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醫療救助實施方案_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方案(精選4篇)
精準扶貧醫療救助實施方案_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方案 篇1
3月16日,豐都縣扶貧工作檢查組對豐都縣人民醫院20xx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綜合目標考核檢查,對該院在扶貧工作中突出的“早、準、實”亮點并取得很好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突出一個“早”字。20xx年7月以來,縣人民醫院在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啟動會議后,立即召開黨政班子會,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組建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扶貧攻堅工作會議5次,召開扶貧攻堅工作座談會1次,項目招標會1次。研究部署工作舉措,做到了早重視、早研究,早部署,早調研,早落實。(營銷方案策劃書)
突出一個“準”字。在幫扶工作初期,豐都縣人民醫院針對對口幫扶保合鎮蓋靈廟村及班子成員對結的25戶貧困農戶,多次到村入戶調研,制定了具體詳實的幫扶方案。對該村村委會壩子需硬化、村委會辦公設施設備不完善,群眾辦事環境差、群眾因病致貧無錢看病、因學致貧等困難,豐都縣人民醫院認真調研,深入分析,找準問題根源,制定出解決問題的詳細舉措。20xx年1月中旬,該院組建四個專家隊分別到武平、龍河、高鎮、三合、雙路等鄉鎮免費為群眾開展大病、慢病、特病等篩查體檢工作,共篩查出109名患者,分別指定醫院相關專業的醫生一對一開展幫扶就診,醫院將投入 500萬元為患者提供免費就診治療醫院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精選醫院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精選。
突出一個“實”字。針對蓋靈廟村存在的困難,豐都縣人民醫院為該村給予了實實在在的幫扶:一是下鄉義診扶貧。20xx年對口幫扶保合鎮蓋靈廟村集中下鄉義診3次,支醫人次43人次。班子成員入戶義診20余次,是專業人員均對幫扶戶及周邊農戶看病問診。二是完善蓋靈廟村委會設施設備:為蓋靈廟村委會壩子硬化面積1700平方米(該項目完工后已經于20xx年11月上旬驗收投入使用),幫扶安裝辦公樓窗簾17 幅,送辦公電腦1臺、空調3臺。
辦公桌椅5套等?傆嬐度敕鲐氋Y金共計22萬余元。三是開展醫療檢查費用減免活動,對有病來院檢查的,全部免費掛號,醫療、手術及檢查費減免。對家有重病成員,勞動力較少且家庭負擔較重的幫扶對象,給與養殖技術培訓,并給與適當經費,幫扶開展豬、雞、羊等小型養殖業。 20xx年醫院為貧困戶代亞洲減免醫療費,減免1437元。四是對有疾病的家庭成員辦理慢病癥,醫院適當減免其費用,在減輕其家庭負擔的同時,對其開展豬、雞、羊等小型養殖業進行經費支持和幫助其拓展銷售渠道。五是對因學致貧的20戶貧困戶,為他們爭取了教育扶貧資金,同時爭取無息貸款等舉措解決了就學困難
六是組織全院職工開展了募捐活動,用于幫扶項目資金。目前全院各科室已經完成募捐,待舉行捐贈儀式后用于扶貧幫困。
突出一個“親”字。在對結的班子成員與貧困農戶之間,因為幫扶工作,為了共同的脫貧致富目標,由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結成了感情深厚的親人,多次的入戶噓寒問暖,交流談發展,讓農戶感受了比親人還親的溫暖和幸福。
此次檢查組組長孫建川指出:該院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脫貧不脫鉤,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扶貧工作力度,結合醫院特點,重點做好醫療精準扶貧工作,扎實開展好一個醫生對結一個病人的幫扶工作,力爭提前完成扶貧目標任務。
精準扶貧醫療救助實施方案_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指示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按照“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精準管理”的原則,精準鎖定貧困村、貧困戶,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二、主要內容及措施
(一)精準識別貧困村、貧困戶。
1、明確貧困村識別標準及程序。
標準:(1)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60%的;(2)固定集體經濟收入低于2萬元的;(3)貧困戶占全村總戶數比例達33%以上的;
程序:村委會申請,鄉政府審核,縣扶貧辦審批。
2、 明確貧困戶的識別標準和程序。
標準:(1)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33%的;
(2)嚴重危房或無房住的;(3)無勞動能力的;(4) 生存條件極差的(不通水,不通電和不通路的);(5)生產資料極度缺乏的(人均耕地低于0.5畝)。
程序:堅持公正、公開、公平原則,按照農戶申請、入戶調查、村民代表評議、組內公示、村審核、鄉審核、村級公示、錄入匯總、督查核查等九步工作法評定貧困對象。(1)農戶申請。農戶對照貧困戶的識別標準進行自測,符合條件的填寫貧困戶申請書,填寫完畢后由村民小組長統一收集。 (2)入戶核查。村“兩委”組織成立調查小組進村入戶,對貧困戶申請對象開展調查。(3)小組評議。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村民小組代表會(7-10名參加),對申請農戶逐戶審核評議。(4)組內公示。在群眾集中地方公示七天。(5)兩委審核。村 “兩委”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一會兩票”的形式進行票決審核。(6)鄉級審核。鄉分管領導和駐村領導、駐村干部逐戶審核。(7)二輪公示。經村、鄉兩級審核后將貧困戶名單反饋到村,進行第二輪公示。(8)數據錄入。將調查表上報到鄉,由鄉組織錄入。(9)督查抽查。對弄虛作假、存在嚴重問題的村,核實并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二)精準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堅持精準扶貧,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分類施策,采取專項扶貧措施使其得到直接有效扶持,提高扶貧瞄準精準度;對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長年困難的農村人口通過低保、救助等保障其基本生存生活,實現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通過精準幫扶,貧困戶實現脫貧目標:(1)人均純收入由占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3%提高至55%以上;(2)住房問題得到解決;(3)生存生活有保障;(4)家庭子女不因貧困而失學;(5)看得起病。貧困村實現脫貧目標:(1)有固定的“五務合一”陣地;(2)有1-2項主導產業;(3)農民民人均純收入由全省60上升至80%以上;(4)集體固定經濟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5)貧困戶比例由33%降低至20%以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五個到村到戶”
1、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根據群眾意愿選擇項目,實行規劃到村、項目到戶、增收到人,加快形成一批產業專業村、專業戶,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項目上。加強財政貼息貸款管理,重點扶持促進貧困戶就業、帶動貧困戶增收的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基地建設;創新小額貸款管理與使用方式,降低貸款門檻,解決貧困戶發展生產籌資難問題。
2、技能培訓到村到戶。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示范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農民經紀人。
3、扶貧搬遷到村到戶。結合新型城鎮化和農村社區建設,積極整合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危房改造、庫區移民等項目,堅持農民自愿、先易后難、突出重點的原則,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視家庭收入情況、人員構成,合理確定面積和資金投入,逐村逐戶建立檔案,確保每一戶搬遷群眾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
4、基礎設施到村到戶。實施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工程,特別是對無房住,無水吃和無路行的農戶,積極整合資金,解決其住房、吃水和出行問題。
5、社會保障到村到戶。對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納入五保、低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民政部門負責兜底,并安排低保資金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精準管理貧困村、貧困戶。
建立貧困動態監測制度。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統計與貧困監測制度,不斷規范貧困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饋工作,更加及時客觀反映貧困狀況、變化趨勢和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對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對脫貧戶及時退出,對應該扶貧的對象及時納入。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鄉黨委、政府成立以黨委副書記、鄉長任組長,分管扶貧開發工作的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經濟發展辦,彭聘成同志負責具體辦公。進一步強化基層組織和村級領導班子建設。
2、加強宣傳動員。采取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大力宣傳精準扶貧工作,使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爭取廣大群眾對此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激發群眾自覺參與的熱情,不斷改變貧困落后面貌。
3、嚴格項目資金監管。嚴格落實扶貧搬遷實名制、雨露計劃直補到戶制,落實扶貧資金項目公示公告制度。定期對扶貧項目實施和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規范運行。
附:1、貧困戶申請書;
2、貧困農戶調查登記表;
3、村貧困戶評議審核情況公示;
4、村貧困戶統計匯總表。
精準扶貧醫療救助實施方案_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方案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根據省上計劃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到20xx年完成1055個貧困村衛生室建設,每個新建村衛生室中央和省級共補助10萬元,實現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從20xx年起,對于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強化鄉村醫生培訓,到20xx年貧困村村醫全部具備鄉村醫生職業資格以上標準。充實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到20xx年,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全科醫生3名以上,20xx年達到5名。到20xx年完成九縣區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20xx年起,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政策機制,每年選派市級醫療機構副主任以上醫師、縣級醫療機構中級以上和五年以上住院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20xx年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20xx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貧困人口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二、主要措施
1.貧困地區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
加大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力度,完成1055個未達標貧困村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實現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全覆蓋。每個新建村衛生室由中央和省級投入10萬元,20xx年建設750個,20xx年建設305個,同時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優先為每個貧困村村衛生室配備1臺健康一體機。
2.提高貧困村鄉村醫生待遇
對于貧困村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收取一般診療費。從20xx年起,對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
3.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
加強后備人才培養,重點爭取貧困村訂單定向3年制?茖哟吾t學生免費培養計劃,醫學生畢業后重點安排到貧困村衛生室工作。
加強在崗村醫培訓,分批安排貧困村鄉村醫生進修,進修時間為6個月,進修完畢并考試合格后,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給予學雜費及生活補助。
落實鄉村醫生每周到鄉鎮衛生院上一天班或每月上一周班制度,不斷提高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4.充實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
20xx年至20xx年,積極爭取每年為鄉鎮衛生院配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全科醫生,其中20xx年前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配備全科醫生3名以上;20xx年至20xx年,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配備全科醫生5名的目標。
5.加強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
從20xx年起,組織實施全市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今年完成宕昌縣、禮縣2個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到20xx年底前完成9縣區的重點?平ㄔO,每個?仆度250萬元,重點建設縣級重癥醫學科、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等緊缺?啤
6.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基層衛生機構工作的政策機制
從20xx年起,每年從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選派符合條件的優秀干部到鄉鎮衛生院掛職副院長一年,提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和水平。
從20xx年起,每年選派市級醫療機構副主任醫師以上、縣級醫療機構中級以上和五年以上住院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每人每季度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服務不少于6天,完成門診、手術、會診、帶教指導及健康教育等任務,幫扶指導基層進行?平ㄔO、人才培養和學科管理能力提升。
從20xx年起,每年選派骨干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幫扶,重點幫扶醫療衛生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幫扶時間分別為半年和一年。
7.提高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
從20xx年起,對全市貧困參合人口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所需資金從當年新農合基金中支付。
8.提高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
從20xx年起,將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實際報銷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9.加強醫院管理,減輕患者負擔
規范縣區醫療機構收費和醫療行為,建立對違規單位新農合資金扣減的制度,集中解決縣區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藥品價格虛高和過度醫療等問題,堅決遏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提高農村居民農合政策的受益感。
三、責任分工
1.市衛生計生委負責督促落實村衛生室建設、提高村醫待遇、強化村醫培養培訓、充實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提高新農合住院費用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引導醫務人員到貧困地區開展服務等各項目標任務的實施,督導任務進度,檢查項目是否嚴格按要求執行。
2.市發展改革委負責爭取村衛生室建設項目,下達村衛生室項目計劃并檢查考核項目計劃執行完成情況。
3.市財政局負責資金落實,資金撥付,資金監督管理。
4.市醫改辦統一組織協調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各項工作,并加強監督管理。
5.市人社局負責協調市、縣區人社部門落實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畢業生的錄用工作。
6.市民政局負責大病醫療救助工作。
7.各縣區政府為責任主體,負責具體項目在縣區的實施?h區相關部門要摸清衛生工作薄弱環節,建立工作臺帳,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職責,切實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四、完成時限
1.20xx年至20xx年,完成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
2.從20xx年起,對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
3.從20xx年起,連續20xx年,每年依托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項目招考免費醫學生。
4.20xx年至20xx年,為鄉鎮衛生院每年配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0xx年前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達到3名;20xx年前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達到5名。
5.20xx年至20xx年,完成每個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
6.從20xx年起,每年選派掛職干部、多點執業醫師、支農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幫扶。
7.從20xx年起,貧困參合人口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從20xx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五、檢查驗收
1.貧困地區村衛生室建設,由縣區衛生計生、發展改革委、財政、建設等部門依照《村衛生室建設指導意見》進行檢查驗收。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組成考核組,對各縣區項目建設進度和工作質量進行考核。對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縣區,將減少下一年度項目資金,對不合格工程要追究實施單位的責任。
2.提高貧困村鄉村醫生待遇,由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門組織檢查。
3.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由市衛生計生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聯合督導檢查。
4.充實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由市衛生計生委與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等部門對相關縣區落實情況進行考核驗收。
5.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由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根據重點?平ㄔO方案和《甘肅省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和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定期進行督導考核。
6.落實選派干部到貧困地區掛職制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工程、醫師多點執業、加強醫院管理等執行情況由市縣兩級衛生計生委進行督導檢查。
7.提高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村醫待遇,由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督導檢查。
8.提高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由市醫改辦牽頭,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部門配合,進行定期督查檢查。
精準扶貧醫療救助實施方案_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方案 篇4
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全力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為做好我省貧困地區衛生精準扶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到x6年完成2965個貧困村衛生室建設,每個新建村衛生室中央和省級共補助10萬元,實現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從x6年起,對于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貧困縣內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每月x元增加到每月400元。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到x7年貧困村村醫全部具備鄉村醫生執業資格以上標準。充實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到x7年,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全科醫生3名以上,20xx年達到5名。到x7年完成58個貧困縣(市、區)縣級醫院116個重點?平ㄔO。x5年起,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地區工作的政策機制,每年選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級醫院副主任以上醫師、6000名左右的縣級醫院醫師到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x5年起,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x6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制定出臺《甘肅省貧困縣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和過度醫療新農合資金扣減辦法》,減輕患者負擔,提高農村居民農合政策的受益感。
二、主要措施
1.貧困地區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
加大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力度,完成2965個未達標貧困村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實現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全覆蓋。每個村衛生室由中央和省級投入10萬元,x5年建設2400個,x6年建設565個,同時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優先為每個貧困村村衛生室配備1臺健康一體機。
2.提高貧困村鄉村醫生待遇
對于貧困村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按照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衛生廳《關于調整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及醫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收取一般診療費。
從x6年起,對于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貧困縣內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x元/月增加到400元/月,所需經費由省級財政列入預算。研究制定村醫退養政策。
3.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
加強后備人才培養。重點加強貧困村訂單定向3年制?茖哟吾t學生免費培養計劃,醫學生畢業后重點安排到貧困村衛生室工作。
加強在崗村醫培訓。分批安排貧困村鄉村醫生進修,進修時間為6個月,進修完畢并考試合格后,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給予學雜費及生活補助。
落實鄉村醫生每周到鄉鎮衛生院上一天班或每月上一周班制度,不斷提高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4.充實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
x5年至20xx年,依托國家、省級有關項目,每年為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配備400名以上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多種方式,為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全科醫生,其中x7年前配備全科醫生1000名,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配備全科醫生3名以上;x8年至20xx年,再配備1000名以上全科醫生,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配備全科醫生5名的目標。
5.加強貧困縣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
從x5年起,由省級財政安排資金,組織實施全省貧困縣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到x7年底前完成58個貧困縣(市、區)的重點?平ㄔO,x8年底前完成17個插花型貧困縣(市、區)的重點?平ㄔO。
6.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地區工作的政策機制
從x5年起,每年從省衛生計生委系統選派符合條件的處科級優秀干部到貧困縣的鄉鎮衛生院掛職副院長一年,提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和水平。
從x5年起,每年選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級醫院副主任以上醫師、6000名左右的縣級醫院醫師重點到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定期開展多點執業服務,每人每季度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服務不少于6天,完成門診、手術、會診、帶教指導及健康教育等任務,幫扶指導基層進行?平ㄔO、人才培養和學科管理能力提升。
從x5年起,每年選派1000名左右醫師到貧困地區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幫扶,重點幫扶醫療衛生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幫扶時間分別為半年和一年。
7.提高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
從x5年起,對全省417萬貧困參合人口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所需資金從當年新農合基金中支付,年終統一核算,次年納入省級財政預算。
8.提高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
從x6年起,將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實際報銷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所需資金根據實際執行結果,由省級通過調整財政新增繳費補助的方式解決。
9.加強醫院管理,減輕患者負擔
制定出臺《甘肅省貧困縣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和過度醫療新農合資金扣減辦法》,規范貧困縣醫療機構收費和醫療行為,建立對違規單位新農合資金扣減的制度,集中解決貧困縣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藥品價格虛高和過度醫療等問題,堅決遏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提高農村居民農合政策的受益感。
三、責任分工
1.省衛生計生委負責督促落實村衛生室建設、提高村醫待遇、強化村醫培養培訓、充實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提高新農合住院費用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引導醫務人員到貧困地區開展服務等各項目標任務的實施,督導任務進度,檢查項目是否嚴格按要求執行。
2.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爭取村衛生室建設項目,下達村衛生室項目計劃并檢查考核項目計劃執行完成情況。
3.省財政廳負責資金落實,資金撥付,資金監督管理。
4.省醫改辦統一組織協調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各項工作,并實施監督管理。
5.省人社廳負責協調各市州人社部門落實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畢業生的錄用工作。
6.省民政廳負責大病醫療救助工作;甘肅保監局負責對承辦大病保險商業保險機構的監督和管理。
7.各市(州)相關部門按照省衛生扶貧實施方案要求,將衛生精準扶貧納入本市(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指導和監督各縣(市、區)項目實施。
8.各貧困縣(市、區)政府為責任主體,負責具體項目在縣(市、區)的實施。縣(市、區)相關部門要摸清衛生工作薄弱環節,建立工作臺賬,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職責,切實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四、完成時限
1.x5年至x6年,完成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
2.從x6年起,對于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貧困縣內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x元/月增加到400元/月。
3.從x6年起,連續20xx年,每年依托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項目招考不少于500名免費醫學生。
4.x5年至20xx年,為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平均每年配備400名以上衛生專業技術人員;x6年前配備全科醫生1000名,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達到3名;20xx年前再配備1000名,實現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達到5名。
5.x5年至x8年,完成貧困縣每個縣級醫院2個重點?平ㄔO,其中x5年20個貧困縣,x6年20個貧困縣,x7年18個貧困縣,x8年17個插花縣。
6.從x5年起,每年選派掛職干部、多點執業醫師、支農醫師到貧困地區幫扶。
7.從x5年起,貧困參合人口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從x6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8.x5年6月底前制定出臺《甘肅省貧困縣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和過度醫療新農合資金扣減辦法》。
五、檢查驗收
1.貧困地區村衛生室建設,由縣(市、區)衛生計生、發展改革、財政、建設等部門依照《村衛生室建設指導意見》對項目進行檢查驗收。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組成考核組,對各市(州)項目建設進度和工作質量進行考核。對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縣(市、區),將減少下一年度項目和資金的安排,對不合格工程要追究實施單位的責任。
2.提高貧困村鄉村醫生待遇,由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等部門組織檢查各地落實情況。
3.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由省衛生計生委、省人社廳、省教育廳聯合督導實施進度,檢查培養培訓情況。
4.充實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由省衛生計生委與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等部門對相關市(州)落實情況進行考核驗收。
5.貧困縣縣級醫院重點?平ㄔO,由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根據重點?平ㄔO方案和《甘肅省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和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定期進行督導考核。
6.落實選派干部到貧困地區掛職制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工程、醫師多點執業、加強醫院管理等執行情況由各級衛生計生委進行督導和檢查。
7.提高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村醫待遇,由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政策指導。
8.提高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由省醫改辦牽頭,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甘肅保監局等部門配合開展定期督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