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丹心育幼苗
一顆丹心育幼苗
——記街道x社區關協副主席
在街道x社區,有一位深受社區群眾和青少年愛戴的老人,他就是社區關協副主席、社區青少年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史爺爺今年已經76歲了,軍人出身的他是個閑不住的人,自1985年從省科委計算機研究所領導崗位離休后,他總尋思著要干點什么。當他看到社區里不少雙職工因為工作忙,沒有更多時間教育子女,而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青少年思想上出現了偏差,沉迷于電游、厭學逃課甚至打架斗毆的現象時有發生時,便主動請纓,干起了社區關協工作,至今已走過了19個春秋。19年來,他將一顆心全放在了社區青少年教育工作上,在他的努力下,八字墻社區關協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社區青少年實現了“零輟學”、“零犯罪”的目標,社區關協和他本人也多次榮獲市、區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
史爺爺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當他們還是幼苗時,我們就要好好栽培,將來才能變成棟梁之材。19年里,他通過不斷的摸索和探討,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育苗經”。
首先是從學生家長的教育入手。在工作中史爺爺發現,“望子成龍”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愿,但是不少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一味采取高壓政策,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變化;有的過于嬌縱,使孩子養成了不少壞毛病;有的家長自身素質不高,難以為孩子作出榜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史爺爺全面掌握了社區青少年家庭狀況、家長文化程度、家教類型等十幾個方面的情況。在社區的支持下,他一方面通過社區市民學校組織學生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學習,另一方面經常到學校和青少年家里走訪,幫助家長找出對子女教育上的盲點,商討解決的辦法。要是哪家對孩子采取粗暴態度,史爺爺知道了一定首先不留情面地批評家長,在他的心目中,孩子們都是需要精心呵護的幼苗,教育孩子的工作決不能簡單粗暴,否則,只能在孩子的心中產生陰影。不少家長反映,在史爺爺的指導下,他們與孩子的感情更融洽了,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他們更加有信心了。
其次是認真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做好青少年工作,根源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教育。史爺爺的經驗是:一是抓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他自費訂閱了《火炬》等雜志,買來了有關青少年教育的書籍,定期組織社區青少年上課,鼓勵孩子們認真思索應該反對什么、提倡什么、怎樣做有益于社會的人。二是及時發現苗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XX年夏天史爺爺聽說社區里有一個姓周的初中生不好好學習,整天泡在電游室里,飯也不吃、覺也不睡,家長急得發瘋時,便跑到電游室找到這個學生,這個學生看到史爺爺滿頭大汗、特別生氣的樣子,頓時十分慚愧。在史爺爺和學生家長的耐心教導下,周同學終于從電游中解脫了出來,學習成績也逐步上升了,學生家長對史爺爺充滿了感激。三是抓好青少年道德品質和法制觀念教育。組織社區青少年學習《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學雷鋒”等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觀念。在社區的宣傳欄里,張貼著史爺爺編撰的《《文明家庭三字經》、“崇尚科學、反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實例等宣傳內容。通過宣傳教育,整個八字墻社區青少年中至今未發生過一起打架斗毆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