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美德少年主要事跡(通用5篇)
誠信美德少年主要事跡 篇1
劉靜霏是包鋼十二小二年級(2)班的了小學生,雖然只是二年級的同學但是在老師的言傳身教悉心熏陶下,得以心靈的洗禮養成了良好的品質,使她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小學生。
做一為班干部她得知肩上的責任,自覺地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她對老師交給的任務總是積極認真的完成。從入學一年級開始老師把班集的鑰匙交給她,她就每天提前到校給班集開門。放假時主動到校澆灌班里所養的花。每天收發登記作業,檢查學生作業;檢查紀律衛生任勞任怨,盡職工作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在校外她也是一個好少年,她經常幫助鄰居王奶奶做一些事情,幫王奶奶夏天澆花,冬天打掃樓門前的積雪,得到鄰居們的好評.在家里她是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常常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時媽媽干活累了,感覺腰酸背疼她就主動過去幫媽媽捶背揉腰,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她的每一個點滴的進步都是和各位老師的辛勤培育是分不開的。她說班主任孫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每年班主任給她的評語都是思想進步;成績優秀關心集體熱愛勞動,要做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爭取更大的進步。
劉靜霏同學并沒有什么感人的事跡,但這些看似微不足到的平凡事體現的卻是一個真正的內心品質、她盡責、熱心、友善、自信,正表現了新時代少年獨特的精神面貌。
誠信美德少年主要事跡 篇2
周展丞,男,武穴市實驗中學八(24)班學生,班長,班級孝道小組組長,校文學社成員,校田徑隊組員,市少年書法協會會員,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他是同學的楷模,是老師的臂膀,是校三好學生,還是校道德模范:他,成了實驗中學一道美麗的風景。
周展丞從小生活在講究“長幼有序”的氛圍中,由于父母的悉心熏陶,再加上老師的言傳身教,所以骨子里他對中華之美德——尊老愛幼的思想根深蒂固,也就因為這一根深蒂固,演繹出了許多美麗的故事:好菜讓爺爺奶奶先嘗,幫父母盛飯,大熱天停電了給長輩打扇……
這一敬,敬得媽媽感動滿懷
周展丞的爸爸是外科醫師,媽媽自己經營一個小店,家庭還算是寬裕,但作為獨生子的他一點也不嬌慣。父母工作忙,有時候時間安排不過來,他得自己回家炒飯吃,還順便給媽媽帶上一份。周日,他還給家里來個大掃除。他沒有吃零食的習慣,兜里是不裝零花錢的。所以親戚朋友常常對他的父母說,在周展丞身上看不到獨生子的痕跡。
那天作文比賽回家,他看到媽媽在廚房熱火朝天地炒菜,很是詫異,因為這場景是很難看到的。媽媽說:“兒子參加作文比賽,給我爭光了,也辛苦了,今天媽媽再忙也得犒勞犒勞你啊。我還買了蘋果、餅干呢,你先墊墊肚子,菜一會兒就好。”見到兒子傻愣地站在那里,媽媽又催促他。誰知,周展丞情不自禁地向媽媽深深地敬了一個禮:“媽媽,你辛苦了!媽媽,你太好了!”這一敬,敬得媽媽既是慚愧又是感動。
這一暖,暖得爸爸柔腸百轉
爸爸回家是沒有定點的,也許半夜才回,也許一夜不歸,因為要給病人做手術的緣故。
這一夜爸爸回家得比較早,覺得有愧兒子,他決定挨著兒子睡。周展丞覺得爸爸奇怪得很,既然要挨著自己睡,干嗎離自己那么遠?他往爸爸身上靠了靠,可是爸爸則又往外挪了挪。他忍不住地問:“爸爸,你干嗎離我那么遠?”“我后上床,腳是冷的,會冰著你的,等暖和了,我們再靠緊哈。”展丞聽到后,他沒有遠離爸爸,而是把自己的暖腳伸向了爸爸的腳。任何言語都是蒼白的,爸爸什么都明白了,任兒子的腳在自己身上摩挲著,這一暖,暖得爸爸柔腸百轉。
這一拜,拜得姑姑淚流滿面
姑姑是老師,為了方便輔導他學習,雙休日周展丞在姑姑家過。那天是母親節,老師布置了任務: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激。表姐上大學去了,姑姑接到了表姐的短信,高興地對他說:“姐姐給我來短信了,祝我‘母親節快樂’呢!”看到姑姑的高興,周展丞不免高興起來。轉而,他對姑姑說:“姑姑,你請坐!我給你行個禮,表達我對你的感激,也代替姐姐。”
他請姑姑坐好后,誰料“咚”地一聲,竟然跪了下去,繼而拜了下去。姑姑見狀,忙不迭地扶起他,心中大是感動,連聲說:“快起來快起來,我的展丞怎么給我行了這大的禮,給我行了這大的禮!”這一拜,拜得姑姑已是淚流滿面。什么都不用說,侄子對自己的感激與孝心都溶進了這一拜之中。
周展丞的事跡已經在實驗中學五千多名師生中廣為流傳,他因此被評為武穴市美德少年。愿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誠信美德少年主要事跡 篇3
代夢瑤是杜莊學區第一小學的一名普通學生。在家里,她是個尊敬長輩、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她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秀少先隊員;在村里,她是個人見人愛、勤勞助人的好孩子;在社會,她是一位誠實守信,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
她勤奮學習,每門功課都名列前茅。她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從老師的辛勤耕耘中,一點一滴積累著收獲;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塑造日益豐滿的自我。對于學校大隊部,這個團隊的榮譽她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她快樂的身影;在班集體中更不用說,班集體的事情都會主動承擔任務,帶領同學們協助老師開展好各項活動 早在她讀二年級的時候,她在放學的路上,撿到一個錢夾子,里面裝著錢和一個手機。她用這個手機找到了正在著急尋找錢包的失主。后來失主找到學校大隊部,寫了表揚信,感謝學校出了如此拾金不昧的好學生,學校大隊部也號召全校學生向她學習。
在社會中,她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去年的3月5日,她在老師的影響帶動下,和同學一起在到小區,為小區打掃衛生。還有一次,在汶川地震中,自動捐助了自己的100元壓歲錢。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但她懂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為歌,誠信和守禮為曲,彈奏著一曲奮發向上的愛心之歌。
誠信美德少年主要事跡 篇4
中華傳統美德的范疇是豐富多彩的,誠信就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意思是誠懇老實,有信無欺。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現代道德觀念的深層內涵,是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它也是一個人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小學生,就應當從自身做起,遵循“明禮誠信”的道德規范,爭做認真負責的人。 馮晨龍同學是一個熱愛生活,講究衛生,對人寬容,做社區認真負責的人。他居住的社區,綠化很美,用現代語,就是很適合人居。垃圾桶像郵政信箱很漂亮,垃圾也分類收集,但偶爾有拾荒者會把它弄得底朝天,垃圾遍地都是,有些還隨風飄揚。馮晨龍實在看不下去了,但他對拾荒者從不責備,而是幫拾荒者整理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幫忙收好,不可回收的,他就回家拿掃把把垃圾掃起來,重新倒入垃圾桶。由于長期對環境衛生講究,認真負責,幾個經常出現的拾荒者從此也變動文明了,翻動垃圾也小心翼翼了,不小心掉出來的垃圾,他們也立即揀起來放入垃圾桶。馮晨龍同學就這樣,以他的耐心、真誠及對他人的尊重贏得了拾荒者的尊重,給小區內的居民帶來了整潔的環境。
誠信的基本含義就是守諾、踐約、無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產生聯系,融洽、和諧的關系必須遵從一定的交往規則,有章必循。而在現實生活中,信用缺失現象屢見不鮮,信用缺失,就是個人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失去運行之規。不講信用、欺騙欺詐、見利忘義、道德失范等行為和現象,已成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在日常生活中,馮晨龍同學也十分講誠信。他上幼兒園時,是幼小的主持人,因尊重師長,謙虛禮貌,深得老師寵愛。在上五年級時,
他原來就讀的幼兒園要舉辦晚會,邀請他去當主持人。他很爽快地答應了,但臨近晚會開始時,他重病了,且又逢第二天要單元測試,把實際情況告訴幼兒園老師時,看到老師那特別失望同時又帶著愛憐的眼神,他立刻要老師放心,他一定踐諾按時主持晚會。果然,最后他按時并成功地主持了那臺晚會。從老師欣喜的眼中,他懂得誠信是可以給他人帶來歡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和諧社會的構筑,誠信是本。誠信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大家都來講誠信,依靠誠信處事交往,依靠誠信獲取成功,依靠誠信贏得尊重。
馮晨龍同學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勤奮好學。日常學習生活中,他總是按時主動完成作業,考試從容應答,從不作弊。作為班干部,他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再苦的活也搶著干,再難的事他也想辦法去完成。這其中包括出黑板報,他負責哪一方面的內容,何時完成,他都從不含糊。他熱愛集體,積極主動參加班級、學校舉行的各項活動,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于助人,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我們大家都要像馮晨龍同學那樣,要立即行動起來,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踐行道德規范,增強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少年。
誠信美德少年主要事跡 篇5
王天星,女,1999年12月26日出生,現就讀于銀川市興慶區三小三年級(1)班。
只有9歲多的她,聰明好學、善良樸實、性格開朗并且興趣愛好廣泛:美術、英語、舞蹈、音樂、乒乓球、羽毛球、攝影攝像、益智游戲和旅游均屬她涉獵的范圍。她用自己的點滴表現贏得了身邊親友和老師、同學的喜愛。
在她的學習、生活方面,有兩件事讓人難以忘記……
一是在她升入小學一年級時,辦好入學手續卻因發熱輸液過敏而住進了醫院,幾乎耽誤了兩周的課程。出院后,她一面每天按時上課,一面主動地補習落下的課程,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完全自覺自愿。旁邊的人很奇怪,一個一年級的小孩子為什么把學習看得這么重要。在和她的溝通中得知:她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是別的游戲或是什么不能代替的,學不好,就會難過,就會若有所失。
第二件事是在20xx年的8月,她患上了一種非常罕見的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她與她的家庭承受著巨大的打擊,她面對的是同齡人無法想像的磨難。在之后的6個月中,她先后經歷了放療與化療。放化療的損害讓她失去了一頭烏黑的長發,就連頭發與睫毛都難逃厄運,這對于一個愛美的小女孩是何等的難以忍受。更難忍受的,是副作用對身體的損害,嘴里爛了不能吃東西,渾身疼痛無法睡覺,但就是躺在病床上,吊著藥劑時,她的身邊總還是堆滿了書本。自己抬起胳膊都困難,就由爸爸媽媽來翻,或者念給她聽。別人問她:吊著針還在看書呀?她說:書是我的好朋友!由于治療而失去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時間,王天星同學自出院回家養療后決定自行補上,在新學期開始之際,她戴著口罩、帽子出現在課常里。她開心地學習,高興地給同學們講故事,大家告訴她:你回來真好!可是同學們不知道,每天她要得喝下大瓶的苦澀中藥,到目前為止已經快5個月了。
熱愛學習的孩子,相對容易地從學習中、書本中獲取除知識外的“財富”,那就是知書而達理,遇事先立德。
王天星同學在年齡很小時,就懂得禮貌而真誠地對待別人,在家中事事為家長著想,力所能及的從不推脫;不論什么時候遇到朋友和同學,她都會熱情地主動打招呼;承諾別人的事情,她一定要辦到;對于他人的困難,只要她知道了就會主動去幫助。在全社會為固原市被壞人拐走后又受凍傷的小志強捐款的活動中,她拿出了自己的壓歲錢100元。在網友組織的“20xx紅色愛心之旅”為山區小朋友捐自己的課外書活動中,她捐出了最喜歡的課外讀物20多本,還有新鉛筆盒與油畫棒。
在病痛中的王天星同學,用自己愛學習、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就算是躺在病床上時,也還在鼓勵著年紀比她大幾十歲的病友:阿姨不要難過,得了病要有好心情配合醫生,開心點病就好得快!對朋友和同學以誠相待、在公交車上為老人和抱小孩兒的乘客讓座、見到被亂丟的垃圾就主動撿起放到垃圾筒里、將零花錢施舍給乞討者……一件件我們看得到和沒看到的小事,都在王天星同學的身上閃爍。
她對生活的熱愛、興趣愛好的廣泛和對未知的渴求,使她在學習節節進步,多次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小小年紀的她,似乎在用自己的表現,告訴我們如何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和善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