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事跡:無悔的選擇,終生的追求
——古冶區范各莊鎮前殷小學教師蔣秀芬事跡
滴滴汗水,誠滋桃李滿天下。點點心血,教育英才澤神州。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教師,從民辦到轉正,30年心系教育,是她無悔的選擇。
她愿只做一名普通的農村教師,用最淳樸的心教育最淳樸的孩子,情蔭鄉村是她終生的追求。
下面為大家講述的是一個在工作中永不疲倦,樂觀頑強,唯有“奉獻”不變的前殷小學教師——蔣秀芬。
蔣秀芬,女,今年51歲。小學一級教師。1983年參加工作,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1999年通過考試,成為國辦教師。在過去的30年里,從教于幾所農村小學。可無論身處何處,無論是民辦還是國辦教師,無論生活經歷了怎樣的變故,不變的是她扎根農村小學的決心,不變的是她30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的母愛情懷以及一切以工作為重學生為先的信念。
一路艱辛一路淚
16年的民辦教師,每天超強度的工作,每月微薄的工資,并不沒讓她感到生活的艱辛。畢竟那是她的追求。然而當她通過國辦教師考試,進入豐潤師范學校學習,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她所鐘愛的教育事業,把更多的精力奉獻個他所摯愛的學生的時候,家庭出現了變故。愛生如子,工作為重、學校為家這些可歌可泣的行為卻導致了丈夫的不理解。一紙離婚證書帶給她晴天霹靂。家,破裂了。被丈夫拋棄的,還有年幼的女兒。xx年,她回到了娘家所在的村莊——前殷,租了間農屋,從此與女兒相依為命。工作關系也轉到了前殷小學。當時,女兒還在上小學,她的心撕痛:哪家的小孩子不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掌中寶?可她我的小女兒……那是一個雷電交加的下午,大雨滂沱,當她把最后一個沒帶雨具的孩子送回家,才想起幼小的女兒還一個人在家。這樣的鬼天氣,膽小的孩子一定嚇壞了。顧不得多想,她急急忙忙趕回家:漆黑的屋內,沒有一點聲響,“紅紅,你在哪?媽媽回來了!”她大叫。“媽~~媽,”炕角傳來女兒泣不成聲的呼叫——可憐的孩子,抱著枕頭,手里拿著剪刀,蜷縮在角落里瑟瑟發抖……
回前殷的xx年里,她又經歷了父母的離去。她對工作充滿激情,對父母充滿孝敬。記得她老母親病重,作為一名畢業班的老師,她不忍放下學生不管。于是她負責夜里照顧母親,白天上班,體力漸感不支。心力交瘁的她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巨大壓力,仍然到校給孩子們上課。因為面對孩子們求知的欲望和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愿,她別無選擇。教學是她的責任,照顧母親是她的義務。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都不能放下,唯一能對不起的就是自己。那段日子是難熬的,沒日沒夜,終于在星期四的一天,在她上課時親朋到校來找她,告訴她,母親發高燒40度不行了。當悲痛的她含著淚水回到了家,看到母親氣息如絲,她心如刀絞,淚如雨下。可當看到母親氣色見強,她的心又有了另一份不安。快期中考試了,于是她含著淚不得不回到課堂,回到了孩子們的身邊。母親的好轉只是回光返照,那一別竟是永訣,母親永遠的走了。雖然沒有親自送母親離開,但對于母親,對于她都是心安的吧。面對著殘酷的現實,她心情極度悲傷,回想起母親在去世前一年,因她持續了一個月的高燒得了肺炎,同樣是不忍丟下孩子們,她只好中午在校輸液,身患重疾的母親拖著疲憊的身體哭著給她送飯,想到這些怎不叫她痛不欲生。一年前父親也去了,婚姻的不幸,父母的雙雙離去,讓她倍感憔悴。即使這樣,父母去世,她都是休息一天,校領導決定讓她再休息兩天,可她還是上班了。那段時間,孩子們更加懂事聽話了,下課總是圍著她,跟她嘮嗑,看著孩子們天真的笑臉,她感受到了不同的愛,感受到了她并不孤單,父母雖然去了,但父母該是同樣的欣慰吧。因為他們的女兒獲得了更多的愛。
一路汗水一路情
生活中的種種無奈,帶給她的,或許并沒有太多的“痛楚”。畢竟她的生活因為工作而太過緊湊,因為學生太過充實。沒有多少閑暇去體驗那份無奈。30年來,她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帶過20個帶畢業班。
她所任教前殷小學,學生來自周邊的幾個自然村。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體,她都要在第一天的班會上向學生承諾,每天6:30之前一定到校。因為學校學生少,占地面積大,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校打掃清潔區,等師生們到齊了,她早已經用整潔的環境高興地等在校門口,冬天下雪的時候她去的更早。在學校沒有暖氣那段時間,冬天取暖靠的是磚頭壘成的爐灶,由于是冬天臨時用的,所以壘得并不堅固,一個冬天下來,對爐灶的修理就得七、八次。以前從未干過這種活的她,竟成了壘爐灶的專家。而每天她總是早早地生著爐火,讓學生到校就有了家的溫暖。