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軍人事跡材料3篇
軍人的性格、黨員的素養、班長的情懷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這句話就是公司機加車間托輥班班長的帶班理念,他曾是一名優秀的軍人,退伍后,他秉承了當軍人時雷厲風行的干事性格和永不服輸的工作態度。在火熱的車間生產一線,他身先士卒,不斷創造優異成績、刷新紀錄,用自己的行動和成績把退伍老兵、托輥班長和共產黨員三個稱號同時擦亮。
,自在公司工作以來,先后從事了多種崗位的作業經歷,在每個崗位上他都是本著極端負責的態度去認真細致的工作,做到有安排有回應,有結果有成績,這種經歷也造就了他“多面手”的綽號,作為三通公司托輥班的一名班長,在他看來帶一個班就像帶一個家過日子是一樣的,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責任感才會把一個班組帶成一個像樣的團隊,需要付出全身心的愛和努力才會把家過的“富”起來。
原本在公司干保衛工作,因為在技術生產方面有一手絕活,所以,在公司開始生產制造1.4米皮帶機時,他臨危受命,擔當起了生產托輥班的班長一職。托輥,說起來是個小配件,但是他在設備的安全運行中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班長認為公司領導把這個光榮的崗位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就是對他的信任和肯定,他不能辜負了大家,打鐵先得自身硬,掌握一手過硬的專業技術是完成各項任務的前提,但一花獨放不是春,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工作中光有責任心是明顯不夠的,要確保托輥班能干出一批像樣的合格產品,還需要一支素質高、技術硬、凝聚力強的隊伍。為提高托輥班的整體素質和班組凝聚力,他經常深入班組職工中走訪談心,誰家有難事,哪個職工有情緒,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在班組內部還開展許多比、學、幫、超的特色活動,對部分工作,他首先親自做耐心的示范和講解,手把手的指導職工熟悉圖紙和工藝,用的話說就是“做產品就像是做人品一樣,要對得起良心,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工作不怕錯,就怕退”,很多年輕的職工因為他的和藹近人而親切的稱他為張叔。
張班長平時還十分注意發揮班組每個成員的智慧和能力,將班組的任務和目標分配到個人,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激勵個人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他認為班長的職責就是在工作中培育職工一心為公的奉獻精神;培育職工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培育職工永不言敗的必勝精神;培育職工信譽第一的敬業精神,就是這四種精神使他的團隊在公司1.4米皮帶機托輥的生產制造過程中達到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客戶和領導的一致好評和認可,并被公司評為了優秀班組予以獎勵。
事無巨細,狠抓質量,秉承了當兵時的優良傳統,在工作中他對產品質量抓的是尤為的細,細的可以用“摳”來形容,在1.4米皮帶機的托輥時,一天制造出的托輥達到200-300件,總件數達到10000多件,而他一直堅持每10件必須抽檢,首件必須親自檢的制度,一次,他偶然發現正在噴漆的一個托輥可能是因為職工過于粗心一頭忘記了加上托輥卡簧,他立即上前親自動手安裝上,又將所有噴過漆的和沒有噴漆的全部一一檢查了一遍才放心,事后,他多次在班前會上進行反復的強調,為職工講解質量的重要性,他常對工人們說“在質量上100-1不是等于99,而是等于0,只要有一件產品不合格那合格率就是零,如果讓這樣的產品流放市場不僅是對我們公司榮譽的損害,更是對用戶的不負責,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以,我們堅決不允許這樣的產品從我們的班里出去!”,他就這樣用軍人那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永爭第一的拼搏精神嚴格的要求著自己也感召著大家,在他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作風的帶動下,托輥班全體員工造就了過硬的產品質量意識,生產產品檢驗合格率達到了100%。
雖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和感人流涕的故事,也不是一個健談的人,但他是一個實干的人,他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刷新著紀錄,在滾滾歲月的長河中不斷書寫著輝煌,看著張班長那厚厚的一摞榮譽證書和獎狀,感受至深,就是這樣在工作中發揚著軍人的的作風,展示著黨員的風采,更詮釋著班長的情懷,我想借比爾蓋茨的那句“要把自己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看待”與托輥班以及公司的全體成員一起分享,共同進步!
24年前,時為“硬骨頭六連”所在師偵察排長的楊仕春,在一次邊境作戰中失去雙腿。24年來,楊仕春不要組織照顧,自學中醫,成為這個師醫院的一名主治醫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1985年9月,經過10多次痛苦的截肢手術后,醫院決定給楊仕春裝假肢。假肢裝上后,楊仕春急不可待,慢慢挪到床前,雙手反抓頭頂上的床架,猛地挺了挺身子,希望能夠重新站起來。然而,假肢卻沒有想像中那樣聽從指揮。一陣劇痛,他又摔倒在地。在一個星期里,楊仕春天天練站立,汗水浸透了衣服,血水染紅了褲管。8天后,他終于在沒人幫扶下站了起來。9個月后,他扔掉了一只拐杖;13個月后,他把拐杖換成了手杖;25個月后,他甩掉手杖,開始緩慢用假肢行走了。
隨后,不服輸的楊仕春又開始向自行車這個“山頭”發起“攻擊”。大夏天,他頂著驕陽,推著自行車在大操場練習騎車。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當他的一對假肢踩著自行車踏板可以自然伸屈時,站在操場邊上的父親禁不住熱淚盈眶。
剛剛學會了站立行走的楊仕春,又作出了驚人的決定——學習中醫。那時,楊仕春在老家邊養傷邊學習,還拜當地醫院的一位名醫為師。從家里到醫院是一段山路,彎道多,坡連坡,他騎著電瓶殘疾車來回奔波。一次,他從家里前往醫院,下一大坡時,剎車失靈,車子失控直往坡下沖去,坡下就是環城公路,路上盡是過往車輛。情急之中,楊仕春拼盡全力把假肢塞進車輪。車打了個轉,被強行停住,他卻被摔了出去。楊仕春在這條路上奔波了4個春秋。滴滴心血終成果。最終,楊仕春掌握了中醫的基本醫術。1992年,他帶著家人回到部隊,想憑自己的醫術到師醫院上班。然而,他沒有醫師資格證。之后的兩年時間,他白天到地方醫院臨床實習,晚上自學高等院校醫學系課程。1992年,楊仕春以優異成績考入浙江中醫學院。此時,他的體重不足百斤。開學第一天,楊仕春就遇到一個難題:教室在五樓。一級、二級、三級……10多分鐘后,當滿頭是汗的他終于出現在教室門口時,師生們肅然起敬,全都站起來鼓掌。1995年底,楊仕春拿到醫師資格證,如愿以償地成了師醫院的一名醫生。從自學中醫到走上醫生崗位,10年時間里,楊仕春除了完成學院12門課程外,還認真研讀了30多冊醫學書籍,寫下了50余萬的醫案筆記,收集整理了400多個單方、驗方。
在醫院,平時大量接診的是基層官兵。楊仕春常說:“每個官兵都是我的親人,每個患者的病痛都連著我的心。”有段時間,一些戰士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止。楊仕春知道有一個中醫方子可以治療這種病,但其中的魚腥草和馬兜鈴藥房里沒有。第二天,他騎上自行車趕到駐地附近一水溝旁采集草藥。水溝邊上的地又濕又滑,楊仕春一不小心滑了進去,渾身上下濕了個透,假肢也摔掉了,掙扎了老半天才爬上來。
為了方便患者,他制作了“醫患聯系卡”,卡上留有家里電話號碼,只要有患者來看病,走時就送上一張。從此,家里的電話成了患者和他聯系的“熱線電話”。不少戰士,一有個傷風感冒,就想到楊軍醫,掛號掛他的號,他不在醫院,就打電話追到他家里。2004年12月,楊仕春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痛得直不起身來,而且假肢也壞了。醫院安排他在家休息,可他總惦記著幾個住院的戰士,一天往醫院跑好幾趟。院長知道后,強行“趕”他回去。楊仕春卻說:“院長,我在家堵得慌,不踏實。我的命是戰友給的,現在戰友的生命受到威脅,我哪能不管不問!”
有人說:你躺著也是功臣。楊仕春卻說:“我不能用傷殘作為謀取個人利益的籌碼。否則,就對不起丟在戰場的那兩條腿了。”1999年的一天,妻子艾麗收拾房間時發現,一只放在床底下的破舊紙箱里面,全是楊仕春修理假肢的發票。“不是說好,修理假肢的錢可以報銷嗎?”艾麗很納悶。這么多年來,她一直以為,楊仕春一次次修理假肢的錢報銷了,想不到丈夫都沒當回事。“我們自己能解決的事情,麻煩組織干嘛!”楊仕春對妻子說,這事以后別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假肢在楊仕春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為了不給組織增添負擔,楊仕春一直用的都是普通假肢。假肢壞了,他就自己修,實在修不好,就換上以前的舊假肢,拄著拐杖,一個人到假肢廠去修理。這些年,他3次到上海換假肢,每次來回都是坐硬座,修理假肢、殘疾車的費用從沒有找單位報銷過。如今,楊仕春的醫術在駐地小有名氣,不少地方醫院和私人診所想聘請他去坐診。楊仕春都拒絕了。他說:“我的一切是部隊給的,我的志向就是做一名服務基層、服務官兵的好軍醫。”
,男,漢族,xx年xx月出生,重慶銅梁人,20xx年12月入伍,共青團員,下士警銜。現任武警x市支隊特勤中隊滅火攻堅班班長。入伍四年來,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榮獲各級嘉獎5次、多次被支隊評為“優秀士兵”,并得到省總隊首長的親切接見。
一、用雙手撐起生命的屏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入伍至今,先后參加各種搶險救援380余次,完成火災撲救730余次,每一次紅門開啟,每一次警燈閃爍,每一次危難來臨,他都會挺身而出,沖鋒陷陣,救民于危難。
20xx年8月30日16點30分, 四川x縣交界處發生了里氏
6.1級地震,一片片廢墟,到處是哭喊的聲音,曾經的美好家園如今卻成了人間地獄。和戰友們立即投入了抗震救災之中。在一間被地震震垮的房屋前,一對中年夫婦見到隊員來了,哭喊著奔過去跪在隊員們的腳下 “娃娃還在里面,求求你們救救我的娃兒!” 此情此景讓堅強的再也無法抑制住內心的悲傷,他發了瘋一樣的沖進救援地點,用機動鏈鋸切,用支撐頂桿撬,用手刨……“叔叔救我……”在幾塊水泥板下傳來一聲稚嫩的呼救,撲下去,用強光手電順著水泥板照去,一個女孩,在水泥板的縫隙中。“別怕孩子,叔叔來救你!”一面安慰小孩子,一面大聲呼喊戰友們趕過來,小女孩所在的位臵非常危險,無法用大型機械進行援救。救援隊員只能像螞蟻啃骨頭一樣,通過人工挖掘。紅著眼睛,頭上青筋繃起,死死盯住那個小小的生命通道,用手一塊一塊清理著磚石。鐵鍬鏟斷了,就用手挖,手套磨碎了,尖利的石塊和鋼筋劃破了他的手掌,血肉模糊,他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挖,用盡全力的挖。他怕傷到孩子,用手摸索著進入石板,將孩子的腳腕用手掌保護好,找好方位后支撐起石板,孩子終于得救了,可他的手背上也被石塊劃出了一道深深的大口子,血混著手上的沙土淌下來,他流著眼淚托起這個幸存的小生命,放聲大吼著奔向救援帳篷……
20xx年3月23日下午13時45分許,位于x市西區貨場突然起火,四名工人被困。當和戰友們趕到現場時,火勢正處于猛烈燃燒階段,洶涌的火苗飛躥起十米多高,滾滾濃煙直竄云霄,大約1000平米堆放了大量的廢棄枕木、廢舊油桶和廢舊塑料的貨場陷入汪洋般的火海之中。救人!趕快救人!和其他幾名滅火攻堅骨干在水槍的掩護下,分別從著火貨場西、北兩側的圍欄處打開兩個救援通道。強烈的熱輻射使水槍里的水打在樓板上頓時變成了水蒸氣不斷炙烤著身體,手腕、脖子都被燙起了核桃大小的水泡。突然,發現在猛烈燃燒的倉庫深處有4個煤氣儲罐,再不快速運出去,隨時有爆炸的危險!他立即和戰友一邊冷卻煤氣罐,一邊快速將煤氣罐搬運到安全地帶。一只、兩只、三只……手套被熾熱的高溫燙破,接觸到滾燙的鋼瓶手上發出滋滋的灼響,他咬緊牙關,硬是將煤氣瓶全部提到了安全地帶。大量的黑煙和火舌讓和戰友們很難分辨準確方向,和戰友們冒著濃煙熱浪摸索著滾燙的墻面,一步一步向著被困群眾的方位走去。到達之后,立即給被困者戴好空氣呼吸器,做好防火措施,被困人員全部安全救出,無一人傷亡。
20xx年8月22日上午,8時30分所在特勤中隊接到指揮中心警報,前進鄉納拉河村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導致河水暴漲,許多村民被困。接警后,隨戰友們立即登車出警,趕赴到現場。此時的納拉河村早已成了一片“汪洋”,沿河的幾座民宅在洪水中搖搖欲墜,肆虐的洪水已經沖垮了一座通向河對岸的小棧橋,使得橋另一頭的23名村民無法逃生,站在屋頂和窗口拼命揮手,哭喊聲連成一片。暴雨越下越大,早一秒救援,被困村民就多一份希望!“我上!”主動請纓。他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栓好保險繩,走到搖搖欲墜的小棧橋邊,由于小棧橋已經沖毀,棧橋上木板橋面七零八落,一邊避免洪水中夾雜的樹枝和石塊對橋墩的沖撞,一邊小心翼翼的將棧橋木板鋪好,以方便后續隊員接應和被困村民順利轉移。到達后,一邊為被困群眾們穿好救生衣,系好安全繩,一邊穩定著被困群眾的情緒。用肩膀背,用身體托,和另一名戰友依次將被困村民轉移,送到對岸。顧不上休息,又返回,救援下一名被困群眾。就這樣,忍著疼痛和寒冷一趟一趟,當最后一個村民在他的保護下安全轉移,村民們感動得落淚,有的甚至跪下來向他感恩,卻因為長時間受寒體力透支,在他扶起跪在地上的村民時,暈倒在冰冷的泥漿里……
以胡總書記“忠誠可靠、服務人民、竭誠奉獻”三句話總要求為動力,踐行了“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鐵軍誓言,出色的完成了“1〃5密地橋交通事故救援”、“1〃27攀鋼車間煤氣管道起火救援”、“2〃27米易縣山體滑坡搶險救援”、“3〃24西區河石壩貨場火場救援”、“8〃22仁和區前進鄉納拉河村抗洪搶險”、“9〃15密地加油站可燃氣體泄漏救援”、“歡樂陽光節安保”、“省民運會安保”等多起重特大火災撲救以及化學泄漏、山體滑坡等特殊災害事故的處臵和執勤保衛任務,得到了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贊譽!
二、用汗水淬煉鐵軍的光芒
在支隊,只要一問起,戰友們都會自豪地告訴你,部隊集合時哪個最黑哪個就是,滅火救援中哪個沖在最危險的地方哪個就是。配發的新器材,新裝備,搞不懂摸不熟,他不吃飯也要專研個透徹;新技能、新戰法學不會、使不轉,他不睡覺也要摸索個明白。
20xx年7月的成都驕陽似火,全省x部隊鐵軍大比武轟轟烈烈的打響。參加了4項個人項目的3項,5個集體項目的4項。在負重登高救人的項目中,在身負50斤重的裝備登上10樓,憑著過硬的業務素質和頑強的戰斗精神,堅持把120斤的“假人”艱難地背起后下樓。這個時候,由于體力透支,剛下幾步樓梯就感覺兩腳發軟,步履顯得有些蹣跚。但他咬緊牙關,不顧發抖的雙腿,憑借超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耐力出色的完成了比賽,勇奪該項目桂冠。在“鐵人”項目比賽現場,要在這個高強度的對抗賽場上取得好成績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在集訓中原本受過傷的腿腳再次被拉傷,巨大的疼痛使他汗水不斷往下滴,忍受著高溫和身體的不適,與巨大的心理壓力抗爭,在體能消耗極大的情況下咬牙堅持比賽,憑借超強的體能和驚人的意志一舉奪得該項目的第一名。
在整個比武過程中,發揚了新時代鐵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不畏辛勞,勇奪兩項個人全省第一的好成績,幫助支隊公安隊團體奪魁,受到了總隊各級領導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贊揚,并因此被省總隊榮記個人二等功一次。
在回到支隊休息調整不到幾個月的時間里,馬上又投入到四川省總隊備戰全國鐵軍大比武當中,在長達300余天的高強度集訓中,他顧不上全省大比武留下的傷病,一直忍受著傷病的折磨,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為四川代表隊爭光!在20xx年9月天津舉行的全國大比武當中,與戰友們一道不畏強手,奮力爭先,在他所參加的兩個集體項目中取得一個全國第一和第四的優異成績,為四川代表隊取得團體亞軍立下汗馬功勞,為四川代表隊爭得榮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并因此被省公安廳榮記個人一等功一次!
三、用真情抒寫對人民的誓言
“人民就是我的父母,他們的事就是我的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平時工作中,他總是處處留心,主動為地方群眾做好事、獻愛心。
一次,在社區辦事的,無意中聽到社區工作人員講,x市第一高級中學初四年級四班張濤的父母在打工,家境十分貧困,學習生活十分艱難,他當即就從每月不多的補助中給了張濤100元錢。回到中隊,向組織和領導匯報后,號召全體官兵捐資助學,得到了大家的紛紛響應,及時組織黨員團員捐款資助張濤同學,并在雙休日接他到中隊,一起打乒乓球、看書、找資料,勉勵他勤奮學習,自強不息。通過大家的關心資助,張濤同學的成績不斷進步。
一年前,仁和區礦務局下崗職工的女兒王雪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由于交不起學費和生活費而準備棄學打工,知道這一情況后,立即發動中隊官兵群策群力,慷慨解囊,并主動找到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積極為王雪琴同爭取學費……在他的感染下,中隊每月出資400元作為王雪琴上大學期間的生活費用。
每月都會抽出時間看望附近社區的孤寡老人趙大爺,為老人打掃衛生,洗澡洗衣,購買營養品。還號召大家一起去趙大爺家里,為老人家理發,掃地、拖地,擦洗桌椅板凳,清潔家居用品,把家庭衛生搞得干干凈凈。過年過節,他還會把趙大爺接來中隊,和大家一起歡歡喜喜的吃餃子,包粽子,看文藝節目。“我兒子死得早,老伴也沒了,本想著自己也活不了幾年了,沒有想到,老天又給了我這么一個親兒子!真是我的福分啊!”說到動情處,趙大爺哽咽著拂去臉上的淚花。
成績出自平日的積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那嚴于律己、埋頭苦干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憑著對黨的絕對忠誠,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熱愛,忠于職守,勇赴危難,在一次又一次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充分發揮一名優秀共青團員的戰斗堡壘作用,機智勇敢,屢立戰功,向組織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在火魔肆虐的危急時刻,他挺身而出,不畏犧牲;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他不辱使命,奉獻于社會,服務于人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他將繼續勇往直前,再為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選擇軍營,為的是當一名好兵!選擇創業,為的是實現自我,造福桑梓!”這是范人生格言。
范,xx縣xx鎮人,生于1959年8月15日,于1978年3月響應黨的號召,應征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xx部隊服役,服役期間曾擔任班長、司務長等職,多次受到部隊的表彰獎勵,榮立三等功兩次,1985年退役后開始創業,xx年7月創建了xx縣大鍋大酒廠。
一、放棄高薪,家鄉創業
1985年退役后,他先后在、新疆等地創業,xx年抱著造福家鄉人民的強烈愿望,他放棄優厚的待遇,帶資回到家鄉,充分運用在部隊所學科學知識,創建了xx縣大鍋大酒廠。xx縣大鍋大酒廠地處縣城工業園區5號,占地面積x平方米,總資產x萬元,其中固定資產x萬元,員工x名。建廠后,他曾先后購置各種先進的釀造、窯藏、質檢、化驗、過濾、成裝及流水生產設備88臺(件),使生產白酒能力從建廠時的年產80噸到現在的250噸,銷售收入由原來的6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300萬元,利潤由20萬元增加到110萬元。企業于xx年申請注冊了“大鍋大”和“皇甫謐”兩個商標,目前產品有2個系列,15個品種。酒質清醇、色正味酐,榮獲第xx屆中國西部技術交易會新技術、新產品“金獎”。
二、高瞻遠矚,細心經營
xx年7月大鍋大酒廠的誕生是對幾千年古酒“家底”的得以保存和延續。建廠初期,企業步履艱難,但在廠長范領導和質檢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體員工同心協力、同甘共苦,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生產理念,生產出了一批優質“大鍋大”系列白酒并面市,產品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榮獲西部技術交易會新技術、新產品“金獎”,市鄉鎮企業“安全生產獎”。年生產白酒能力達到150噸,銷售收入80萬元。xx年購進流水生產線二臺(套),具備了年產白酒200噸的能力。基礎配方、分析化驗、采曲、配料都實現了機械化,xx年研制開發了“千禧皇甫”、“皇甫故里”、“荊山春”和“黃土高原二星”四個白酒新品種,使“大鍋大”、“皇甫謐”系列白酒品種總數達到了15個,經質量檢驗,產品質量達到了國標gb/t20822-濃香型白酒優級標準。目前產品銷售勢頭旺盛,已占領了xx市六縣一區和周邊市縣市場,并與外地客商簽定了80噸購銷合同。
范從開始就以極具前瞻性的眼光,實施品牌戰略、人才戰略,在產品質量上狠下工夫,向知名白酒企業取經。從產品單一、工藝簡單,逐步發展到產品多元化、工藝科學化、管理規范化、市場拓展化。高薪聘請國家級評酒師和色譜儀專家做技術指導,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對車間、原材料、成品入庫等各個關鍵環節都進行實地檢查,確保萬無一失,生產的白酒酒質清澈透明、綿柔、醇和、回甜、味長,各種含量都達到了國家標準優級。
在企業管理上,實行嚴格的技術質量監控體系,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確保了產品質量。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全方位與市場經濟體制接軌,逐步建立了市場質量管理機制和質量竟爭機制,成立了技術部、質檢部,制定了《產品質量管理制度》、《計量管理制度》、《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保證了產品質量。
三、造福桑梓,回饋社會
企業自建廠以來累計實現銷售收入x萬元,上交稅金x萬元,年可對x噸農副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為當地60戶農戶解決了買糧難問題,同時白酒下角料――酒糟發展了當地養殖業,為40名下崗職工、6名復員軍人、3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大鍋大酒廠被命名為“xx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品被定為“甘肅省名牌產品”,范本人xx年榮獲全市鄉鎮企業安全生產先進工作者,xx年、xx年、xx年、連續三年被xx市評為“十佳廠長經理”稱號,xx年被評為“xx市第二屆優秀民營企業家”。
他以深遠的謀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苦心經營著酒廠,他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先富起來的他始終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他向本村范家堡希望小學捐款3萬元修建校舍,為xx鎮孤寡老人多次舉辦集體生日宴會,使老人們享受天倫之樂;資助了8名失學兒童,使他們重返校園,其中3名已參加工作,5 名已考上了大學,還有12名學生現在正在他的資助下學習。
范和他創辦的xx縣大鍋大酒廠為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的人格魅力更是為xx人民所推崇,他退伍不褪色,他無愧于人民解放軍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