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生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26年來,她始終懷著對祖國醫學事業的無限熱愛,牢記一名醫師的神圣職責,立足崗位,勤奮工作,以獨到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廣大患者的尊敬和信賴,她就是渭源縣“三八”紅旗標兵,民盟渭源支部盟員、縣第一人民醫院功能檢查科主任、主治醫師。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生于渭源的,從x年起就進入縣人民醫院功能檢查科開始臨床B超工作,x年,由于工作積極上進,曾被醫院派往甘肅省中醫學院進修深造。在醫院,作為一名超聲科醫生,給患者做檢查時,干部農民一樣對待從不嫌棄,總是以極大的熱情及愛心對待每一位病患者,用一顆真誠的心詮釋著白衣天使的人格魅力。超聲科醫生的工作是沒有時間規律的,誰知道那一個病人什么時候要來做檢查?尤其是在處理急診病人做超聲檢查的日子里,往往處在緊急待命狀態,做到隨叫隨到。病人的安危就是命令,工作25年來,她在夜間往返家中與醫院的次數誰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多半是剛踏進家門又跑步趕到醫院科室。
患者家屬告訴筆者,x大夫她人腳勤的很,當時是在晚上,還下著雪凍得厲害,我們到醫院很緊急,娃娃須要作B超,值班大夫對檢查結果有些吃不準,給x大夫一個電話她就趕來了,她的勤快態度真的是很感人的。
超聲科科室獨具特色,要求技術含量高,與臨床各個科室都有聯系,為此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為病人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超聲科醫生,只有在專業方面勤于學習,樂于追求,技術方能更高。平常她自費訂閱、購買大量的超聲科雜志和書籍,對《超聲醫學》等多學科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地反復學習。由于工作盡心盡力,她曾先后數次被醫院委派到深圳、西安、蘭州、定西等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實踐出真知,隨著個人超聲診斷技術的日漸提高成熟,多年來,她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同一科室一波又一波的年輕醫生們。
在渭源縣人民醫院超聲科,就像是一位知心大姐姐,一位年輕的醫務人員欣喜的告訴筆者,我們醫院一般是在每年的5.12國際護士節前后,總要組織開展相關診療技術大比武,姐姐教授給我的技術,不光讓我拿到了好的名次,而且更寶貴的是還填補了醫院某些方面的技術空白。
超聲新技術的有效運用,最大程度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也減少了醫療費用,一直恪守不收紅包,不吃宴請,不去游玩的“鐵”規矩,一度受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和贊譽。據了解,早在x年7月,就被甘肅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聘為“常務理事”,x年2月和x2年10月,先后榮膺甘肅省衛生廳 “萬名醫師優秀支農隊員”和“全省衛生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稱號,縣婦聯多次授予她“優秀婦女干部”榮譽稱號。從醫由于她在超聲科方面的努力和獨到的醫術,有一家私立大醫院曾幾次開出高薪邀請加盟坐診,同時一些“老熟人、好心人”也鼓動她走出醫院到外面謀取新發展;然而這些都被她婉言謝絕了。
做事低調而又虔誠的認為:是渭源的山山水水養育了我,是縣人民醫院悉心培養了我,做人的原則就是要講良心,做大夫的原則,就是讓患者花最少的費用醫治好病痛。
26年,彈指一揮間。一步一個腳印潛心鉆研超聲專業技術,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心詮釋著白衣天使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