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壓日的宣傳材料二
世界高血壓日的宣傳材料如下文
高血壓治療新進展
高血壓是人類面臨的最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病,同時又是腦卒中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降低血壓可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生,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延長人類壽命。但是目前我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情況很不理想,估計所有高血壓病人中血壓水平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不到10%,需要引起臨床醫生和病人的重視。
一、年輕高血壓病人的治療
雖然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險性在年輕高血壓病人中同樣存在,但是短期內他們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機會明顯低于老年高血壓病人。因此,迄今為止對于年輕高血壓患者什么時候開始治療,用什么方案降低血壓還沒有可靠的臨床試驗指導我們。但是高血壓病變的進展可以持續多年,可逐步引起小動脈、大動脈結構和功能的改變,而且這種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在病人的血壓明顯升高之前就可以通過檢查檢出。高血壓病人小動脈病理改變的初期為血管壁中層增厚、管腔變小、管腔與管壁比值縮小,結果引起動脈血壓升高,進一步又增加血管損害,陷入惡性循環。隨著血壓升高,小動脈結構損害加重,大動脈系統受到牽連,大動脈管壁壓力增加,損害大動脈的彈力纖維,使大動脈管壁僵硬,順應性下降,病人的收縮壓升高。長期的大動脈壓力的升高又進一步增加心臟的阻力,引起左心室心肌肥厚,最終可引起心臟舒張功能減退及冠狀動脈相對供血不足,表現為心功能減退、心絞痛及心肌梗死。
上面所講的發病過程是逐步發生、逐漸進展,一旦進展到大、小血管都有明顯結構改變時再使用降壓藥物一般很難逆轉病理改變,而且要用多種藥物才能將血壓明顯降低。因此現在認為年輕高血壓病人應當要考慮盡早接受降壓治療,在接受降壓治療的時候要考慮藥物能否改善血管結構。
由于年輕高血壓病人通常合并有肥胖和血脂、血糖代謝異常,而且許多年輕高血壓病人還有吸煙及過量飲酒的不良生活習慣,所以年輕高血壓病人首先要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即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主要措施為:①合理飲食。食鹽攝入應減少至每天6克以下;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于400克、水果100~200克;增加含鈣高的食物,如鮮奶、豆類及豆制品、深綠色的蔬菜等;減少膳食脂肪,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如魚類、禽類、瘦肉等動物性食品。②控制體重。肥胖程度可用體重指數(bmi)衡量,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bmi在18.5~24千克/米2為正常體重,24~27.9千克/米2為超重,≥28千克/米2為肥胖。減輕體重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和減少膳食脂肪和總熱量的攝入,增加體力活動量,必要時采取藥物治療。③戒煙限酒。吸煙不易戒斷,必要時可尋求醫生幫助,采用心理支持和藥物戒煙,以提高戒煙成功率。如有飲酒習慣,每天飲酒量折合成白酒應當少于50克。④保持心理平衡。病人應當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樂觀心態,適當降低自己對工作、生活的期望值,善于尋求別人的幫助,寬容別人,善待自己。
年輕高血壓病人究竟選擇何種藥物治療?國內外有關指南均未明確,但是臨床研究發現降壓藥物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長期應用可能產生代謝方面的副作用,比如血脂異常和糖代謝異常,部分抵消了降壓治療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同時由于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的低血鉀和肌肉無力的副作用,可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使病人難于耐受。由此可見,年輕高血壓病人盡量避免用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最近在血壓正常高值的病人中開展一項高血壓藥物預防研究,采用的是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坎地沙坦,用藥2年后停藥觀察2年,結果發展為高血壓的人數至少減少了1/6,而沒有用坎地沙坦的準高血壓病人4年內約有2/3發展為持續性高血壓。另外一項研究發現,在新近發生的年輕高血壓病人中采用纈沙坦治療,無論是否降低血壓,對小動脈結構和功能均有改善作用,長期應用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高血壓的病理進程,從而顯著改善高血壓病人的預后。因此,現在主張年輕高血壓病人應首選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但是上述2類藥物產生降壓作用的時間可能比鈣拮抗劑或利尿劑來得慢,因此要延長觀察時間才能判斷降壓療效。
二、降低血壓對減少癡呆和改善認知功能有益
高血壓可增加老年癡呆的危險,主要是增加血管性癡呆的危險。雖然降壓治療可以減少老年癡呆的發生,但并不是所有的降壓藥物都是如此。一項在歐洲進行的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研究隨訪8年,與安慰劑相比,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尼群地平使癡呆發生率降低55%。而另一項類似研究中發現,利尿劑氯噻酮沒有減少癡呆的發生。近年來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在臨床使用逐漸增多,通過研究發現氯沙坦、纈沙坦在降低血壓和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同時,可改善病人的認知功能。隨著高血壓病人和老齡人口的增多,預防高血壓病人的癡呆顯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