秀員工
公司可分季度評選優秀員工,具體評選方法可根據員工工作績效、工作態度、出勤情況等。從員工中挑選出2~3名表現良好的員工,發給溥澤皮工藝飾品優秀員工獎狀及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以3名為列獎勵可為1等獎50元人民幣、2等獎30元人民幣、3等獎20元人民幣,獎勵以工資的形式發放)但要注意評選的公平性,否則會起反效果。
效果分析:1、榮譽激勵及物質激勵結合的方式可提升員工積極性。2、為評上優秀員工可在員工中間形成競爭,提升工作積極性。3、被評上優秀員工的人穩定性會增強。
四、員工生日問候
每位員工生日時,由公司總經理簽發員工生日賀卡,表達對員工的祝福。(一定要總經理親自簽發,否則效果不明顯)
效果分析:1、員工感覺受公司重視。2、總經理鼓勵會增強員工工作熱情。
五、工資激勵
對于員工工資可制定工齡工資,在本公司每工作滿半年的員工每月可給予25元的工齡工資。每滿一年的員工給予每月給予50元的工齡工資,依此類推工齡工資200元封頂。
效果分析:工齡工資便于員工長期在公司工作,以及以及防止培訓出來的熟練工跳槽。
五、企業文化激勵
制定人本的企業文化。通過培訓的形式告知員工工作是為自己的,有能力的員工公司會為其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相對應的薪酬。公司看重的不是學歷、性別等其他因數。任何人只要肯努力在公司都有發展的機會。把公司的目標和員工的目標相結合。
效果分析:不同與其他還沒有企業文化激勵的企業,會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方式。
六、績效激勵
目前還無法執行,待績效考核體系建立以后再予以執行。
七、負激勵
對于連續兩個月達不到公司最低計件標準的員工,結合其平時工作表現(包括考勤、工作態度等)給予轉崗或辭退處理。
效果分析:1、反向激勵使員工知道不努力就要被淘汰。2、對于工作效率很低下的員工是一種激勵。3、可結合目標激勵一起執行。
小學激勵機制實施方案 篇3
一、考核目的
通過對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考核,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監控,促進中澳星火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考核的內容
對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態度、教學素質、教研與科研業績、教學工作業績,本學期教學情況等進行的全方位綜合評價。
三、考核的原則
1、力求簡單易行,便于操作。
2、考核兼顧歷史與現實,以現實變化為主。
3、力求以事實為考核依據,減少主觀性評價。
四、考核的指數體系
考核分三部分,共計100分。
第一部分:學生評教,占50%,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定。
第二部分:教務處考核,占25%,主要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組織及表達能力進行評價。
第三部分:教學質量考核,占25%,主要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素質、教學工作業績進行評價。教學質量考核分教研室同行評價、教研組長評價。
五、考核的組織和實施
1、考核在教學處長的領導下,由教務主任牽頭,各教研組具體組織實施。
2、教務處考核使用“表一:教務主任評價表”,教務處評價在教務處長指導,由教務主任對所有教師考評,并交教務處復核。
教學質量考核使用“表二:教研組同行評價表”,教研室同行評價由本教研室所有教師進行綜合評價。
學生評教使用“表三:學生評教表”,由任課教師授課所有班級學生評定。
3、中澳星火任課的所有全職及兼職的任課教師均參
4、具體實施:
(1)教務主任、班主任負責組織開展考核工作。
(2)教務處獲得的信息全部提供給各學科教研組,供教研組作綜合考核時參考。
(3)學生參評人數必須超過總人數的80%才有效。
(4)必須保證在考核截止日完成考核工作。
六、考核結果的使用
(1)教學質量考核可促進教師進一步了解自身存在的優缺點,并幫助發揚或改正。
(2)教學質量考核將引導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積極參與教研、科研活動,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
(3)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結果納入“任課教師教學質量年度考核表”,并存入教師檔案。
(4)任課教師教學質量年度考核是教師聘用、評優、晉升、評職稱的證明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