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有為青年先進個人事跡(精選3篇)
鄉村振興有為青年先進個人事跡 篇1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馬培源、鐘洋、王淦從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畢業,帶著“不安分的心”,他們在西安周邊的山上租了老院子,開始了改造舊屋、隨性作畫的“原生態生活”。三人以“野居青年”為名,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每天有500多萬粉絲守候在屏幕前,期待從他們的視頻里,品味出自己心中的脫俗生活。
他們是學畫畫的,然后就在山上搞一些創作,感覺特別自由。剛畢業比較閑,就用拍視頻的方式,把他們畫畫、生活、做飯、改造之類的瑣事,全部記錄下來,沒想到發出去還有不少人愿意看。”“野居青年”馬培源笑稱,粉絲量的逐漸增長,網友的“催更”,也讓團隊的視頻內容不斷“推陳出新”。
三人成眾,分工不同。在團隊里,馬培源是基建主力,鐘洋苦練廚藝,王淦主攻拍攝和剪輯。山上的日子里,他們將“野性”發揮到極致,大到房屋搭建,小到花草種植,三個人總是親力親為。在鐘洋看來,從“野居”中尋找樂趣,分享創作靈感才是他們生活的核心。
“在我們的‘字典’里,沒有什么對與錯,勇敢嘗試才是青年本色。”“野居青年”鐘洋稱,在一起生活的五年時間里,大家進行了多種改造嘗試,拍攝內容也“翻過車”,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過未來發展方向的分歧,但經過討論,團隊一致決定放下雜念,率性生活,趁著年輕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折騰”了幾年,積累了大量的改造和運營經驗后,“野居青年”有了新的計劃,他們選擇下山,走進鄉村,將一個破舊小院改造成一間民宿。屋檐下的藍色手扶車和諸多網友共同見證了小院從無到有的全過程。通過鏡頭,鄉村生活的安靜、隨性仿佛撲面而來,沁人心脾。
他們三個人都生長于鄉村,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鄉村振興做一些貢獻。雖然在一個周邊設施不太成熟的鄉村里開民宿并不明智,但在“野居青年”品牌的影響下,已有不少“粉絲”前來“打卡”,他們的團隊也逐漸壯大。年輕人青春洋溢的笑聲,給曾經寂靜的村莊注入了些許活力。
“生于斯長于斯,自然要回報它。我們現在計劃做一些鄉村振興相關的事情,從小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比如幫村里的孤寡老人改造房屋,讓他們生活便利。”王淦認為,通過團隊的視頻宣傳,能讓更多年輕人通過網絡關注、了解、親近鄉村。
鄉村振興有為青年先進個人事跡 篇2
今年以來,特別是安保工作開展以來,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敏銳性,認真履職盡職,服從領導工作安排。
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敏銳性認真對待亞博會安保
安保無小事,尤其是在目前安全局勢異常復雜,國內外恐怖勢力異常活躍的大環境下,安全圓滿的完成安保任務,展現“開放、交流、合作、共贏”的理念,不僅僅是一項工作任務,更是一項政治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所有的安保人員要具有良好的素質與精神面貌,體現公正、文明、理性的政府形象,展現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順利圓滿的完成亞博會一系列的安保任務。
二、以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態度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深入開展“保促迎”活動,在前期布館期間,嚴查入館車輛,對其進行嚴格的安檢,嚴格防止任何一項危險物品流入館內,完善工作程序,加強現場作業監管,達到萬無一失的安保目標。
發揚精神,連續作戰,不向組織講條件說困難,積極配合其他溝通與協調配合,提高信息交流,消除安保工作隱患,確保各項工作有效銜接,促使安保工作落到實處,圓滿完成亞博會安保任務。
現在雖然安保工作已經結束,但依然一如既往的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投入到現行工作中,繼續發揚
精神,體現高度的責任責任心與榮譽感。
鄉村振興有為青年先進個人事跡 篇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新時代下,教育工作賦予了教育工作者更高的要求,而普九工作成為了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實施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標就是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能按時入學,并受完九年義務教育。治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要求,是培養未來社會合格公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控輟保學工作是全面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對于農村中學來說,也是“普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校教師李云,男,25歲,三十六班班主任。作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師,該老師深感控輟保學責任的重大,在工作中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在控輟保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現簡單介紹如下:
一、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思想高度重視。
該老師深刻認識到,保障每個適齡兒童入學,并使他們受完九年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學校的職責。因此,作為工作一線的班主任老師,他深感責任重大,為加強對這項工作的落實,他充分認識到了控輟保學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和對控輟保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這也成為他努力工作的思想基礎。
二、關心后進生,照顧特困生。
只有思想基礎是不夠的,工作還是需要方法和手段的。在一年來,為了能讓每個學生在校安心上學,該老師摸清后進生和特困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本班同學,經濟狀況,家庭狀況,個人素質參差不齊。所以,開學報名時,他就進行了摸底工作。認真登記學生的個人詳細情況,了解了班上的后進生和特困生情況,并建立了后進生和特困生檔案。并為特困生學習掃清經濟障礙,為控輟保學工作開展打下了基礎。實行經常家訪的措施。對學生的病、事假采用了電話確認的方法,拉近了和學生以及家長的距離,為控輟工作掃清了許多障礙。
三、堅持扶貧控輟,構建溫暖工程:
通過家訪,對有輟學跡象的學生和個別生隨時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兩免一補”的經費針對一些因家庭困難而面臨輟學的學生在各方面給予幫助和照顧。經確認為輟學的,及時對學生及其家長或其他監護人進行說服教育;同時書面通知學生所在地的村委會或居委會,請求他們幫助做好學生及其家長或其他監護人的說服動員工作,規勸輟學生及時返校學習。其中三十六班學生董太橋就是典型的例子。
,女,家住XX鄉顧家灣子,讀小學的時候,父親去世,家中只有體弱多病的母親。2019年9月,該生進入我校就讀初中,學習刻苦努力,勤奮上進。但總是禍不單行,今年的年初,母親染病久治不好,無力支撐這個家庭。于是,董太橋同學便打算放棄讀書,自己外出打工支撐這個家庭。
當X老師得知這一情況后,萬分著急,先是通過班上的同學安慰她,鼓勵她,而后自己親自多次到家中與董太橋同學交談,和該生的母親溝通。
回到學校后,X老師找到了學校校長康老師介紹了董太橋同學的情況。康老師等學校領導又親自和班主任X老師趕往學生家中,多方勸說輟學學生,并答應在讀書期間給予相關的資助,以保障她順利完成學業。
現在,董太橋同學安心的在教室里讀書,學習刻苦,成績優異。
總之,該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向學生及家長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使每一個學生都堅定了好好在校學習的決心,明白了讀書對于自己、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性,不能輕易輟學,遇到困難有老師、學校和社會的支持幫助。面對輟學學生和家長,他捧出真誠的心,溫柔的情。面對輟學少年,他說出了更加感人心肺的話語,他的勸導與教育,讓經濟困難的家長感到寬慰,讓因厭學而輟學的學生重新產生了對知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