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日預防病媒傳播的疾病大全
2017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預防病媒傳播的疾病。為突出強調這類疾病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還提出“小小叮咬危害大”的宣傳口號。
病媒是從受感染的人(或動物)向其他人(或動物)傳播病原體和寄生蟲的生物,如蚊子、蒼蠅、蜱、螺等。病媒傳播的疾病包括瘧疾、登革熱、血吸蟲病、黃熱病、利什曼病等,常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難以獲得安全飲用水和環衛設施的地方。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這類疾病占全部傳染病的17%以上,每年導致100多萬人死亡,10億多人感染。其中,瘧疾致死率最高,2017年估計造成62.7萬人死亡。蔓延最快的是登革熱,發病數量在過去50年間增加了30倍,威脅著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億人口。
全球半數以上人口面臨感染這類疾病的風險,其中最貧困人口受到的影響最大。而環境變化、國際旅行和貿易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等,使得更多的人接觸到病媒。病媒傳播的疾病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健康,也嚴重妨礙全球減貧努力和可持續發展。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病媒傳播的疾病全部可以得到預防,而預防這類疾病,最重要的手段始終是控制病媒。該組織呼吁國際社會重新重視病媒控制,加大投資力度,并加強安全飲水供應,改善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同時,除衛生部門外,各個國家和地區還應統籌和協調包括環境、農業、水、城市規劃以及教育在內的多個部門,共同應對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