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堅持以服務留守兒童為目標,不斷拓寬育人渠道,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關愛留守兒童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愛留守兒童先進個人事跡材料范文(一)
我是*小學*班主任,同時還兼任學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我校地處農村,許多學生的家長長期在外務工,把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友照看,因此使得這些留守兒童更需要關愛。我憑著特有的執著和堅韌,給“留守兒童”營造了一個健康成長環境,幫助“留守兒童”走出了陰霾,走向了成功。
一、細致入微,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認識“留守兒童”優點和缺點,就要有“細致入微”的工作態度和方法。為了幫助孩子們找回自信心,我與他們建立一種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關系,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學生王某父母離異,成了一個無人照顧的孩子,遠房的姑父好心收留了她。一段時間王某的思想波動較大,任性、孤僻、寡言。我發現后及時組織學生開展愛心幫扶活動,解決她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鼓勵她參與學校和班級開展的各種活動。經常與其促膝談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王某的情緒恢復了平靜,她又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
二、揚長避短,用愛心為他們鋪路。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多在外少在家,他們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與他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所以,要盡量尋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充分發揚他們的特長,并適時加以引導,改正他們的缺點。學生劉某父母離婚后,狠心的父母把他交給奶奶撫養,奶奶畢竟是奶奶,孩子未感受到父母之愛,心靈寂寞。在接觸過一次網絡之后,他便被網絡游戲所吸引,有時逃學背著人到網吧上網,愈陷愈深。我發現這一狀況,便與他談心,先指出他的優點并表示對他的好感,然后詢問這一段時間他精神不振,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開始他不肯說真話,后來我通過多種活動(家訪、談話、為他過生日等),用愛心去感召他。談話時,我注意語言的技巧和方法,因為美的語言,不但可以更好地傳授知識,而且還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凈化孩子的心靈。“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像這樣的留守學生并非本質的惡劣,而是心靈寂寞缺乏關愛誤入歧途。我和顏悅色詢問他的生活,給他分析網絡游戲的害處,講一些做人的道理,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處處無微不至的關心他、愛他,鼓勵他積極參健康有益活動,增強其自信心。現在戒掉了網癮,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視同己子,讓孩子們沐浴愛的溫暖
在參加班主任培訓時,一位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事故時,作為老師該怎樣處置?”(把學生當著自己的孩子)由于農村學校地域特殊性,多數“留守兒童”上學都比較遠,且安全意識較薄弱,這樣他們就充滿了安全方面的隱患,而且有些安全隱患是十分嚴重的。學生王俊,父母都在上海打工,奶奶充當臨時監護人。他個頭雖小,但酷愛運動。一次,他在打藍球時不慎摔到,將左手的手腕骨折斷。當同學們向我報告后,我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傷的左手端著,他臉色蒼白,嘴唇發烏,不停地顫抖,我沒有多想,毫不猶豫抱起他,第一時間送到醫院。一路上,我一個
勁安慰他:“沒事的,別怕!”醫生拉骨并找準位置接骨時,我緊緊抱住他不讓他亂動,口里還一直說:“一會兒就好了,聽話好孩子。”看他疼得額頭上冷汗直冒,我心里真難受,我跟他說:“疼就喊吧,別憋著。”但他的堅強更讓我感動,我讓他把頭靠著我的肩膀上,希望這份依靠能讓他減輕一些痛苦。在整個醫治過程中,他緊緊地依偎著我,我感覺我們不是師生而是父子,直到一切安排妥當之后我才告知他的家人。
事后,針對這一突發事件,我作了深刻的反思:教師不但對留守學生承擔道德品質方面、學習方面的教育,還應該在安全和自衛方面加強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遇到學生的安全事故,都應義無反顧沖上前,第一時間把孩子送到醫院接受治療,在工作中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實際行動中踐實師愛的偉大。
四、傾心盡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愛進駐留守之家。
為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創新工作思路,堅持以服務留守兒童為目標,不斷拓寬育人渠道,我利用業余時間組織教師開展工作
1、開展師生談心活動。組織代理家長(班主任)每周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了解他們一周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2、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要求各班成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組織“留守兒童”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
3、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各項文體活動,如乒乓球賽、廣播操比賽和書畫展等。
4、做好了貧困留守兒童的摸底、登記工作,建立貧困留守兒童檔案,并及時上報材料,
5、利用雙休日、節假日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封親情書信、過一個快樂的生日、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等活動,。
6、維護留守之家設備正常運轉。
關愛無邊,親情漫漫。我是一名鄉村教師,和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一樣,固守著這份清貧,守護著這方神圣,用我的愛心去點燃“留守兒童”的希望,讓他們的生命沐浴燦爛的陽光,使他們真正走出心靈的荒漠,回到親情的綠洲。我奉獻著,幸福著,快樂著,無怨無悔!
關愛留守兒童先進個人事跡材料范文(二)
XX鎮X村,男,19xx年6月出生,高中畢業,現在讀一村一名大學生,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X村村委會副主任,黨總支委員,團支部書記兼民兵連長。
X村共有1760人,496戶,6歲以下的幼兒120人,6歲以上的兒童144人,其中留守兒童占兒童的7%,共計19人。
這些留守兒童在農村的現狀與問題。1、由于較長時間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祖父輩文化水平不高,既沒有教育的經理,也缺乏教育的藝術,而有的親戚和朋友的責任心更差,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盲區。2、由于不在父母身邊,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缺乏與父母之間深層次的感情溝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導致劉叟兒童孤僻、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不愿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從而導致行為習慣較差,并且較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示范行為失控。3、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孩子學醫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鉆研精神,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上進心不強。
2019年在縣團委的領導和關懷下,X村成立了留守兒童工作站,并配備了一臺電腦,一部固定電話,每天星期天,帶領這些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占與自己的父母進行視頻聊天或是打電話那種。很多天沒見,骨肉親情相見的場面確實讓人感動。家長從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身體情況、道德規范情況、健康成長情況,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可以請教自己學習中的困難題目和一些開心的事情與家人分享,使得他們學習更有動力,生活充滿著希望。
除了幫助孩子們與其父母進行視頻聊天,孩紙孩子們唱歌、跳舞、朗誦古詩、玩游戲,并且他自己也融入進去,與他們一起活動,有個村民路過聊侃地說你整天和一些孩子玩,也玩得有什么"勁"嗎?回答:"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祖國的希望還靠下一代,哪一家沒有孩子,大人都是從小孩子走過來的,跟孩子們在一起玩,孩子們的快樂,那就是我最大的快樂,不信你也來試一試"。從那以后,參加這些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還有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本村的小學教師等。
不僅自己參與,還爭取了有關部門、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實行一幫一活動,大手牽小手,走訪困難戶,推動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點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左右,使整個村里充滿著陽光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