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支部書記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我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艱苦的環境造就了我堅韌不拔的性格。上學期間就立下志向,發誓要掙大錢,擺脫貧窮。由于家境困難,高中畢業后就回到了家鄉。回家后,看到許多農民在一成不變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靠天吃飯,日子毫無進步,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要想富裕起來,必須開拓新的途徑。經過認真考證,根據x村的村情,我覺得搞規模養殖是一項前景可觀的項目。說干就干,1998年,我籌資1萬元,在村中第一個建起了可養殖百余頭豬的養殖場,一年下來,盈利達15000元。自己致富以后,不忘向群眾傳授致富經驗,幫助群眾上項目,給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xx年,我村兩委班子不團結,村集體經濟一度停滯不前,上級各項扶貧項目進不了村,群眾對此意見很大。恰逢村支部換屆,因我在村中有一定的基礎,在換屆中我被選任支部書記。上任后,我把給群眾辦實事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多次召開支部、村兩委、黨員大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并帶領兩委成員走千家萬戶,收集群眾意見,然后根據本村的實際,制定出村經濟五年發展規劃。四年來,先后引資800多萬元完成了500畝農田高產開發任務,建起500畝農業高產科技示范園一個,發展養殖專業戶50家,新建大型養殖場5個,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群眾收入大幅提高。
穩定是發展的基矗針對前任村班子不團結、村情不穩定的現實,我首先大膽地調整了村兩委干部,建立了一套長效發展機制,建立健全范文網[www.letgol.com]了各項規章制度,明確了分工,村兩委成員人人有責任、有目標、有事做,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大增強。我還經常找老支書,老黨員談話,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爭取他們對村里各項工作的支持,使他們團結在村兩委的周圍。我時常告誡自己:作為支部書記,不單是黨員的書記,也是全村父老鄉親的書記,密切聯系群眾,關心他們的疾苦,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人心齊了,矛盾少了,經濟才能發展,群眾才能富裕。
xx年初,禽流感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陸續爆發,疫點周圍幾公里內的家禽都要全部宰殺處理。消息一經傳出,村內養殖戶頓時亂作一團。在關鍵時候,我立即召開各種會議,并通過養殖協會,及時全面傳達黨的有關政策,消除群眾的恐懼心理。同時,我邀請專職防疫人員到村里進行逐家逐戶、逐個養殖場統一免疫檢疫,并建立疫情檢測報告制度,每天兩次對檢測結果進行上報。那些天里,我一天休息不到五個小時,經常兩眼布滿血絲。隨著疫情的結束,壓力沒有了,我卻病倒了。時時關心群眾的疾苦,使我在群眾中的威信逐步提高,說話越來越有份量了,群眾也更信任我了。
全村穩定,班子團結,僅僅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才是硬道理,保證發展才是關鍵。發展什么?怎樣發展?這個嚴竣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有了問題就要尋求答案。于是我開始調查研究,上訪下問,對比先進找差距,還多次請示縣、鎮領導,幫助理清發展思路,最后終于確定了發展的思路和目標:到xx年,集體經濟實現年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發展養殖專業戶100戶、種植專業戶105戶,建立大型養殖場10個,年出欄生豬達到10000頭,讓x村成為豫西地區著名的商品豬生產基地,加大投入對當地的豬、牛、羊、雞等畜產品進行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實施名牌戰略,提高產品競爭力。
為了使村民有錢花,我以養豬為突破口,以此帶動養牛、養羊、養雞事業的發展。我先后到正陽,到新鄉、到鄭州,精選品種,并與宜陽榮昌公司掛鉤,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村民轉變養殖觀念,擴大對外影響。xx年村支部邀請農業專家多次到村開知識講座,指導養殖,并及時與鎮信用社聯系,爭取農戶貸款20萬元。農民有了正宗的優良品種,有了先進的飼養方法,再加上信用社貸款支持,心里負擔沒有了,經濟效益也一路攀升。養殖戶董孬,xx年上半年共售出商田豬100余頭,僅此一項,實現純利潤2萬元,像董孬這樣的專業戶范文網[www.letgol.com]我們村現在已發展到了60戶。村里每年都為市場提供萬余頭商品豬。xx年,我村被河南省定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單位。同年,我們還與洛陽城研種業有限公司聯姻,建成200畝蔬菜塑料大棚,專門栽培新品種,進行適季和反季節蔬菜種植,并引資20萬元上馬了500畝煙水配套工程,通過土地返租,保證效益的方式,上百戶村民由糧農變成了菜農、煙農。為了發展集體經濟,改變該村落后面貌,近年來,我帶領村一班人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經過兩年努力,繼洛陽城研種業有限公司落戶之后,先后又有洛陽恒碧食品有限公司和縣自來水公司到投資興業。這些公司的到來,不僅為我村群眾帶來了眾多的就業崗位,更為x村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群眾望著村中發生的巨大變化,想著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數著口袋里越來越多的鈔票,心里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