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一勞動節勞模先進個人事跡材料(通用5篇)
2022年五一勞動節勞模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篇1
魏江濤,銷售運輸公司調度室主任。1990年甘肅煤校畢業,先后在馬礦掘進隊工作6年、銷售科6年、銷售公司馬礦營業室3年,20____年起,擔任銷售運輸公司調度室主任。23年來,他目睹過煤礦工人承受的生命風險,為多出一噸煤所付出的艱辛;經歷過市場競爭、發展用戶的心酸,見證過保電煤、保重點用戶時的焦慮,更體會過市場“過山車”般的變化,用戶的冷眼和難堪。但這一切,都是每一位銷售人成長必經的風雨洗禮,為了華煤的發展,他無怨無悔。因為這是銷售人的職責和使命!梅花香自苦寒來。初次涉足調度工作,他純粹是一個全然不知的門外漢,真正擔當起這付重擔時,才發現調度工作與以前從事崗位有著天壤之別。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職責,他有時也會困惑。“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他時刻銘記這些古訓和鞭策,樹立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的觀念。為了盡快轉換角色、適應崗位,他一有時間,就跑礦井、跑站點、跑用戶,掌握情況、熟悉業務。在對調度工作有了一定掌握后,就從各礦井的煤質特性、生產能力、賦存情況以及市場聲譽等方面入手,不斷地學習、探索、研究配煤技術,通過配煤銷售、優劣互補的辦法,力求資源合理配置,做到了質量協同、供需協同,保持了集團公司各礦井產銷協同;根據公司當月銷量安排,結合用戶需求數量、品種、生產、庫存等情況,統籌協調鐵路計劃提報、裝車站點安排、公路運力調配,實現以運促銷、以運保產,確保銷售各環節順暢運行。
風雨造就人生路。“煤炭市場好轉了,搞銷售的更難了”。這句話,對外行來說也許是“笑話”,但其中滋味,只能由營銷人員自己品嘗。20____年煤炭市場需求旺盛,銷售運輸工作十分緊張,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產品資源和運輸資源,保證電煤、冬季供暖煤、重點用戶、化工用煤,給誰供,怎么供,給銷售人帶來很大的困擾。在這種情況下,省委省政府下達了關于保電煤、保民生、保發展的調度指令,省發改委、工信委還派人到華煤蹲點,督導集團公司落實調度令。1月9日晚8時,集團公司召開了保電煤專題工作緊急會議,做出了停止窗口銷售,全力以赴保電煤的決定。會后已經是晚上十點多,為了不延誤指令的傳達,他同運輸部門其他同事立即驅車前往各營業窗口,發送電煤調運單、現場協調資源量、安排電煤裝車、監督停止窗口銷售。面對客戶的不解、指責、謾罵,他一身擔當。由于工作細致、周到、及時,贏得了用戶的理解和信任;直到各環節順暢進行,他才拖著疲勞的身軀回家,打個盹、吃個早點,又匆忙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一轉眼又到了20__年。進入5月份以后,煤炭市場逆轉的信號越來越強烈,集團公司周邊幾個重點用戶耗煤量銳減、煤價一降再降、各礦井庫存爆滿、產銷矛盾日益突出……,在這重重壓力之下,調度協調工作又處在了既保銷售,又保生產的風口浪尖。為了保證山寨煤礦的出礦量,他會同地銷部的人員多次跑煤制甲醇公司,協調增加進煤量;為了保證馬礦和東峽的正常生產,他協同外銷部的領導跑平涼電廠,商量增加進煤量。7月份,公司開展了為期30天的電煤轉運銷售,再一次啟動了長距離公路運輸銷售工作。為了解燃眉之急,他按照領導安排,組織專門車輛,現場指揮運作,為設備運輸打開通道;大柳煤礦存放的6萬噸掘進煤,出現了自燃著火的苗頭,為盡可能降低企業損失,他積極安排運輸車輛、努力協調上站空間,現場蹲點督促出礦,在7日內完成了突擊拉運任務。
進入20____年,安新片幾礦煤炭庫存居高不下,嚴重制約著礦井的正常生產。他身先士卒,帶領調度員和其他部門領導,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個礦井之間,落實調運指令、安排車輛運輸,協調礦井、聯系用戶,連續作戰10多天,完成了出礦量40多萬噸,為礦井正常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春節期間,華礦、硯北等主要礦井停產、列車到達集中,裝車站點少、機力配備不足、重車積壓、排空困難,各種因素給鐵路運輸造成障礙,他深知責任重大,毅然決定到硯北站和集配站現場蹲點,及時與礦井、鐵運處、安口南站溝通,加大上站量、加快裝車頻率,最多完成過一天裝車14列的好成績,創下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日發運記錄。
平凡的崗位塑造人生,濤濤江水滌蕩生命,這是他姓名的寓意,也是他追求的境界和奮斗的目標。當前煤炭市場的激烈競爭仍在持續,銷售人肩上的擔子依然不輕,面對困境,魏江濤一定會肩負起使命,繼續盡職盡責、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為銷售運輸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2022年五一勞動節勞模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篇2
10多年來,她精心打造房地產開發公司這支隊伍,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勇立潮頭,開拓進取,承擔了大量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了一批保障性住房,讓千千萬萬百姓住上優質舒適的房屋,有了稱心如意的家。在公司取得非凡業績、發展壯大的同時,她不忘回報社會,積極參與、推進慈善公益事業,贏得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贊譽,獲得了“全國勞模”、“江蘇省環保形象大使”、“江蘇省慈善之星”等諸多榮譽,展示出新時代女性的驕人風采。
身居陋室,自小立志蓋好房
對許多出人頭地的人來說,苦難童年經常是規律性的成長起點。自幼家境貧寒,她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和家人寄住在水渡口一間簡陋房屋的情形。“房子是向人借的,質量很差,一下雨就漏得不成樣子,而且到處漫水。”說,兒時生活的艱辛在她的腦子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讓她體味到了百姓的冷暖,也練就了她堅強不屈的性格。
從那時起,她就立下志向:長大后一定要干出一番事業來,在改善自己境遇的同時,多給那些生活困難的人一些幫助,讓他們享受到社會的溫暖。
1982年,淮安二建面向社會招工。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報了名。然而,公司在招考時卻規定:誰抬黃沙多就選誰。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服輸的強忍著剛失去父親的悲痛,從一樓到五樓爬上跑下,一口氣抬了26筐。考官驚呆了,他們不敢相信,一個25歲的柔弱姑娘竟這般頑強!正是這26筐黃沙,奠定了了今后的人生航向,成為她實現“為百姓蓋好房”夢想的起點。
進入建筑行業后,工作調動頻繁。她做過話務員、幼兒園教師、工會干部,也干過房屋拆遷、房改售房等工作,度過了充實的12年時光。可貴的是,在此期間,無論崗位如何變化,她都任勞任怨,竭力做到最好。正是這些經歷,讓她在努力學習和實踐鍛煉中一步步走向成熟,為她今后施展才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4年5月,房地產開發公司成立,被聘任為總經理,承接了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建設解困房的任務。當時,她一無人手、二無項目、三無資金。朋友勸她:“這活兒整天爬高爬低,很辛苦,是男人干的。”她說:“男人能干,女人也能干!我就是要干出個樣子來!”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壯志促使她冒著風險將個人房產作抵押,大膽立下軍令狀:“三個月公司不開工,我辭職!”
公司剛起步時,和她手下的人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挑戰。跑項目、征地拆遷、籌集資金、規劃設計、工程招標等大小事務十分繁雜,需要協調的部門非常多,但她就像“拼命三郎”,做事總是一馬當先。那陣子,她幾乎是天剛亮就到工地,很晚才能回家,沒有節假日休息,曾兩次暈倒在工地上。但他毫無怨言,從不退縮。
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最終拿下了鳳凰新村解困房一期工程的七畝三分地。開工那天,躲到一邊大哭一場。這七畝三分地,不僅保住了公司的法人資格,也延續了她的夢想和追求,個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明白。
永爭一流,嚴守質量生命線
在看來,一個有著遠大抱負和遠景目標的企業不僅要創造財富,更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做合格的“企業公民”。多年來,狠抓企業管理,在住宅建設上,她敢為人先、永爭一流,視房屋質量為生命。對待工程,她堅持的原則是滴水不漏,發現質量問題,不手軟,不留情,堅決返工。
有一次,在花園項目施工過程中,她發現由鹽城一家建筑公司承建的花園a02號樓主體工程水泥標號不達標,而此時已房子已砌到了第二層,施工隊負責人托人說情讓給面子。對此,不為所動,當即下令將房子全部扒掉返工。“面子值幾個錢?百姓生命最值錢!我是黨培養大的,在工程質量上,任何人都休想蒙混過關!”最終,正氣壓倒了邪氣,施工隊老老實實地重新進行施工,確保了工程質量。
在公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始終以市場為導向,滿足廣大百姓的需求,堅持創新,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在國家安居工程花園建設過程中,在全市率先采用坡頂屋面、半架空地下室及供電、電訊等所有管線設埋地下等六大全新設計,使用高科技材料解決地下室滲水、管道堵塞及衛生間積水等質量通病,配套建設了超市、活動中心,而其設計建造儲藏室,更是開了全國住宅建設先河;富春花園的經濟適用房建設,更體現了“以人為本”思想,設計了占地26畝的中心廣場,建設中融入歐式及江南水鄉建筑風格,推動淮安住宅建設在質量與水平上實現階段性跨越;浦東花園率先在全市采用集中供熱、供暖與外墻保溫技術,運用智能化達8項之多……
嚴格的工程管理,勇于創新的理念,鑄就一個個建筑精品。公司開發的花園、富春花園、浦東花園等項目,成為代表淮安城市不同階段住宅建設水平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淮安城市建設的杰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每年國內外來各小區參觀者愈萬人。公司開發項目共獲得“省文明小區”、“省綠
色小區”、“省園林式居住區”、“省百姓理想住宅”、“省安全文明小區”、“省交通安全文明社區”、“省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等省以上表彰50多項。花園、富春花園、浦東花園成為全市僅有的三個獲得全國“國優示范”稱號的金獎小區。富春花園是全市惟一獲省政府表彰的“江蘇人居環境獎”項目。
歷經10多年的風雨歷程,將公司鍛造成為一支建筑鐵軍,雄居我市國有建筑企業龍頭位置,至今已建住宅100萬平方米,10000余戶家庭喬遷新居,35000余人從中受益。“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說起,很多市民會由衷地贊嘆:她建造的房子,盡管放心買、放心住……
樂善好施,愛灑人間散清香
是博擊商海的女強人,他的名字也常常和慈善、愛心凝結在一起。作為一名成功的女企業家,她一直在實踐著小時候“幫助窮人”的愿望,長期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這些年,對于淮安這片熱土上的困難群體,傾注了她無私的熱心和關愛。
,當選為全國勞模,第二天就將5000元獎金全部捐給市社會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在慰問市社會福利院殘疾兒童時,她看到一有語言障礙及手、腿均畸形的殘疾兒童,除了將其帶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外,還帶回家細心照顧。當年8月,市區一位名叫程浩的男孩考上了大學,然而,他父親是臥床6年的植物人,母親下崗在家,家庭經濟十分困難,根本交不起學費。當程浩找到時,她在了解情況后深表同情,當即承擔了其1.8萬元的學費。前不久,她收到了程浩寄來的信。程浩在信中說:“宋阿姨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關愛,我現在正努力學習,將來成為有用之才,回報社會,同樣去關愛和扶持需要幫助的人,我想我肩負的不僅僅是個人與家庭的使命,更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5月,她廣泛發動員工,為四川地震災區募集7萬多元善款,此外,她的公司還向災區捐資70萬元,成為地震發生后全市捐款行動最快的企業,也是捐款數額最大的企業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公司近年來向社會慈善及公益事業捐資數千萬元,其個人以及以個人名義發起的慈善捐款達到15萬元,個人資助的對象過百人。
“杰出來自平凡,平凡熔鑄杰出”。因為她樂于奉獻、腳踏實地的精神,因為她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因為她高尚慈善的情懷,成為淮安婦婦群體中的先進代表,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人們的尊重。“我個人取得的成績,是領導關心、同事支持的結果,榮譽應該屬于這個團隊,屬于組織。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今后面臨的只有責任,我將從零做起,一如既往地把事情做好,為市民造福,為政府分憂,為建設淮安人的美好家園盡心出力。”面對成就和榮譽,心態平和,十分淡然。
2022年五一勞動節勞模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篇3
楊光菊,女,44歲,共產黨黨員,白云鄉紅云村婦聯主任。她出生在武隆縣白云鄉一個偏僻的小村,家庭出身非常貧困。
多年來,他始終懷著對黨、對人民無比熱愛的赤誠之心,熱心于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盡心竭力地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通過自身捐款、社會籌款等多種途徑融資,為貧困家庭和社會公益事業提供資金援助,為黨分憂、為困難群體解難,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20__年在水泥廠被評為優秀工作者。1999年,20__年,20__年被白云鄉評為優秀黨員。
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傾其所有奉獻自己的愛心,想方設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十幾年如一日。他不光積極奉獻自己的愛心,還多方呼吁和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共同回報社會,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
楊光菊不僅僅助學,關心公益事業,還長期的照顧身邊的老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愛幼的公益事業中,身體力行,為敬老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此外,他還積極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多種渠道募集善款,救助貧困老人。
他無私奉獻、不圖名不圖利的大愛情懷、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的先進事跡感染了很多人,她常說大愛無邊。讓我用自己的一絲微薄之力,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她不光是一個助人為樂的模范,也是一個孝敬的人。不光對自己的母親還是對自己身邊的人,都能盡到自己的一份孝心。她是黨員的表率,社會的雷鋒,是婦女中的佼佼者。
2022年五一勞動節勞模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篇4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石光供電所張春海同志認真實踐“__”重要思想,本著安全是基礎、效益為核心、服務為宗旨指導思想,按照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堅持一手抓營銷管理、一手抓優質服務的工作思路,有力地促進了石光供電所各項工作開展,雙文明建設同步發展,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實行電費儲蓄切實減輕農民用電負擔
農村用電三電三亂,過去一直是群眾反映的熱點、焦點問題,也是多年來黨和政府一貫重視,密切關注的一項工作。多年來,傳統的電費收繳方式,使電力職工陷于繁瑣復雜的結算業務之中,既容易造成三電三亂和電費流失現象,又不利于電力職工為群眾服務。為了從根本上遏制三電三亂現象回頭,20__年4月,根據公司關于改革電費收費方式的要求,本著便利于民的指導思想,張春海同志帶領供電所全體員工完成了電費郵政儲蓄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工作,全鎮15個行政村全部實行電費儲蓄,參加銀行代付電費客戶達9636戶,戶儲蓄率達到90%以上,代扣成功率達到94%,位居全公司供電所前列。實行電費儲蓄一方面能夠保證電費的及時、足額收繳,杜絕電費流失,另一方面能夠嚴格執行電價政策,杜絕亂收費、亂加價、亂攤派現象,從根本上減輕了農民的用電負擔。
二、加強崗位技能培訓全面提高人員整體素質
為了全面提高供電所人員的整體素質,張春海同志經常對員工進行崗位知識和技能培訓,并在供電所內部定期舉行技術大比武、崗位知識競賽活動,進一步激發全體員工學習業務知識、鉆研業務的積極性。20__年在公司組織第二屆農村電工知識競賽活動中,石光所代表隊由于成績顯著,公司推薦李萬功等三位同志代表供電公司參加市組織的競賽活動,由于刻苦努力、出色發揮,最終榮獲市團體第一名,為供電公司爭得了榮譽。
三、改變觀念深化農電體制改革體改結束后,由于打破了原有的屬地界限,大部分職工出村管理。
如何對沒有電工的行政村進行管理、如何搞好優質服務,以及怎樣讓員工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是擺在全所員工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對于上述這些問題,由于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只有從實際出發,立足現實,全所職工知難而上、不等不靠,充分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所內先后組織全體職工出謀獻策,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和辦法,比如:給沒有電工的村發放便民服務卡,寫明服務人的姓名、電話號碼,以及舉報電話等讓客戶一目了然。從而緩解了供用電矛盾,密切了電群關系,真正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得到充分體現,使問題一一得到解決。如今的石光供電所各項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全所員工,上下一心、撲下身子干工作、愛崗敬業講奉獻,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了全所員工的責任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2年五一勞動節勞模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篇5
20多年始終奮戰在農業第一線,扎根大地、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情懷和夢想,為了大地豐收,甘愿用汗水熱灑沃土。
一、為了農業豐收辛勤耕耘
19____年,____,畢業于____農業學校,被分配到自然條件較艱苦偏僻的日光農技站工作,作為一名基層農技員,看到生產技術落后、糧食產量偏低,自己暗下決心,要把自己所學的農業新知識技術傳授給農民,引導鄉親們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日光鄉是個半山區鄉鎮,人少田多,大多數數屬于山高水冷的冷漿田,深泥田,單產不高,1990年在縣局業務部門指導下,在糧專資金帶動下,改造中低產深泥田、推廣壟畦栽培技術,在中低產田改造中,堅持和農民同吃、同注同勞動,白天抓示范,晚上搞培訓,在技術操作上,從嚴把好整畦、播種、栽插和施肥關,通過推廣優良品種,使昔日中低產田畝產不足400斤提高到平均畝產600斤,技術推廣項目實施取得較好效益;19____年,為了推廣水稻“兩秧”,作為一項新技術,在全鄉推廣我主動請纓,在鄉培訓班上,怕群眾不成功、受損失,我向鄉領導和村干部、群眾鄭重承諾,如果技術不成功,我愿拿出兩個月工資來賠償群眾種子損失,并下到村組搞培訓,觀看“兩秧”音響資料,對技術要點、難點進行咨詢解答,全鄉當年推廣早稻兩秧____畝,占早稻80%,技術推廣提高了糧食單產,政府認可,群眾滿意,97年被評為鄉優秀共產黨員。
二、發展特色農業增加群眾收入
日光育種區,有的農戶為了眼前利益,私自育種現象嚴重,我作為一名農技人員,為了育種產業發展,及時和農民們進行溝通,與縣種子部門一起,簽訂育種收購合同;全面禁止了私自育種現象,及時做好了政府的參謀。育種面積由原來____畝擴大到4000畝,當年育種大豐收,種子價格也賣得很適中,讓農民們得到了實惠。育種、油菜的栽培配套模式,過去多屬于白菜型油菜品種,單產不高,1998年,全面推廣“甘藍型”雙低油菜新品種,提高了產量和油質。油菜生產獲得了拾金花獎”。
三、實施科技項目帶動全鎮農業發展
____年,在局指導下,抓好了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被市農業局評為先進個人,____年至今,在縣局安排下,在石橋鎮萬畝水稻高產栽培;石橋鎮綠色大米生產基地;石橋鎮萬畝水稻病蟲害綜防,在這些項目實施中,我能積極參與,項目實施取消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深受盛市、縣領導的考察好評。
四、任勞任怨積極開展技術服務
大力開展送技術到村,技術指導到田間,以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為工作目標。經常下到村組開展測土配方施取土,全鎮取土樣品90個,對于____年冰凍災害,舉辦培訓班下村指導果農災后進行補救,剪枝、施肥;及時發放技術資料到村組。本著“實際、實用、實效”原則,給群眾面對面講解防凍技術,推廣有機肥、綠色水稻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化工除草、病蟲害綜防技術,農藥施用技術。根據不同農事季節,不定期下村解答農戶農業生產中的疑難問題。在____年工作中,全鎮災后生產補救,香蔥栽培種植,農業污染源調查都取了較好的成績。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二十多年的農技推廣,無私奉獻精神,受到縣鎮領導好評,群眾滿意,____年被局評為農業工作先進個人,____年被評為____縣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