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局安全檢查站干部個人英雄先進事跡
楊慶文同志生于1969年4月,是廣東海事局廣州船舶安全檢查站海事一級監督官。3月14日,楊慶文同志在參與部海事局統一部署、廣州海事局組織的“珠江口水域違法錨泊船舶專項整治”活動中,對一艘外籍船舶實施登輪監管時,不幸以身殉職。
一、楊慶文同志用生命履行了海事職責
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航運市場低迷
,廣州港水域錨地的停航錨泊船舶數量激增,在珠江口擔桿水道附近水域錨泊的大型船舶有近60艘,其中大部分為外國籍船舶。違法錨泊侵害了我國海洋權益,也對該水域通航環境和通航秩序、污染防護等產生不良影響。根據部海事局的統一部署,廣東海事局決定展開專項整治行動,輪機業務精、英語口語好的楊慶文被抽調參加了這次行動。
3月13日,楊慶文跟隨廣州海事局的海巡編隊,冒著大幅降溫后驟然加大的海上風浪對珠江口航道和20多個錨地進行巡航監管。3月14日下午,海巡編隊在擔桿以北水域發現一艘2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勒達商船”違法錨泊。
面對海巡編隊呼叫離開的要求,“勒達商船”強辭奪理,拒不離開,編隊指揮員指令楊慶文與兩名同事登輪監管。楊慶文二話不說,穿戴好救生衣和安全帽,就與同事乘工作艇駛向“勒達商船”。“勒達商船”干舷高達10米,甲板放下的引水梯長度不夠,只能改放舷梯。當時寒潮大風過后,海上風力不大,但是有一個個的涌浪,工作艇在風浪中顛簸著。
工作艇靠近舷梯時,安檢員吳璋準備登輪,楊慶文一把將他拉開,說:“讓我先上吧!”就搶到了吳璋前面。當楊慶文準備登輪時,突然一個涌浪襲來,擺動的舷梯砸在他的頭上,他當場昏倒在工作艇上。因為傷勢過重,楊慶文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以身殉職,年僅40歲。
二、楊慶文同志用行動承諾了進取報國
在同事們眼里,楊慶文愛國進取,為了給祖國海事事業出一分力,他放棄了外企的高薪,甘愿從事每天爬機艙、下機房,又臟又累的船舶安檢工作。
楊慶文出身航海世家,在進入海事隊伍前,他是挪威一家船舶公司的華南區業務經理,收入頗豐。8月,楊慶文以甲類輪機長總分第一的成績被廣東海事局錄取,成為了一名海事人員。到了海事局,許多同事不解地問他,放棄一個月數萬元收入的工作,來干幾千元收入的海事官,圖什么?他回答說:“我對航海非常熟悉,但一直沒有機會為祖國服務。每次在公司唱外國國歌時,我都覺得非常痛苦。”
在廣州船舶安全檢查站,楊慶文從事的是被稱為“海上安全最后防線”的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站長徐伯友說,楊慶文的勤奮近乎瘋狂。船舶安全檢查依據的六大國際公約有1700多個條款,涉及15000多項技術標準,硬是被他啃下。為盡快熟練掌握海事業務,他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幾乎沒有過一個完整的周末,由于英語基礎良好,還被同事們稱為“海事英語的活字典”。
楊慶文執法為民、清正廉潔,從生活小節、外在儀表到執法行為,時刻注意維護海事的良好形象。平時的工作無論多累,楊慶文都一定要把當天的制服洗干凈,每次安檢,他穿的制服都潔凈工整,戴的安全帽都一塵不染。
在廣州船舶安全檢查站工作的一年多時間里,楊慶文承擔了大量的檢查工作,他直接參與檢查船舶200多艘次,發現缺陷1500多項,協助同事對低于公約標準的15艘船舶實施滯留。楊慶文用嚴格的監管和優質的服務,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水域安全,同時也贏得了被檢查船舶的尊敬和贊美,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海事的良好形象。
三、楊慶文同志用熱情書寫了敬業奉獻
楊慶文身邊的同事說,他對工作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臟活累活他總是第一個接,上船檢查卻總是最后一個從機艙出來。機艙里溫度高、噪音大、空氣渾濁、空間狹小,但他每次都是一絲不茍地檢查,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今年imo(國際海事組織)將對我國國際海事公約履約情況進行審核。根據中國海事局的工作安排,廣州港口國監督(psc)將作為訪問點接受imo審核,這項工作需要對海事國際公約進行透徹理解,并用英文起草和編制接受imo審核的文件體系。經慎重考慮后,安檢站將其中梳理海事公約框架文件的重任交給了楊慶文。
楊慶文毫不猶豫接受了任務。除了在正常工作時間認真準備外,他還將相關資料放在一個u盤里,利用晚上或周末加班加點。從2月初接受任務到他殉職,僅1個月的時間,他幾乎完成了整個框架文件大綱的梳理。
楊慶文殉職后,家人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他的貼身衣服里還放著那個用來裝工作資料的u盤,這種敬業奉獻精神讓同事們無不感動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