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紀蘭人物事跡觀后感作文(通用4篇)
申紀蘭人物事跡觀后感作文 篇2
青青太行,勁松屹立。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自古就是要與河道搶耕地、與老天搶糧食的地方。滄海桑田。曾經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綠,或梯田成片……
這里有一位執拗的耄耋老者,年復一年,仍堅持著自己勞作。春天播種,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漸蹣跚,但她干起活來仍充滿力量。除了不時整理行裝進京開會,幾乎沒什么能把她和普通農婦一眼區別開。
她是申紀蘭,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男女干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
申紀蘭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抗戰時期,她就擔任過村里紡花織布小組的組長。一嫁到西溝村,她就積極參加勞動。1951年西溝村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時,她成了副社長。這對奉行“好男人走到縣,好女子不出院”古訓的山里人來說,已讓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個坎始終過不去:為啥婦女的勞動報酬要少一半?
申紀蘭介紹說,按照當時的分工計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記10個工分,那么婦女只能記5個。不平等的報酬挫傷著婦女的勞動積極性,很多婦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門參加社會勞動,而這又成為阻礙婦女地位提高的關鍵。
為了讓婦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紀蘭走家串戶,向婦女宣傳“勞動才能獲得解放”的道理,同時努力做男社員的思想工作,積極爭取男女同工同酬。開始,男社員很多不同意。申紀蘭認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讓婦女不再受歧視。
村里本來是男女共同協作勞動的。經申紀蘭申請,社里專門給女社員劃出一塊地,和男社員進行勞動競賽。男社員認為穩操勝券,該休息就休息;被發動起來的婦女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始終在田間爭分奪秒。最后,女社員贏得了競賽。
這場勞動競賽在西溝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許多男社員都開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國婦聯、山西省婦聯的同志來到西溝村:一是考察;二是幫著申紀蘭出謀劃策。在婦聯的支持下,申紀蘭帶領西溝村婦女提高勞動技能,還設立了農忙托兒所,使婦女能專注勞動。
到1952年,西溝村已經實現了“男女干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
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其中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1984年,申紀蘭從村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大膽進行改革。
她主張: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歸集體管理;耕地仍然包產到戶、自主經營,但實行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添人增地、減人減地,確保土地不撂荒。最終,改革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適度,實現優勢互補。
1985年,結合申紀蘭外出考察的經驗,利用當地的硅礦資源優勢,西溝村建立起第一個村辦企業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此后,西溝村又建立起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村辦企業成了西溝村的經濟支柱。
但為了響應黨中央保護環境的號召,不把污染留給子孫后代,20__年,申紀蘭和西溝村民決定,拆除了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鐵合金廠,重新尋找發展定位。幾年間,西溝村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一一興建,新產業基地拔地而起,引進的知名服飾公司開工生產。
作為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通過建議和議案將老區脫貧振興帶入了快車道。中西部開發、引黃入晉工程、太舊高速公路、山西老工業基地改造等促進了經濟發展;平順縣提水工程、平順縣二級公路建設、平順縣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工程等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
“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申紀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按照黨的要求干,就沒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她的“學歷”是掃盲班畢業,她一輩子堅持自己只是個農民。1973年至1983年擔任山西省婦聯主任期間,她堅決不領廳級領導干部的工資,不轉干部身份。女兒去省城太原看她,辛苦坐了一路卡車,她也只在單位院外匆匆見了一面,就讓孩子回去了。
她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但她只把榮譽看作一種鞭策。她“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話語,成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詮釋。
每有團體到西溝村參觀學習,她總會在西溝村的會堂給大家介紹:半個多世紀里,在黨的帶領下,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申紀蘭說:“我的話,就是一個農民對黨的恩情由衷的感激。”永遠跟黨走是申紀蘭不變的初心。“共產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立黨為公,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申紀蘭說,“按照黨的要求干,就沒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申紀蘭人物事跡觀后感作文 篇3
告別了貧窮饑餓,西溝人看到了奮斗才有出路。也只有奮斗,西溝才能致富。
改革開放后,申紀蘭率領著西溝人喊出了“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工不富”的口號,開始了工業化轉型。
1984年春,剛剛參加完“兩會”的申紀蘭便帶領村干部到河南、江蘇、山東等地參觀考察鄉鎮企業。考察結束,她下定了辦企業的決心。
1985年4月,西溝村利用本地豐富的硅礦資源,開始興建鐵合金廠。這是西溝村有史以來創辦的第一家初具規模的工業企業,也是平順縣創辦的第一個村辦企業。1987年10月,總投資150萬元,西溝鐵合金廠一號爐建成并試產成功。
1994年,西溝村辦起了金星磁鋼廠。1997年,西溝村與山西安泰集團合作建成了山西安泰紀蘭飲料有限公司。隨后,西溝飲料廠全面改制,組建了山西紀蘭飲料有限公司,使西溝村辦企業第一次引進了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
從跑項目、找資金到領著村民親自干,申紀蘭經歷了辦企業的艱辛,卻讓村民嘗到了興工致富的甜頭。
西溝村前任黨支部書記王根考清楚記得,一次清理鐵礦的厚沉渣時,由于鍋爐溫度高,為了安全,他想著花錢找人來做,但申紀蘭不同意,她自己拿著鐵鍬在高溫爐下鏟,為大家省下了5000多元。
隨著紀蘭核桃露、紡織繡品、化工建材源源不斷地運出山外,西溝的集體經濟突飛猛進。最輝煌時,西溝擁有10家企業,西溝村民年均收入曾是平順縣最高的。二層樓房、西溝幼兒園、中小學校,見證了西溝在那段時間的輝煌,也見證了申紀蘭作為勞模的奉獻與擔當。
這樣的探索為西溝日后成功發展香菇大棚、光伏電站,引進太子龍服飾企業,與山西曦晟園科貿公司合作發展沙棘產業,積攢了經驗。
申紀蘭人物事跡觀后感作文 篇4
申紀蘭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也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幾十年來,她初心不變,奮斗不止,為當地脫貧和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用她自己的話說,“按照黨的要求干,就沒有什么干不成的事。”
在山西平順縣西溝村,今年90歲高齡的申紀蘭,仍然在下地勞動。從1952年第一次當選全國勞模到現在,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就沒離開過山頭田間。新中國成立之初,她帶領西溝人民,打壩造地500多畝,解決了全村人的溫飽。半個多世紀里,西溝村創造了奇跡,在石頭上植樹造林兩萬多畝。
時光退回到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開始了農業合作化運動,西溝村成立了互助生產合作社,22歲的申紀蘭擔任副社長。為了解決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西溝村黨支部把發動婦女參加生產勞動的任務交給了年輕的申紀蘭。在她的帶領下,西溝婦女們學會了搖犁、鋤地等農活,享受勞動的快樂。但沒多久大家就發現,和男人干一樣的活,公分卻只有一半。
申紀蘭發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勞動競賽,并漸漸在全國推廣開來。后來,“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了中國婦女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而作為一位農村婦女,申紀蘭光榮地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此后,在履職盡責的路上,申紀蘭整整奮斗了65年,已經記不清自己提交了多少建議和議案,有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有珍惜合理使用土地的,有發展農村教育的,樁樁件件,都和農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這些年,她繼續帶領西溝老百姓培育新型產業,引進光伏發電,發展綠色生態旅游,為脫貧奔小康的理想繼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