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事跡:用勤奮與信念放飛青春夢想
【簡介】:吳,男,1985年11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xx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學術能力較強。
所獲獎項如下:
xx年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xx年獲評xx大學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
xx年榮獲寶鋼優秀學生獎
xx年獲評xx大學三好學生
學獲評xx省三好學生
xx年榮獲寶鋼優秀學生獎
xx年獲評xx大學三好學生
至xx年六次榮獲xx大學一等獎學金
8年前,我懷著一個大學新生的懵懂和對未來的憧憬進入物理的殿堂;6年前,我第一次正式接觸納米材料與納米器件這個21世紀新興的研究領域;今天,我憑借突出的學術成果獲得xx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優秀的成果離不開我在xx大學求學八年的勤奮努力。當身邊同學還忙碌奔波于自習室、圖書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懷著對實驗研究的濃厚興趣,我在大二暑假開始進入教育部場致發射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郭太良研究員課題組,在繁重的課程學習任務之余,開展納米材料的制備與應用研究。面臨著從十多年書本知識學習到應用研究的巨大跨越,無論是學習方式還是思維方式,我都必須進行轉變;同時由于一開始沒有完全掌握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我在實驗中遭遇到許多挫折。于是我虛心求教,認真觀察、勤于思考,閱讀大量科技文獻。我經常把科技文獻帶在身邊,以便隨時可以翻閱,這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經過兩年努力,大學本科期間,我已熟練掌握納米材料合成與器件制備相關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在科研創新方面嶄露頭角。
xx年本人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獲得xx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保送資格,師從郭太良研究員開展納米電子材料與新型電子器件的應用基礎研究。面對著即將開始的研究生生涯,本人明確未來目標,認清困難,以每天12小時以上的時間投入到令人興奮的課題研究工作中,常常為了思考一個難題而徹夜難眠。我注重科研的原創性及學科間的交叉,在實驗過程中,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捕捉實驗過程中每一個微小的環節。積極與導師、同學交流是與同學分享經驗、總結成果的重要途徑。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對自己來說卻常常是重要的提醒,我常常從中汲取靈感,產生新的想法。
嚴謹治學,刻苦鉆研,開拓創新,樂觀面對挫折,我攻克了研究道路上的一道道難關。經過研究生階段四年的努力,我在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大電流場致電子發射冷陰極、電子納米存儲器件及有機太陽能電池應用基礎問題研究方面完成突出的工作。立足于新型電子器件研制與物理機制研究,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arbon(碳)、organic electronics(有機電子學)、applied physics letters(應用物理快報)等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5篇,其中一區論文2篇,二區論文5篇,影響因子總和超過30,并且以合作作者身份發表論文20余篇。此外,在新型電子器件研制方面,我與導師共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3件,其中已獲得授權專利3件。
堅定信念,服務社會
作為一個21世紀的研究生,除對專業技能潛心研究外,還必須牢記歷史賦予時代青年的使命。本人注重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法律和校紀校規,服務社會,在學生群體中樹立模范帶頭作用。
本人重視社會服務活動,在繁忙的學習科研任務之余,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連續五年參加“海西春雨行動”,分別赴寧德市屏南縣、三明市清流縣、三明市大田縣完成了科技下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分別擔任社會調查小組的組長、家電義務維修小組的組長,積極向當地的農民宣傳了國家關于三農問題的各種政策,并以學過的各種知識來幫助當地農民,傳播科學知識,我也從中增強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本人集體觀念強,積極參與實驗室團隊日常事務管理,主動承擔起對新進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培訓與指導,對不同基礎層次學生,注重因材施教,以創造性的思維引導師弟師妹們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分享科研經驗,并深入淺出、耐心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
【師長點評】:
吳積極開展新型納米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發表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并申請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對科研工作充滿興趣,并且懷著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工作中勤勤懇懇,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注意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不斷在科研工作中尋求創新和突破。吳xx同學是一位優秀的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