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先進人物事跡:他為父母撐起愛的天空
,男,出生于1978年5月,中專畢業,化工總廠一名普通倒班勞務工。xx年分配到油建工作,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照顧生病的父母,xx年調入化工總廠倒班。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對父母的愛卻是樸素而真摯的,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他常說:“母親常年患病,是父親既當爹又當媽地把他們兄弟二人撫養長大,現在是回報父母的時候了!彼麛的耆缫蝗障ば恼疹櫳〉母改福眉毿暮蛨猿譃楦改笓纹饜鄣奶炜,用愛延續父母的生命,用行動點亮道德燈塔。
以孝為先,贍養父母盡孝道。百善孝為先。為了照料父母的生活起居,學會了許多女人做不了的活。母親患精神病30多年,幼年時他就跟著父親學燒飯、做簡單的針線活,現如今,父親也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為了便于清洗,他縫制了一些小棉墊,床上鋪的、椅子上墊的,每次帶父母看病他都會拿上自己縫制的小棉墊,為的是減輕父母坐車的勞累。父母喜愛吃米飯,瘋瘋癲癲的母親常常蒸米忘放水、炒菜忘放油,有時還會用手抓把鹽放在炒菜鍋里。他不但不訓斥母親,還耐心地把母親叫到身邊,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父母年齡大了,喜歡吃軟一點的飯菜,每頓飯他都做兩種,一邊是妻女愛吃的硬米飯,一邊是父母可口的“軟”飯菜。尤其是xx年6月,他的老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院,他騎著摩托車穿梭于醫院和家之間,一方面要照顧生病的父親,一方面又要照顧精神失常的母親,那一段時間,母親因為找不到父親變得愈發的瘋癲了,每天的生活起居必須讓兩個兒子守候在身邊,拒絕兒媳、孫子(女)的幫助。住院治療期間,他們哥倆不停地幫父親按摩、翻身,用吸管給父親喂飯、喂水,有時遇到父親痰多、咳嗽,就口對口幫父親吸痰。那段時間,連醫生都說他父親可能會失語,可能連路都走不了。他哥倆抱著試試看的念頭,每天幫父親按摩、抱著父親“走路”、不厭其煩地陪父親“說話”,慢慢地他父親可以跟隨他的指令有意識地邁步了;經過鍛煉,又可以扶著人走50米了,父親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全家欣喜不已;丶液,他為父親買來了輪椅、自制了雙杠,每天不到6點就起床做飯、為兩位老人穿衣,飯后喂藥、陪父親鍛煉,漸漸地父親能在別人的攙扶下能外出活動了。后來,父親的病情時好時壞,有時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不但沒有嫌棄老人,還經常給老人擦洗身體,由于父親拒絕使用紙尿褲,只好買來坐便椅和便盆,不分晝夜地扶著父親隨時方便,即便如此,父親還是經常把大小便弄到床上和褲子里,和妻子及時為父親更換被褥、清洗床單,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雙手嚴重變形,粗糙不說,十個手指的關節已嚴重突起。趕上父親神志不清時,別說喂飯,就連水都喂不進去,就買來針管,一點點往父親嘴里灌,有時好不容易灌下一針管,父親一聲咳嗽將水噴到臉上,用手摸一下臉繼續喂。為了給父母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環境,常常是放下飯碗抓起拖把,每天里里外外拖上若干次,每逢換季時節,都會給父母更換新的被褥、衣服。有人建議給父母請個保姆,讓妻子出來打工補貼家用,擔心沒人愿意照料,更怕
保姆照顧不周!梆B兒方知父母恩”,隨著女兒的一天天長大,更加體會父母親養育他們哥倆的不易,索性讓妻子辭去工作,專心幫自己贍養父母,父親那點退休金別說補貼他們,連每年看病吃藥都不夠,還得小哥倆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一些接濟父母,父母長期患病,讓這個小家愈發的拮據了,可深知如果能用生活的艱辛換回父母的健康、延續父母的生命,那再苦再累也值得。辛勤的付出和真摯的愛溫暖著父母的心、延續著父親的生命,這種愛流淌在老人的心里,父親雖然言語不清,但逢人便會拉著手咿咿呀呀地流眼淚。此時,總會用手拍拍父親的胳膊、握握父親的手,就像小時候父母愛他一樣。
傾其所有,帶著父母去旅游。為了陪父親散心,他學會了駕駛。父親生病后很不習慣窩在家里,整天嘰里咕嚕地哭喊著要出去,他剛開始用輪椅推著父親到原來的單位走走,熟悉的庫房、場地,同事間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聲音讓他父親慢慢恢復了意識,為了喚起父親更多的意識,每逢倒休他就推著父親外出散心,工作單位、菜市場、老年活動中心,但凡人多的地方,都會推著父親前往,父親說話雖然含糊不清,但看到熟人都會咿咿呀呀地又是擺手,又是打招呼。為了讓父母開闊視野、換換心情,拿出多年的積蓄添置了一輛二手面包車,當刮風下雨時就帶著父親在近處遛彎,當天氣晴朗時他還帶著父親到總部的公園坐坐,今年暑假,他為了完成父母親看海的愿望,硬是開著那輛二手面包車,帶著父母、妻女游覽了日照、長島,據說,父母親看到大海的一瞬間,高興的像個孩子,尤其是父親,手扶輪椅,整個上身使勁,見狀立刻扶起老父親,與妻子攙著父親跌跌撞撞低走到海邊,踩著海水的父親臉上綻放著燦爛的微笑,后來,他又先后開車帶父母親回老家探望叔伯姑姑,送父親去四川換換環境。父親患糖尿病,牙齒大部分脫落,對許多食物忌口,他與妻子買來了高壓鍋、微波爐和養生保健書,每天對照食譜精心烹制高湯,用湯汁煮面條、攪面糊糊,變著戲法為父母改善生活。后來他從電視上看到每天泡腳對老人身體好,第二天他就買來了泡腳盆,天天給兩位老人擦澡、泡腳,父親生病三年多身上沒長一塊褥瘡,連負責復查的大夫都夸他照顧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